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在第9個字的詩句
簪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弦歌詠唐堯,脫落隱簪組。 -- 出自唐·李白·贈清漳明府侄聿
- 回首舊游真是夢,一簪華發岸綸巾。 -- 出自宋·蘇軾·臺頭寺步月得人字
- 問之安能詳,畫地費簪箠。 -- 出自宋·蘇軾·萬山
- 屏山輟贈子,莫遣污簪珥。 -- 出自宋·蘇軾·以屏山贈歐陽叔弼
- 久遭詩酒污,何事忝簪裾。 -- 出自唐·杜甫·謁文公上方
- 空馀老賓客,身上愧簪纓。 -- 出自唐·杜甫·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
- 隨肩趨漏刻,短發寄簪纓。 -- 出自唐·杜甫·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郭
- 別駕風流,多情更要,簪滿姮娥發。 -- 出自宋·辛棄疾·念奴嬌·道人元是
- 豈獨戀鄉土,非關慕簪紱。 -- 出自唐·白居易·別李十一后重寄 自此后江州路上作。
- 匈奴遙俯伏,漢相儼簪裾。 -- 出自唐·王維·上張令公
- 十丈戰塵孤壯志,一簪華發醉秋風。 -- 出自宋·陸游·感舊
- 我本山澤人,散誕傲簪裳。 -- 出自宋·陸游·山澤
- 吾儕幸強健,何事拘簪笏! -- 出自宋·陸游·月下步至臨皋亭
- 且復考詩書,無因見簪笏。 -- 出自唐·杜牧·池州送孟遲先輩
- 斜倚屏風搔首坐,滿簪華發一床書。 -- 出自宋·王安石·晚春
- 握手祝君能強飯,華簪常得從雞翹。 -- 出自宋·王安石·送項判官
- 促筵交履舄,痛飲倒簪纓。 -- 出自唐·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
- 閽吏告無事,歸來解簪纓。 -- 出自唐·劉禹錫·早夏郡中書事
- 子能甘藜藿,我易解簪紱。 -- 出自宋·歐陽修·班班林間鳩寄內
- 十載歸來鬢未凋,玳簪珠履見常僚。 -- 出自唐·溫庭筠·寄河南杜少尹
- 洋洋頒睿唱,賡頌浹簪紳。 -- 出自宋·范仲淹·應製賞花釣魚
- 豈惟一身榮,佩玉冠簪犀。 -- 出自唐·韓愈·南內朝賀歸呈同官
- 隨身萬里只孤舟,一簪不曾著行李。 -- 出自宋·楊萬里·胡達孝水墨妙絕一世,為余作枯松孫枝石間老
- 萬頃琉璃吹一葉,半簪霜雪快今朝。 -- 出自宋·楊萬里·過鄱陽湖天晴風順
- 松門駐旌蓋,薜幄引簪裾。 -- 出自唐·李嶠·奉和幸韋嗣立山莊侍宴應制
- 客來暫游踐,意欲忘簪珪。 -- 出自唐·孟郊·和皇甫判官游瑯琊溪
- 萬方朝玉帛,千品會簪裾。 -- 出自唐·李隆基·同二相已下群官樂游園宴
- 芳酒載盈車,喜朋侶簪合。 -- 出自宋·黃庭堅·惜馀歡/惜余歡
- 從來無研桑,顧影愧簪笏。 -- 出自宋·黃庭堅·二月二日曉夢會于廬陵西齋作寄陳適用
- 聞道一稊米,出身縛簪纓。 -- 出自宋·黃庭堅·戲答俞清老道人寒夜三首
- 東閣移尊綺席陳,貂簪龍節更宜春。 -- 出自唐·薛濤·上川主武元衡相國二首
- 遺風滿臺閣,好語落簪紳。 -- 出自宋·蘇轍·范蜀公挽詞三首
- 更玉犀金犀,沾座分簪,歌圍暖,梅靨桃唇斗勝。 -- 出自宋·吳文英·洞仙歌·芳辰良宴
- 粲也苦吟身,束之以簪組。 -- 出自宋·戴復古·祝二巖
- 功名垂竹帛,風義動簪紳。 -- 出自宋·曾鞏·寄致仁歐陽少師
- 居然耗廩祿,豈不愧簪裾。 -- 出自宋·司馬光·奉和濟川代書三十韻寄諸同舍
- 不為群雋遺,出處聊簪裳。 -- 出自宋·司馬光·和沖卿崇文宿營直睹壁上題名見寄并寄如了不
- 良人去淄右,鏡破金簪折。 -- 出自唐·韋莊·閨怨
- 明珠白璧走函谷,墜簪遺珥空悲風。 -- 出自明·劉基·邯鄲才人嫁為廝養卒婦
- 誓從今傅粉上須眉,簪歌釧。 -- 出自清·陳維崧·悵悵詞
- 白駒悲里巷,梁木慟簪纓。 -- 出自唐·陳陶·哭王贊府
- 金谷盛繁華,涼臺列簪組。 -- 出自唐·權德輿·八音詩
- 君來贊賢牧,野鶴聊簪笏。 -- 出自唐·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
- 十洞飛精應遍吸,一簪秋發未曾梳。 -- 出自唐·陸龜蒙·和襲美寄題鏡巖周尊師所居
- 退朝追宴樂,開閣醉簪纓。 -- 出自唐·錢起·過楊駙馬亭子
- 蓬蒿駐騶馭,雞犬傍簪纓。 -- 出自唐·錢起·贈李十六
- 才向蘭湯浴罷,嬌羞簪云髻,正雅稱鴛鴦會。 -- 出自宋·無名氏·失調名
- 就陽位協吉,周正儼簪纓。 -- 出自宋·無名氏·六州
- 仁恩蘇品匯,沛澤被簪纓。 -- 出自宋·無名氏·十二時/憶少年
- 中外為冠冕,聞望聳簪纓。 -- 出自宋·無名氏·水調歌/水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