藤在第6個字的詩句
藤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笑談自掃剡藤萬,聲價曾高魏闕雙。 -- 出自宋·鄧肅·次韻郭宰兼簡丞尉三首
- 茅檐低沒霧,藤路細迷懸。 -- 出自宋·馮時行·山居
- 巉巉華山孫,藤蘿護維陬。 -- 出自宋·馮時行·張明遠自持其所居萃勝亭記來求詩為賦三篇
- 呼兒擎出隨藤杖,洗盞開嘗坐竹根。 -- 出自宋·馮時行·謝杜合州送酒
- 蒼茫紫翠間,藤蘿路回縈。 -- 出自宋·馮時行·和鮮于晉伯游臥龍
- 未論方丈葛藤話,且喜齋廚蔬筍香。 -- 出自宋·曹勛·贈靈隱老
- 花氣濃熏塢,藤稍密蔭橋。 -- 出自宋·李流謙·李允成次彥博韻見示仍用韻答之三首
- 青衣揮箑臥藤床,翠袖攜壺過酒漿。 -- 出自宋·姜特立·夏日奉天臺祠祿
- 桂栽初得地,藤附亦凌霄。 -- 出自宋·趙蕃·詠智門佛殿前凌霄花與斯遠同作
- 雨暗湖堤沒,藤交樹色深。 -- 出自宋·趙蕃·再過斯遠
- 嵐霧凝蟾彩,藤蘿影桂枝。 -- 出自宋·程公許·題信州半月巖
- 床頭幸有溪藤制,喚起家僮亟展開。 -- 出自宋·李曾伯·又用韻簡朔齋
- 葉嫩明琉璃,藤生終松樹。 -- 出自宋·趙孟堅·曲澗
- 舊詩零亂滿藤床,綠映簾深一縷香。 -- 出自宋·施樞·午寢
- 間收末利熏藤枕,自插芙蓉繞翠廚。 -- 出自宋·利登·鷓鴣天·鳳尾鬟香再疊梳
- 玉盂一笑不藤陰,便學斷腸河滿子。 -- 出自宋·姚勉·義娼吟
- 人行瘦石枯藤上,路入蠻風瘴雨間。 -- 出自宋·胡仲弓·五峰巖
- 海南覓得古藤枝,持與詩人杜牧之。 -- 出自宋·何夢桂·李郎中有詩謝寄藤杖仍次韻答之
- 蕉本身為幻,藤床夢是醒。 -- 出自宋·仇遠·聞楊大受凌吉叟吳次山諸友訃音有感二首
- 莞簟輕輕卷,藤床故故移。 -- 出自宋·仇遠·移床詩
- 山圍湖面小,藤絡樹根牢。 -- 出自宋·仇遠·圓通峰頂
- 一尖漾浩渺,藤蘿綴瓔珞。 -- 出自宋·董嗣杲·小孤山
- 水圍聚落藹藤纏,靈紀金刀祀典專。 -- 出自宋·董嗣杲·武康邑中劉王廟
- 猿棲曉樹青藤瘦,雀啄冬畦白菜稀。 -- 出自宋·董嗣杲·顧城
- 松筠掃日月,藤蔓懸春秋。 -- 出自宋·華岳·再繼前韻
- 欲陷不陷被藤縛,欲落不落被沙閣,五百年后遇熊博。 -- 出自·***·古棺石銘
- 碑存才記日,藤老豈知春。 -- 出自唐·丘丹·蕭山祗園寺
- 境空宜入夢,藤古不留春。 -- 出自唐·武元衡·夏與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
- 松蓋低春雪,藤輪倚暮山。 -- 出自唐·李德?!ぴ绱褐裂远U公法堂憶平泉別業
- 新松五十年,藤蘿成古樹。 -- 出自唐·黃滔·送僧歸北巖寺
- 瓠葉縈籬長,藤花繞架懸。 -- 出自唐·薛光謙·任閬中下鄉檢田,登艾蕭山北望
- 禽飛穿靜戶,藤結入高杉。 -- 出自唐·周樸·題赤城中巖寺
- 碧梧深院小藤床。 -- 出自元·劉仲尹·南歌子·榴破猩肌血
- 下山鼯鼠啼,藤竹使人迷。 -- 出自明·徐禎卿·曉下廬山
- 蓮葉抽萍面,藤梢落樹腰。 -- 出自宋·宋庠·秋湖上晚景四首
- 匏熟猶垂格,藤乾倒附林。 -- 出自宋·宋庠·后園秋物
- 陂溜鳴田尾,藤梢衣樹身。 -- 出自宋·宋庠·林下
- 談笑淪漪閣,藤花竹葉間。 -- 出自宋·陶弼·桂林府淪漪閣
- 聞說西庵好,藤州恐不歸。 -- 出自宋·楊蟠·次韻奉和
- 陰崖古木掛藤蘿,下有神龍閱世多。 -- 出自宋·項安世·上泉
- 石壇古即今,藤花開又落。 -- 出自宋·葉茵·次潘紫巖虎丘韻
- 草長過荷葉,藤深失樹身。 -- 出自宋·趙師秀·徐孺子宅
- 古木矯龍蛇,藤蘿暄鳥雀。 -- 出自宋·劉宰·東禪百韻
- 雪根雨露滋,藤蘿巧相傍。 -- 出自宋·劉宰·挽齊齋倪尚書
- 便須芒履與藤杖,聽泉采藥我亦堪。 -- 出自明·沈周·題畫卷
- 先人蠹卷箱藤白,老母魚羹釣竹青。 -- 出自明·沈周·七十喜言三首(弘治丙辰)
- 登臨不用挽藤蘿,絕頂光明霽色多。 -- 出自清·胡與高·登光明頂
- 蟲來食其葉,藤來纏其皮。 -- 出自宋·戴表元·老樹
- 故人墓木半藤蘿,兒侄東西雁一莎。 -- 出自宋·戴栩·贈朱子文因寄朱元剛二絕
- 當時芟薙開藤蘿,細穿地脈泉源過,暗引云氣通天河。 -- 出自宋·葛紹體·宣公泉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