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3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近日秋雨足,公余試新篘。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
- 太山秋毫兩無窮,鉅細本出相形中。 -- 出自宋·蘇軾·軾在潁州與趙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揚州三月十
- 月入秋帷病枕涼,霜飛夜簟故衾香。 -- 出自宋·蘇軾·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會再用前韻
- 底事秋來不得解,定中試與問諸天。 -- 出自宋·蘇軾·次韻參寥師寄秦太虛三絕句時秦君舉進士不得
- 籬落秋暑中,碧花蔓牽牛。 -- 出自宋·蘇軾·雷州八首?此為秦觀作?
- 徙倚秋原上,凄涼晚照中。 -- 出自宋·蘇軾·宿余杭法喜寺寺后綠野亭望吳興諸山懷孫莘老
- 但隨秋扇年年在,莫斗瓊枝夜夜新。 -- 出自宋·蘇軾·送竹幾與謝秀才
- 忽見秋風吹落水,遙知霜葉滿長安。 -- 出自宋·蘇軾·次韻劉景文贈傅曦秀才
- 不問秋風強吹帽,秦人不笑楚人譏。 -- 出自宋·蘇軾·壬寅重九不預會獨游普門寺僧閣有懷子由
- 笑把秋花插。 -- 出自宋·蘇軾·勸金船 和元素韻自撰腔命名
-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 出自宋·蘇軾·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
- 粲粲秋菊花,卓為霜中英。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所居六詠
- 茂陵秋風客,望祀猶蟻蜂。 -- 出自宋·蘇軾·安期生?并引?
- 春荑秋夾兩臾,神藥人間果有無。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 春荑秋莢兩須臾,神藥人間果有無。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 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面目長如故。 -- 出自宋·蘇軾·老人行
- 江上秋風無限浪,枕中春夢不多時。 -- 出自宋·蘇軾·次韻蔣穎叔
- 又夏秋之交,稻方含秀,黃昏月出,露珠起于其根,累累然忽自騰上,若有推之者,或入于莖心,或垂于葉端,稻乃秀實,驗之信然。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次月中梳頭韻
- 種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 -- 出自宋·蘇軾·元修菜
- 去年秋雨時,我自廣陵歸。 -- 出自宋·蘇軾·東府雨中別子由
- 湖上秋風聚螢苑,門前春浪散花洲。 -- 出自宋·蘇軾·殘句湖上秋風聚螢苑
- 忽見秋風吹洛水,遙知霜葉滿長安。 -- 出自宋·蘇軾·次韻劉景文贈傅義秀才
- 火云秋未衰,及此初旦涼。 -- 出自宋·蘇軾·游靈隱高峰塔
- 已許秋風歸過我,預憂詩筆老難酬。 -- 出自宋·蘇軾·次韻周開祖長官見寄
- 茂陵秋風客,望祖猶蟻蜂。 -- 出自宋·蘇軾·安期生
- 八月秋風高,駕言動輕輈。 -- 出自宋·蘇軾·送宋君用游輦下
- 悲同秋照蟹,快若夏燎蚊。 -- 出自宋·蘇軾·云龍山觀燒得云字
- 茂陵秋風客,勸爾麾一杯。 -- 出自宋·蘇軾·過萊州雪后望三山
- 淚滴秋風不為麟,虛名何用實之賓。 -- 出自宋·蘇軾·次韻答開祖
- 買田秋已議,筑室春堂成。 -- 出自宋·蘇軾·初秋寄子由
- 西池秋水尚涵空,舞闊搖深吹荇帶。 -- 出自宋·蘇軾·西湖秋涸東池魚窘甚因會客呼網師遷之西池為
- 我來秋日午,旱久石床溫。 -- 出自宋·蘇軾·是日自磻溪將往陽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
- 一日,秋風起,雨作,中夜翛然,始有感慨離合之意。 -- 出自宋·蘇軾·感舊詩(并引)
- 每夏秋之交,風雨作,木落草衰,輒凄然有此感,蓋三十年矣。 -- 出自宋·蘇軾·感舊詩(并引)
-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 出自·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
-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 出自宋·李清照·點絳唇·蹴[1]罷秋千
- 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 出自宋·李清照·憶秦娥·臨高閣
- 豈知秋未登,貧窶有倉卒。 -- 出自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濱。 -- 出自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 所居秋草凈,正閉小蓬門。 -- 出自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 地僻秋將盡,山高客未歸。 -- 出自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 耕田秋雨足,禾黍已映道。 -- 出自唐·杜甫·遣興三首
- 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 出自唐·杜甫·示從孫濟
- 洞庭秋欲雪,鴻雁將安歸。 -- 出自唐·杜甫·北風
-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 出自唐·杜甫·白露
- 大江秋易盛,空峽夜多聞。 -- 出自唐·杜甫·秋野五首
- 巫山秋夜螢火飛,簾疏巧入坐人衣。 -- 出自唐·杜甫·見螢火
- 是時秋冬交,節往顏色昏。 -- 出自唐·杜甫·閬州東樓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縣,得昏字
- 吹笛秋山風月清,誰家巧作斷腸聲。 -- 出自唐·杜甫·吹笛
- 葳蕤秋葉少,隱映野云多。 -- 出自唐·杜甫·佐還山后寄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