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在第7個字的詩句
翠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 出自唐·白居易·春題湖上
- 曾伴浮云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 -- 出自唐·高蟾·金陵晚望
-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 出自宋·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
-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 -- 出自唐·杜甫·曲江二首
-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 出自唐·王維·山中
-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 出自宋·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鼓鐘出朱邸,金翠照丹墀。 -- 出自唐·李白·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 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 -- 出自唐·李白·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 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燦如綺。 -- 出自唐·李白·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 閑云入窗牖,野翠生松竹。 -- 出自唐·李白·凌歊臺
- 耳垂云幔斜鬟翠。 -- 出自宋·蘇軾·菩薩蠻·翠鬟斜幔云垂耳
- 嬌眼橫波眉黛翠。 -- 出自宋·蘇軾·減字木蘭花·雙鬟綠墜
- 蠟燭半籠金翡翠,更闌。 -- 出自宋·蘇軾·南鄉子·何處倚闌干
- 當時穆滿巡狩,翠華曾到海西邊。 -- 出自宋·蘇軾·戚氏·玉龜山
- 南齋讀書處,亂翠曉如潑。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 我歸自南山,山翠猶在目。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 宮中侍女減珠翠,雪里貧民得褲襦。 -- 出自宋·蘇軾·皇太后閣六首
- 千金買、采菱拾翠,更羅裙、滿把珍珠結。 -- 出自宋·蘇軾·皂羅特髻·采菱拾翠
- 一雙手、采菱拾翠,繡衾下、抱著俱香滑。 -- 出自宋·蘇軾·皂羅特髻·采菱拾翠
- 南嶺過云開紫翠,北江飛雨送凄涼。 -- 出自宋·蘇軾·三月二十九日二首
- 不知野屐穿山翠,惟見輕橈破浪紋。 -- 出自宋·蘇軾·會客有美堂,周邠長官與數僧同泛湖往北山,
- 眼明小閣浮煙翠,齒冷新詩嚼雪風。 -- 出自宋·蘇軾·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二首
- 聊復艤舟尋紫翠,不妨持節散陳紅。 -- 出自宋·蘇軾·再和并答楊次公
- 北山臥可見,蒼翠間磽禿。 -- 出自宋·蘇軾·李氏園(李茂貞園也,今為王氏所有。)
- 徘徊竹溪月,空翠搖煙霏。 -- 出自宋·蘇軾·游凈居寺
- 三峰已過天浮翠,四扇行看日照扉。 -- 出自宋·蘇軾·華陰寄子由
-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邊高冢臥麒麟。 -- 出自唐·杜甫·曲江二首
- 立神扶棟梁,鑿翠開戶牖。 -- 出自唐·杜甫·九成宮
- 石苔凌幾杖,空翠撲肌膚。 -- 出自唐·杜甫·大歷三年春,城放船出瞿塘峽,久居夔府,將
- 細聲聞玉帳,疏翠近珠簾。 -- 出自唐·杜甫·嚴鄭公階下新松(得沾字)
- 補陀大士虛空,翠巖誰記飛來處。 -- 出自宋·辛棄疾·水龍吟·補陀大士虛空
- 攫土搏沙兒戲,翠谷蒼崖幾變,風雨化人來。 -- 出自宋·辛棄疾·水調歌頭 再用韻呈南澗
- 春風路,紅堆錦,翠連云。 -- 出自宋·辛棄疾·六州歌頭·西湖萬頃
- 駢朱桃露萼,點翠柳含萌。 -- 出自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
- 江清敵伊洛,山翠勝荊巫。 -- 出自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簡陽明洞天五十韻
- 傘蓋低垂金翡翠,薰籠亂搭繡衣裳。 -- 出自唐·白居易·石榴樹
- 萬重云樹山頭翠,百尺花樓江畔開。 -- 出自唐·白居易·花樓望雪命宴賦詩
- 碎聲籠苦竹,冷翠落芭蕉。 -- 出自唐·白居易·連雨
- 何如道門里,青翠拂仙壇。 -- 出自唐·王維·沈十四拾遺新竹生讀經處同諸公之作
- 商山包楚鄧,積翠藹沉沉。 -- 出自唐·王維·送李太守赴上洛
- 檀欒映空曲,青翠漾漣漪。 -- 出自唐·王維·輞川集·斤竹嶺
-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薰微度繡芙蓉。 -- 出自唐·李商隱·無題二首
-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 出自唐·李商隱·無題四首
- 珠樹重行憐翡翠,玉樓雙舞羨鹍雞。 -- 出自唐·李商隱·飲席戲贈同舍
- 碧嶂愁不行,濃翠遙相倚。 -- 出自唐·李商隱·和鄭愚贈汝陽王孫家箏妓二十韻
- 那解將心憐孔翠,羈雌長共故雄分。 -- 出自唐·李商隱·題鵝
- 路斂春泥,山開翠霧,行樂年年依舊。 -- 出自宋·陸游·齊天樂·客中隨處閑消悶
- 天鏡環千峰,蒼翠立云表。 -- 出自宋·陸游·秋懷十首以竹藥閉深院琴樽開小軒為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