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在第3個字的詩句
翠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風含翠篠娟娟凈,雨裛紅蕖冉冉香 -- 出自唐·杜甫·狂夫
-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 -- 出自· 杜甫·南鄰
- 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 -- 出自宋·史達祖·雙雙燕·詠燕
- 香消翠減,雨昏煙暗,芳草遍江南。 -- 出自元·喬吉·小桃紅·春閨怨
- 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 -- 出自宋·曹組·卜算子·蘭
- 山遠翠眉長。高處凄涼。菊花清瘦杜秋娘。 -- 出自宋·吳文英·浪淘沙·九日從吳見山覓酒
- 綠葉翠莖,冒霜停雪。 -- 出自魏晉·左思·三都賦
-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 出自南北·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 煙蘿翠竹,欠羅袖、為倚天寒日暮。 -- 出自宋·吳文英·絳都春·余往來清華池館六年賦詠屢矣感昔傷今益不堪懷乃復作此解
- 插天翠柳,被何人,推上一輪明月 -- 出自·朱敦儒·念奴嬌?插天翠柳
- “含風翠壁孤云細,背日丹楓萬木稠。”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為問翠釵釵上鳳,不知香頸為誰回。”全詩鑒賞 -- 出自··
- 初登翠微嶺,復憩金沙泉。 -- 出自唐·李白·答長安崔少府叔封游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 不惜翠云裘,遂為蒼耳欺。 -- 出自唐·李白·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
- 時升翠微上,邈若羅浮巔。 -- 出自唐·李白·安陸白兆山桃花巖寄劉侍御綰 ( 一作春歸桃
- 因巢翠玉樹,忽見浮丘公。 -- 出自唐·李白·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 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煙去。 -- 出自唐·李白·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
- 雪點翠云裘,送君黃鶴樓。 -- 出自唐·李白·江夏送友人
- 濯濯翠徑滿,愔愔清露涵。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 濯濯翠莖滿,愔愔清露涵。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 重樓翠阜出霜曉,異事驚倒百歲翁。 -- 出自宋·蘇軾·登州海市
- 貪看翠蓋擁紅妝,不覺湖邊一夜霜。 -- 出自宋·蘇軾·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橫湖
- 山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 -- 出自宋·蘇軾·郁孤臺(以下四首,皆虔州。)
- 分疇翠浪走云陣,刺水綠針抽稻芽。 -- 出自宋·蘇軾·無錫道中賦水車
- 紅粉翠蛾應不要,畫船來往勝于人。 -- 出自宋·蘇軾·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禊亭
- 纖纖翠蔓詩催發,皎皎霜葩發斗新。 -- 出自宋·蘇軾·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詩次韻
- 劈開翠峽走云雷,截破奔流作潭洞。 -- 出自宋·蘇軾·同正輔表兄游白水山
- 恨無翠袖點橫斜,只有微燈照明滅。 -- 出自宋·蘇軾·聚星堂雪
- 楓林翠壁楚江邊,躑躅千層不忍看。 -- 出自宋·蘇軾·躑躅
- 渡頭翠柳艷明眉,爭道朱蹄驕嚙膝。 -- 出自唐·杜甫·清明
-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 出自唐·杜甫·佳人
- 冥冥翠龍駕,多自巫山臺。 -- 出自唐·杜甫·雨
- 風含翠筱娟娟靜,雨裛紅蕖冉冉香。 -- 出自唐·杜甫·狂夫
-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對柴門月色新。 -- 出自唐·杜甫·南鄰
- 云薄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 出自唐·杜甫·重游何氏五首
- 衫裛翠微潤,馬銜青草嘶。 -- 出自唐·杜甫·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
- 恰如翠幕高堂上,來看紅衫百子圖。 -- 出自宋·辛棄疾·鷓鴣天·占斷雕欄只一株
- 背人翠羽偷魚去,抱蕊黃須趁蝶來。 -- 出自宋·辛棄疾·鷓鴣天·是處移花是處開
- 木末翠樓出,詩眼巧安排。 -- 出自宋·辛棄疾·水調歌頭·木末翠樓出
- 羅幃翠幕低垂。 -- 出自宋·辛棄疾·清平樂·東園向曉
- 只在翠巖深處。 -- 出自宋·辛棄疾·如夢令·燕子幾曾歸去
- 侵天翠竹何曾度。 -- 出自宋·辛棄疾·玉樓春
- 漢妃翠被嬌無奈,吳娃粉陣恨誰知。 -- 出自宋·辛棄疾·最高樓·西園買
- 疏疏翠竹,陰陰綠樹,淺淺寒沙。 -- 出自宋·辛棄疾·玉蝴蝶·古道行人來去
- 修竹翠羅寒,遲日江山暮。 -- 出自宋·辛棄疾·卜算子 修竹翠羅寒
- 行繞翠簾珠箔。 -- 出自宋·辛棄疾·一絡索/一落縈
- 千里翠屏外,走下丹砂丸。 -- 出自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
- 身臥翠羽帳,手持紅玉杯。 -- 出自唐·白居易·雜興三首
- 松張翠傘蓋,竹倚青瑯玕.其下無人居,悠哉多歲年。 -- 出自唐·白居易·香爐峰下新置草堂,即事詠懷,題于石上
- 竹森翠瑯玕,水深洞琉璃。 -- 出自唐·白居易·裴侍中晉公以集賢林亭即事詩三十六韻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