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7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 -- 出自宋·范仲淹·蘇幕遮
-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 -- 出自漢·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 -- 出自·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出自·李白·峨眉山月歌
- 年年歲歲望中秋,歲歲年年霧雨愁。 -- 出自宋·曾幾·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
- 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 -- 出自明··七夕二首·其一
- 蕭蕭江上荻花秋,做弄許多愁。 -- 出自宋·賀鑄·眼兒媚·蕭蕭江上荻花秋
- 猶有遺簪,不展秋心,能卷幾多炎熱。 -- 出自宋·張炎·疏影·詠荷葉
-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 出自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 蕭蕭落木不勝秋,莫回首、斜陽下。 -- 出自清·納蘭性德·一絡索·過盡遙山如畫
- 早是他鄉值早秋,江亭明月帶江流。 -- 出自唐·王勃·秋江送別二首
-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 -- 出自宋·辛棄疾·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
- 船動湖光滟滟秋,貪看年少信船流。 -- 出自唐·皇甫松·采蓮子·船動湖光滟滟秋
- 憑觴靜憶去年秋,桐落故溪頭。 -- 出自宋·晏幾道·訴衷情·憑觴靜憶去年秋
- 冷紅葉葉下塘秋。長與行云共一舟。 -- 出自宋·姜夔·憶王孫·番陽彭氏小樓作
- 楓落河梁野水秋。淡煙衰草接郊丘。 -- 出自宋·蘇庠·鷓鴣天·楓落河梁野水秋
-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歸急雪滿貂裘。 -- 出自宋·陸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 樓前柳,憔悴幾秋風。 -- 出自宋·賀鑄·小重山·花院深疑無路通
-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凈 -- 出自·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 紅藕香殘玉簟秋 -- 出自·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出自·李白·峨眉山月歌
- 紅藕香殘玉簟秋 -- 出自·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出自·李白·峨眉山月歌
- 描寫秋天:樹樹秋聲,山山寒色 -- 出自··
- 碧天如水,一洗秋容凈 -- 出自··
-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地迥云偏白,天秋山更青”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日落群山陰,天秋百泉響。”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 出自··
- 牽??椗畮捉?span id="u4q4axc" class="hong">秋,尚多少、離腸恨淚 -- 出自··
- 送君別有八月秋,颯颯蘆花復益愁。 -- 出自唐·李白·送別
- 其一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 出自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 出自唐·李白·詠苧蘿山
-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跡隨東流。 -- 出自唐·李白·金陵歌,送別范宣
- 感此壯古人,千秋若對面。 -- 出自唐·李白·觀佽飛斬蛟龍圖贊
- 獨掛延陵劍,千秋在古墳。 -- 出自唐·李白·宣城哭蔣徵君華
- 蕭蕭亂葉報新秋。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
- 愿為辭社宴春秋。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
- 歲寒松柏肯驚秋。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
- 一聲敲徹絳河秋。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
- 顧謂佳人,不覺秋強半。 -- 出自宋·蘇軾·點絳唇·我輩情鍾
- 柿葉滿庭紅顆秋,薰爐沉水度春篝。 -- 出自宋·蘇軾·睡起
- 騷人故多感,悲秋更憀忄栗。 -- 出自宋·蘇軾·宿望湖樓再和
- 治經方笑《春秋》學,好士今無六一賢。 -- 出自宋·蘇軾·寄黎眉州
- 短衫壓手氣橫秋,更著仙人紫綺裘。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定國得晉卿酒相留夜飲
- 短衫厭手氣橫秋,更著仙人紫綺裘。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定國得晉卿酒相留夜飲
- 木落騷人已怨秋,不堪平遠發詩愁。 -- 出自宋·蘇軾·郭熙秋山平遠二首
- 未許季鷹高潔,秋風直為鱸魚。 -- 出自宋·蘇軾·憶江南寄純如五首
- 計功當畢《春秋》余,今乃始及桓莊初。 -- 出自宋·蘇軾·夜夢?并引?
- 但把清尊斷送秋。 -- 出自宋·蘇軾·少年游 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 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 -- 出自宋·蘇軾·木蘭花令 宿造口聞夜雨寄子由、才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