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在第4個(gè)字的詩句
簪在第四個(gè)字的詩句
- 名播蘭簪妃后里,暈生蓮臉君王側(cè)。 -- 出自宋·王清惠·滿江紅·題南京夷山驛
- 猶有遺簪,不展秋心,能卷幾多炎熱。 -- 出自宋·張炎·疏影·詠荷葉
- 綠蘿笑簪紱,丹壑賤巖廊。 -- 出自唐·李白·聞丹丘子于城北營(yíng)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跡仆離
- 解佩投簪,求田問舍。 -- 出自宋·蘇軾·踏莎行·山秀芙蓉
- 逝將解簪紱,賣劍買近具。 -- 出自宋·蘇軾·罷徐州,往南京,馬上走筆寄子由五首
- 數(shù)朝辭簪笏,兩腳得暫赤。 -- 出自宋·蘇軾·自徑山回得呂察推詩用其韻招之宿湖上
- 何年謝簪紱,丹砂留迅晷。 -- 出自宋·蘇軾·自仙游回至黑水見居民姚氏山亭高絕可愛復(fù)憩
- 逝將解簪紱,賣劍買牛具。 -- 出自宋·蘇軾·罷徐州往南京馬上走筆寄子由五首
- 墮珥遺簪想無限,華胥猶見夢(mèng)回人。 -- 出自宋·蘇軾·和蘇州太守王規(guī)甫侍太夫人觀燈之什余時(shí)以劉
- 象服盛簪珥,豈是邢夫人。 -- 出自宋·蘇軾·崔文學(xué)甲攜文見過蕭然有出塵之姿問之則孫介
- 白發(fā)欹簪羞彩勝,黃耆煮粥薦春盤。 -- 出自宋·蘇軾·立春日病中邀安國(guó)仍請(qǐng)率禹功同來仆雖不能飲
- 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 出自宋·李清照·減字木蘭花·賣花擔(dān)上
- 不愿論簪笏,悠悠滄海情。 -- 出自唐·杜甫·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
- 歸朝日簪笏,筋力定如何。 -- 出自唐·杜甫·將曉二首
- 今夜倩簪黃菊了。 -- 出自宋·辛棄疾·蝶戀花·意態(tài)憨生元自好
- 云岫如簪。 -- 出自宋·辛棄疾·行香子·云岫如簪
- 今來脫簪組,始覺離憂患。 -- 出自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
- 尚念遺簪折,仍憐病雀瘡。 -- 出自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一百韻
- 雖未脫簪組,且來泛江湖。 -- 出自唐·白居易·馬上作
- 弟兄俱簪笏,新婦儼衣巾。 -- 出自唐·白居易·初除戶曹,喜而言志
- 薜衣?lián)Q簪組,藜杖代車馬。 -- 出自唐·白居易·蘭若寓居
- 君子外簪纓。 -- 出自唐·王維·晦日游大理韋卿城南別業(yè)四聲依次用各六韻
- 君子外簪纓,埃塵良不啻。 -- 出自唐·王維·晦日游大理韋卿城南別業(yè)四聲依次用各六韻
- 良游盛簪紱。 -- 出自唐·王維·韋侍郎山居
- 冠上方簪豸,車邊已畫熊。 -- 出自唐·王維·河南嚴(yán)尹弟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
- 對(duì)書不簪纓。 -- 出自唐·王維·贈(zèng)房盧氏琯
- 小穗閑簪麥,微酸細(xì)嚼梅。 -- 出自宋·陸游·初夏幽居雜賦
- 沐罷斜簪二寸冠,斷云殘靄暗江干。 -- 出自宋·陸游·梅雨
- 紗帽方簪菊,筇枝又探梅。 -- 出自宋·陸游·家居
- 發(fā)不勝簪短褐寬,每因臨鏡嘆衰殘。 -- 出自宋·陸游·寄張季長(zhǎng)
- 何當(dāng)棄簪笏,終老掩山房。 -- 出自宋·陸游·僧飯
- 楚女梅簪白雪姿,前溪碧水凍醪時(shí)。 -- 出自唐·杜牧·寄李起居四韻
- 羅綺簇簪紳。 -- 出自宋·柳永·少年游·鈴齋無訟宴游頻
- 寶髻瑤簪。 -- 出自宋·柳永·瑞鷓鴣·寶髻瑤簪
- 野女強(qiáng)簪看亦丑,少教憔悴逐荊釵。 -- 出自宋·王安石·次韻杏花三首
- 夫子賤簪冕,注心向林丘。 -- 出自唐·岑參·過王判官西津所居
- 怡然忘簪組,釋若出羈廄。 -- 出自宋·歐陽修·初夏劉氏竹林小飲
- 上苑盍簪延景刻,北都投轄盛官儀。 -- 出自宋·晏殊·九日北郡登高見寄
- 日落碧簪外,人行紅雨中。 -- 出自宋·楊萬里·春日六絕句
- 拋笏投簪四見秋,宦情世味兩俱休。 -- 出自宋·楊萬里·十一月朔早起
- 猶憐弊簪履,重委舊旌旄。 -- 出自唐·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夢(mèng)四十韻,大夫本題言
- 小臣濫簪筆,無以頌唐風(fēng)。 -- 出自唐·李嶠·皇帝上禮撫事述懷
- 上有瑤簪十二尖,下有黃湍三百尺。 -- 出自宋·范成大·巫山高
- 門闌自簪笏,吾獨(dú)憾堂堂。 -- 出自宋·范成大·贛州明府楊同年挽歌詞
- 斷岸行簪影,荒畦落履痕。 -- 出自宋·文天祥·沈頤家
- 館舍朋簪舊,都門祖帳新。 -- 出自宋·文天祥·送曹大著知廣德軍
- 露幕擁簪裾,臺(tái)庭餞伯魚。 -- 出自唐·盧綸·送渾煉歸覲卻赴闕庭
- 形骸束簪笏,可意一事無。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癸丑宿早禾渡僧舍
- 才見玳簪欹細(xì)柳,便知油幕勝紅蓮。 -- 出自唐·羅隱·寄京闕陸郎中昆仲
- 早晚抽簪江海去,笑將風(fēng)月扁舟。 -- 出自宋·曾鞏·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