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6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春意兩絲牽,秋水雙波溜。 -- 出自元·關漢卿·【正宮】白鶴子
- 歌扇當窗似秋月。 -- 出自南北·徐陵·雜曲
- 不解何意悲秋氣。 -- 出自隋·江總·宛轉歌
- 白頭為郡清秋別,山水南行豈覺賒。 -- 出自唐·朱慶馀·送饒州張使君
- 夜深寒峒響,秋近碧蘿鮮。 -- 出自唐·朱慶馀·題娥皇廟
- 野亭楓葉暗,秋水藕花明。 -- 出自唐·朱慶馀·送盛長史
- 知從本府薦,秋晚又辭親。 -- 出自唐·朱慶馀·送顧非熊下第歸
- 丞相辟書新,秋關獨去人。 -- 出自唐·朱慶馀·送韋繇校書赴浙東幕
- 謝守便登陟,秋來屐齒低。 -- 出自唐·朱慶馀·河亭
- 向西湖兩處、秋波一種,飛靄澄輝。 -- 出自宋·晁補之·八聲甘州 揚州次韻和東坡錢塘作
- 暑服猶便葛,秋盤已饤梨。 -- 出自宋·晁補之·次韻鄧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館九首
- 風云日夕改,秋氣襲堂闈。 -- 出自宋·晁補之·次韻鄧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館九首
- 執臂欣逢迎,秋蘭在堂下。 -- 出自宋·晁補之·建除體二首答黃魯直教授
- 美人芳氣如秋菊,坐令曄曄棄中園。 -- 出自宋·晁補之·過金堤劉景文
- 棄置而不省,秋風凄以摧。 -- 出自宋·晁補之·擬古六首上鮮于大夫子駿其三庭前有奇樹
- 便當夙駕行,秋風如箭駛。 -- 出自宋·晁補之·同文潛送況之諫議十四丈守潞過成季作
- 王郎行李望秋晴,莫污北飛雙鳳翼。 -- 出自宋·晁補之·順之將攜室行而苦雨用前韻戲之
- 向晚悠然去,秋風馬尾斜。 -- 出自宋·晁補之·原上
- 君如病鶻待秋霜,牛衣未可悲王章。 -- 出自宋·晁補之·贈余樗年試院作
- 何年繼昔游,秋山祠乃祖。 -- 出自宋·朱翌·題清芬閣
- 北風號木造秋悲,書到江南九月遲。 -- 出自宋·朱翌·寄江東故人
- 昨宵風雨送秋來,雨罷月林散清影。 -- 出自宋·朱翌·簡韓仲朋
- 梯空何事上秋旻,要定三巖著隱君。 -- 出自宋·朱翌·游錦石巖
- 為問西園谷,秋花余幾何。 -- 出自宋·朱翌·過王監園
- 年來豈復為秋悲,靜里端能閱化機。 -- 出自宋·朱翌·靜坐
- 南來欣遇千秋節,北向空馳萬里心。 -- 出自宋·朱翌·天申節詩
- 磧戍人何在,秋霜志不移。 -- 出自宋·陳師道·望夫石
- 傷春不盡悲秋苦,落蕊浮觴。 -- 出自宋·陳師道·羅敷媚/采桑子
- 霜葉深於染,秋花晚自春。 -- 出自宋·陳師道·湖上晚歸寄詩友
- 老樹仍孤秀,秋蟾只獨明。 -- 出自宋·陳師道·夜句三首
- 須知壯士多秋思,不露文章世已驚。 -- 出自宋·陳師道·登彭祖樓
- 寒心生蟋蟀,秋色傍梧桐。 -- 出自宋·陳師道·秋懷四首
- 門徑無行跡,秋來不遣鋤。 -- 出自宋·陳師道·獨坐
- 多病促余年,秋光欲辭抵。 -- 出自宋·陳師道·次韻答少章
- 寒檐凍雨作秋聲,冷屋風燈挑不明。 -- 出自宋·陳師道·寄晁載之兄弟
- 送老須公等,秋棋未解圍。 -- 出自宋·陳師道·秋懷示黃預
- 此地始逢君,秋陽破朝霧。 -- 出自宋·陳師道·贈關彥長
- 飛鴻將目遠,秋水留心澄。 -- 出自宋·陳師道·登冥山
- 宿云護朝霜,秋陽佐殘暑。 -- 出自宋·陳師道·和黃預感秋
- 齒脫心猶壯,秋清意自悲。 -- 出自宋·陳師道·別鄉舊
- 伏盡暑猶壯,秋生涼故遲。 -- 出自宋·陳師道·秋後五日應物無詩豈年志俱壯未解傷秋耶以詩
- 欲將此日悲秋淚,灑向江天哭楚狂。 -- 出自宋·趙長卿·鷓鴣天·亭樹蕭蕭生暮涼
- 今夕知何夕,秋色正平分。 -- 出自宋·趙長卿·水調歌頭·今夕知何夕
- 楝花開遍麥秋時。 -- 出自宋·趙長卿·臨江仙·簾幕輕風灑灑
- 明月圓時,素秋中夜,凌云新賦。 -- 出自宋·趙長卿·醉蓬萊·正金風無露
- 碧水浸芙蓉,秋風楚岸。 -- 出自宋·趙長卿·感皇恩·碧水浸芙容
- 江云薄薄弄秋晴,小小籃輿款款行。 -- 出自宋·陳著·到徐晚村點木{箔白換卑}三首
- 老來危跡感秋蓬,萬事都歸馬耳風。 -- 出自宋·陳著·次韻梅山弟感春
- 舉目萬感集,秋風黍離離。 -- 出自宋·陳著·用前人代二子用前韻來謝韻
- 杖屨訪郊晴,秋光潑眼明。 -- 出自宋·陳著·秋晚新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