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13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歸來買田故園,盡人間社燕與秋鴻。 -- 出自元·魏初·木蘭花慢 為完顏振之壽
- 三十六湖湖上住,卻又過、一年秋。 -- 出自元·張之翰·唐多令 懷高沙
- 一片錦云三萬頃,常記得、藕花秋。 -- 出自元·張之翰·唐多令 和劉改之
- 東湖湖上,錦云十里,政好藕花秋。 -- 出自元·張之翰·太常引 寄鄉中諸友
- 至元十七年秋七月二十二日,秋歲陳思濟為吳清虛周清溪題于琳宇之一庵。 -- 出自元·陳思濟·木蘭花慢 右與宣慰趙中順讞浙西之余杭,相
- 擬欲青房全晚節,豈知白露已秋風。 -- 出自元·劉因·秋蓮
- 乘雁雙鳧,斷蘆漂葦,身在畫圖秋晚。 -- 出自元·虞集·蘇武慢·放棹滄浪
- 一自耕云人去后,幾番煙草凝秋色。 -- 出自元·周權·滿江紅 次韻邵本初登富春山
- 向日侍郎今右相,元龍豪氣橫秋。 -- 出自元·謝醉庵·臨江仙·白發壯心還未減
- 鐘阜霜飚館已傾,至今哀壑起秋聲。 -- 出自明·曹學佺·金陵懷古四首和汪仲嘉
- 九逝騷魂當月落,萬方兵氣動秋先。 -- 出自近代·陳三立·初秋夕詠懷次和宗武
- 愁絕客懷渾怕見,老來萬縷足秋思。 -- 出自明·張以寧·絲瓜
- 露蔓蝸行經午濕,風枝蟬語近秋哀。 -- 出自明·張以寧·次張祭酒虛游軒雨后即事韻并憶楊州舊游(二
- 西風院落無人語,白露泠泠滴秋宇。 -- 出自明·汪廣洋·哀蛩吟
- 忍聽胡笳舊時曲,此身飄泊嘆秋蓬。 -- 出自明·貝瓊·讀胡笳曲
- 試上高原長一嘯,斷蓬衰草掩秋風。 -- 出自宋·孫僅·步虛臺
- 人隔天河,聲疑禁院,云魂漫逐秋魂轉。 -- 出自當代·梁羽生·踏莎行 張丹楓
- 六月重衾更著綿,陰寒渾似暮秋天。 -- 出自清·方文·六月
- 盤盂積水寒玉膏,掬之洗眼明秋毫。 -- 出自明·沈明臣·游張公洞
- 奇柯忽引上青天,彩繩牢綰堪秋千。 -- 出自明·沈明臣·孫禹錫溪上雙藤歌(溪在虞山之北,名曰藤溪
- 龍睡未深生晝雨,雞聲忽起破秋煙。 -- 出自明·沈明臣·長卿明府具樓船泛泖登塔同開之吉士履善長史
- 屬國貒弓彎漢月,上林鴻帛系秋風。 -- 出自明·孫承宗·春懷六首
- 鄉情交分忍輕別,少留可待早秋辰。 -- 出自宋·田錫·留別句中正學士
- 兼葭蒼蒼凝白露,西風蕭蕭向秋暮。 -- 出自宋·田錫·酬宋湜賈黃中二學士菊花之什兼呈諸廳學士
- 京國歸來老更窮,短衣蕭瑟怕秋風。 -- 出自明·袁凱·歸來
- 日暮江亭不歸去,猶將玉笛倚秋風。 -- 出自明·袁凱·題老蛟化江叟吹笛圖
- 莫怪腐儒東海上,時時哀怨動秋云。 -- 出自明·袁凱·海上書懷(丁酉歲作)
- 我愛襄陽老鄭虔,高樓吹笛動秋煙。 -- 出自明·袁凱·送鄭老歸襄陽
- 寄語天涯小兒女,莫將血恨付秋風。 -- 出自近代·任銳·重慶赴延安途中口占寄兒
- 牛涔蠕蠕豈足活,河伯向我夸秋水。 -- 出自明·徐禎卿·平陵東行
- 數里青山騎犢醉,一床黃葉擁秋眠。 -- 出自明·徐禎卿·簡伯虎
- 騎歸人散悄無喧,卸卻牙旗卷秋月。 -- 出自明·唐順之·古北口觀降夷步射復戲馬馳射至夜
- 峽束雨湫高怒水,山凹樹竅激秋聲。 -- 出自明·唐順之·宿黃厓營
- 巴水寒聲去渺茫,半空云樹落秋光。 -- 出自宋·釋保暹·巴江秋夕
- 巖桂翠濃深雪夜,井桐黃落暮秋時。 -- 出自宋·釋智圓·閑詠
- 美服斯勤驗國徑,里民單出慶秋成。 -- 出自宋·劉筠·奉和圣制社日七言四韻
- 日永聲長兼夜思,肯容潘岳到秋悲。 -- 出自宋·劉筠·館中新蟬
- 來恨不逢桃李日,滿城紅樹正秋風。 -- 出自宋·穆修·過西京
- 放溜輕舠掠晚沙,時時波底碎秋霞。 -- 出自宋·宋庠·次韻和吳侍郎東城泛舟
- 雨畢天高卷斷虹,郊原無物不秋豐,禾麻自稱霜前熟,梨棗偏依日處紅。 -- 出自宋·宋庠·秋霽觀野物
- 掩鼻裁詩多感慨,吟馀星斗轉秋潢。 -- 出自宋·宋庠·秋夕感懷
- 百尺空臺河上城,遠波虛籟助秋聲。 -- 出自宋·宋庠·晚坐觀風亭三首
- 千里山川還漢界,萬人戈甲卷秋風。 -- 出自宋·余靖·賀運使學士分散傜人
- 先生晨起坐堂上,口諷大易春秋辭。 -- 出自宋·石介·乙亥冬富春先生以老儒醇師居我東齊濟北張泂
- 今年權佩慶州印,上馬威至吞秋色。 -- 出自宋·黃庶·送李室長慶州寧覲
- 常恐計不就,更以詩屢動,江湖秋水高,百尺風帆健。 -- 出自宋·孔文仲·次錢穆父新涼可喜
- 新樣小槽官釀熟,輸君直把九秋償。 -- 出自宋·項安世·次韻高秀才重九二首
- 疇苗熊羆和夢到,只今鵰鶚待秋摶。 -- 出自宋·項安世·十六弟生日
- 筆力追風力廄黃,詞源下峽九秋艎。 -- 出自宋·項安世·用舍弟韻送妹婿鄭子仁湖南漕試
- 漠漠南天垂雨腳,陰陰長夏作秋聲。 -- 出自宋·項安世·包山送辛大卿知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