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在第4個(gè)字的詩句
藤在第四個(gè)字的詩句
- 戶牖垂藤合,藩籬插槿齊。 -- 出自唐·劉長卿·奉陪鄭中丞自宣州解印,與諸侄宴馀干后溪
- 澗鼠喧藤蔓,山禽竄石叢。 -- 出自唐·盧綸·和考功王員外杪秋憶終南舊居(一作岑參詩,
- 掃除就藤下,移榻尋虛明。 -- 出自唐·皮日休·初夏即事寄魯望
- --陸龜蒙藤懸疊霜蛻,桂倚支云錫。 -- 出自唐·皮日休·北禪院避暑聯(lián)句
- 山藥倒藤架,紅梨帶寒曦。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次韻奉送公定
- 為染溪藤三百個(gè),待渠湔拂一床書。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求范子默染鴉青紙二首
- 蠻溪切藤卷盈百,側(cè)理羞滑繭羞白。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長句謝陳適用惠送吳南雄所贈(zèng)紙
- 陽山老藤截玉肪,烏田翠竹避寒光。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奉答茂衡惠紙長句
- 安得剡藤三千尺,書九萬字無渴墨。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庭誨惠鉅硯
- 芒鞋拄藤杖,逢山即盤桓。 -- 出自宋·蘇轍·過九華山
- 磨刀向藤久未忍,樹倒藤披真自送。 -- 出自宋·蘇轍·求黃家紫竹杖
- 萬里一藤杖,來從故人游。 -- 出自宋·蘇轍·重贈(zèng)
- 拍岸瓜藤水,不須憂歲饑。 -- 出自宋·戴復(fù)古·侄孫亦龍作亭于小山之上□余以野亭名之得詩
- 舉我赤藤杖,敲君白板扉。 -- 出自宋·戴復(fù)古·山中夜歸
- 松柏引藤蘿,反被藤蘿繞。 -- 出自元·王冕·感懷
- 東鄰已藤蔓,西鄰但桑麻。 -- 出自元·王冕·今朝
- 北軒有藤床,今晨始拂拭。 -- 出自宋·司馬光·旬慮十七韻呈同舍
- 老木長藤咫尺迷,興蘭欲出忘東西。 -- 出自宋·司馬光·壽安雜詩十首·壽安雜詩十首·噴玉泉
- 迸鼠緣藤桁,饑烏立石盆。 -- 出自唐·陸龜蒙·襲美見題郊居十首,因次韻酬之以伸榮謝
- 赤葉翻藤架,黃花蓋菊叢。 -- 出自唐·李端·長安感事呈盧綸
- 忽自傍藤陰,乘流轉(zhuǎn)山觜。 -- 出自宋·梅堯臣·武陵行
- 我餌乃藤根,得方非倉公。 -- 出自宋·梅堯臣·次韻永叔乞藥有感
- 只欠未藤密,如過罨畫溪。 -- 出自宋·梅堯臣·夏日晚晴登許昌西湖
- 截?cái)喔?span id="ckbp9in" class="hong">藤閑惹絆,破除谷董狂蹤跡。 -- 出自元·姬翼·滿江紅慢
- 尋云策藤杖,向日倚蒲團(tuán)。 -- 出自唐·許渾·送惟素上人歸新安
- 生涯赤藤杖,契分黑貂裘。 -- 出自宋·陳與義·連雨書事
- 綿蠻弄藤蘿。 -- 出自南北·范云·貽何秀才詩
- 步步攀藤上,朝朝負(fù)藥來。 -- 出自唐·王績·黃頰山
- 夾道古藤看翳日,過谿蒼蘚半侵橋。 -- 出自宋·夏竦·題東林寺
- 鳥道寒藤結(jié),洞門蒼蘚深。 -- 出自宋·夏竦·桐柏觀
- 鳥下老藤搖翠木,僧歸寒屋鑰秋扃。 -- 出自宋·孫惟信·玲瓏山
- 古木蒼藤正一丘,草廬吾亦愛深幽。 -- 出自宋·方岳·山中
- 老木枯藤絞蒼石,嵐重云寒土花碧。 -- 出自宋·方岳·書斷崖
- 繞舍惟藤架,侵階是藥畦。 -- 出自唐·姚合·武功縣中作三十首
- 蕭散烏藤杖,輕鬖白榮衣。 -- 出自宋·真山民·夏晚江行
- 前人栽藤后人看,我年干藤未及半。 -- 出自清·曾國藩·移居偶成
- 引蔓牽藤寸管頭,扶驪剔蚌出風(fēng)流。 -- 出自宋·陳普·贈(zèng)葉洞春畫葡萄
- 瀟灑枯藤老屨,行行只復(fù)行行。 -- 出自宋·陳普·野步十首
- 秋晚寒藤侵石瘦,夜深熟果落池驚。 -- 出自宋·晁說之·題長安趙氏園
- 看雨搘藤杖,迎風(fēng)卸葛巾。 -- 出自宋·文同·書隱者壁
- 倒劄枯藤立晚風(fēng),山光不與水俱東。 -- 出自宋·洪咨夔·禮滅翁退天臺能仁院歸梁渚一絕寄之
- 曉策烏藤上育王,入山隨處得徜徉。 -- 出自宋·高翥·育王寺
- 苔上枯藤笐,泉淋破石樓。 -- 出自唐·貫休·寄紫閣隱者
- 古木寒藤挽我住,身非靖節(jié)誰能留。 -- 出自宋·張?jiān)伞び螐]山
- 老石寒藤同一笑,我知公是在家曾。 -- 出自宋·張?jiān)伞ゎ}獨(dú)愛軒
- 古木寒藤蔭小溪。 -- 出自金·段克己·鷓鴣天·古木寒藤蔭小溪
- 紫蔓青藤各一叢,野人籬落管西風(fēng)。 -- 出自明·何景明·秋日雜興(四首)
- 巖畔蒼藤懸日月,崖邊瑤草記春秋。 -- 出自明·楊慎·嘉陵江
- 且扶瘦藤隨行好,安能齪齪守煅灶。 -- 出自宋·吳則禮·江邊簡新之
- 手捉長藤懶坐禪,起行飽飯且欹冠。 -- 出自宋·吳則禮·奉酬漢臣見簡之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