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在第10個字的詩句
簪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農人棄蓑笠,蠶女墮纓簪。 -- 出自唐·李白·贈從孫義興宰銘
- 時泰多美士,京國會纓簪。 -- 出自唐·李白·送楊少府赴選
- 即知蓬萊石,卻是巨鰲簪。 -- 出自唐·李白·送紀秀才游越
- 葵花雖粲粲,蒂淺不勝簪。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
- 樊侯種梓漆,壽張富華簪。 -- 出自宋·蘇軾·滕縣時同年西園
- 應逢綠毛叟,扣戶夜抽簪。 -- 出自宋·蘇軾·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構一茅堂予以其所處最為深
- 公堂開后閣,凡木愧華簪。 -- 出自宋·蘇軾·王仲至侍郎見惠稚栝種之禮曹北垣下今百余日
- 城西亦有紅千葉,人老簪花卻自羞。 -- 出自宋·蘇軾·答陳述古二首
- 淮德入我夢,角羈未勝簪。 -- 出自宋·蘇軾·和陶郭主簿二首
- 愿君更小筑,歲晚解我簪。 -- 出自宋·蘇軾·參寥上人初得智果院會者十六人分韻賦詩軾得
- 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 -- 出自唐·杜甫·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 -- 出自唐·杜甫·樓上
- 令兒快搔背,脫我頭上簪。 -- 出自唐·杜甫·阻雨不得歸瀼西甘林
-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 出自宋·辛棄疾·水龍吟 登建康賞心亭
- 白發短如許,黃菊倩誰簪。 -- 出自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四坐且勿語
- 眼暗猶操筆,頭斑未掛簪。 -- 出自唐·白居易·自嘆
- 寄言軒冕客,此地好抽簪。 -- 出自唐·白居易·題東虎丘寺六韻
- 猶思泉石多成夢,尚嘆簪裾未離身。 -- 出自唐·白居易·晚從省歸
- 老須為老計,老計在抽簪。 -- 出自唐·白居易·香山下卜居
- 少年賓旅非吾輩,晚歲簪纓束我身。 -- 出自唐·白居易·郡中閑獨寄微之及崔湖州
- 早朝方暫掛,晚沐復來簪。 -- 出自唐·王維·酬賀四贈葛巾之作
- 良訊封鴛綺,余光借玳簪。 -- 出自唐·李商隱·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懷寄獻尚書
- 數急芙蓉帶,頻抽翡翠簪。 -- 出自唐·李商隱·獨居有懷
- 矮墮綠云髻,欹危紅玉簪。 -- 出自唐·李商隱·深樹見一顆櫻桃尚在
- 皎皎非鸞扇,翹翹失鳳簪。 -- 出自唐·李商隱·念遠
- 諸生空會葬,舊掾已華簪。 -- 出自唐·李商隱·過故崔兗海宅與崔明秀才話舊因寄舊僚杜趙李
- 鄧通擅銅山,死日無一簪,未死汝勿喜,五溪多毒淫。 -- 出自宋·陸游·讀王摩詰詩愛其散發晚未簪道書行尚把之句因
- 頓增新祿格,暫拂舊朝簪。 -- 出自宋·陸游·拜敕口號
- 吾年過八十,久已棄朝簪。 -- 出自宋·陸游·吾年過八十
- 先王劍履冠麟閣,後嗣簪橐陪甘泉。 -- 出自宋·陸游·謝張時可通判贈詩編
- 悠然獨倚闌干笑,又過簪萸泛菊時。 -- 出自宋·陸游·獨登東巖
- 但思全舊璧,敢冀訪遺簪? -- 出自宋·陸游·冬日感興十韻
- 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 -- 出自魏晉·陶淵明·和郭主簿 其一
- 思量今日英雄事,身到簪裾已白頭。 -- 出自唐·杜牧·南樓夜
- 灰暖殘香炷,發冷青蟲簪。 -- 出自唐·李賀·謝秀才有妾縞練,改從于人,秀才引留之不得,后生感憶......其三
- 君方困旅食,予亦誤朝簪。 -- 出自宋·王安石·次韻酬昌叔羈旅之作
- 骨刺紅羅被,香黏翠羽簪。 -- 出自唐·孟浩然·庭橘
- 早朝非晏起,束帶異抽簪。 -- 出自唐·孟浩然·京還贈張(一作王)維
- 早朝非晚起,束帶異抽簪。 -- 出自唐·孟浩然·京還贈張(一作王)維
- 謂予成夙志,歲晚共抽簪。 -- 出自唐·張九齡·勝,因并坐其次相得甚歡,遂賦詩焉,以詠其
- 紛吾嬰世網,數載忝朝簪。 -- 出自唐·張九齡·出為豫章郡途次廬山東巖下
- 茍能秉素節,安用叨華簪。 -- 出自唐·張九齡·郡舍南有園畦雜樹聊以永日
- 遺我龍鐘節,非無玳瑁簪。 -- 出自唐·張九齡·答陳拾遺贈竹簪
- 從郎西入帝城中,貴游簪組香簾櫳。 -- 出自唐·劉禹錫·泰娘歌
- 威生奉白簡,道勝外華簪。 -- 出自唐·劉禹錫·和武中丞秋日寄懷簡諸僚故
- 酡顏舞長袖,密坐接華簪。 -- 出自唐·劉禹錫·樂天是月長齋鄙夫此時愁臥里閭非遠云霧難披
- 荷葉藏魚艇,藤花罥客簪。 -- 出自唐·岑參·六月三十日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得潭字)
- 西漢惜馮唐,華皓欲投簪。 -- 出自宋·歐陽修·鶴聯句
- 素手琉璃扇,玄髫玳瑁簪。 -- 出自唐·溫庭筠·洞戶二十二韻
- 僕已白發翁,量力欲投簪。 -- 出自宋·范仲淹·閱古堂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