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13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
- 堪笑茂陵成左計,虛將棗脯候秋春。 -- 出自宋·葛立方·奉祠太一
- 白小牽風動晨鏡,碧圓著雨響秋鼙。 -- 出自宋·葛立方·為章道祖頗及葛藤·滄浪亭
- 半濕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麥秋天。 -- 出自宋·黃公度·道間即事
- 長夏日烘憐國色,去年霜薄赦秋刑。 -- 出自宋·黃公度·和宋永兄詠荔支用東坡刑字韻四首
- 已辦孤帆沖夕浪,可堪萬壑更秋聲。 -- 出自宋·黃公度·和超然翁韻二首
- 與作遨頭共春燕,何須擁鼻學秋蟲。 -- 出自宋·黃公度·唱和盈軸而燕集未期小詩請廣文兄為遨頭
- 峴首人登休墮淚,攪林風雨作秋聲。 -- 出自宋·李呂·代人次韻
- 憶得松林長嘯罷,歸時明月遍秋山。 -- 出自宋·劉子翚·有懷十首
- 落日悲風滄海外,黃化翠竹晚秋時。 -- 出自宋·劉子翚·出郭詩呈張守
- 三年一覺西湖夢,又等閑、金井秋聲。 -- 出自宋·盧祖皋·渡江云·錦云香滿鏡
- 冷截龍腰,偷拿鸞爪,楚山長鎖秋云。 -- 出自宋·史達祖·夜合花·冷截龍腰
- 細雨重移,新霜試摘,佳處一年秋晚。 -- 出自宋·史達祖·齊天樂·犀紋隱隱鶯黃嫩
- 十載客窗憔悴損,搔短鬢、獨悲秋。 -- 出自宋·汪元量·唐多令·莎草被長洲
- 野草敗垣供暮雨,斷碑古木管秋風。 -- 出自宋·汪元量·少室山
- 墜葉重題,枯條舊折,蕭颯那逢秋半。 -- 出自宋·王沂孫·齊天樂·十洲三島曾行處
- 悵酪乳爭奇,鱸魚謾好,誰與共秋醉。 -- 出自宋·王沂孫·摸魚兒·玉簾寒
- 問仙丹,煉熟何遲,少年色換已秋晚。 -- 出自宋·王沂孫·綺羅香·夜滴研朱
- 盈盈洞房淚眼,看人似、冷落過秋紈扇。 -- 出自宋·王沂孫·金盞子·雨葉吟蟬
- 露溢金莖,風翔玉宇,嫩涼初霽秋容。 -- 出自宋·王之道·滿庭芳·露溢金莖
- 短短燈檠便且光,看書猶記感秋涼。 -- 出自宋·王之道·次韻同舍李支使夢與二首
- 富貴從今信在天,君看黍稌多秋田。 -- 出自宋·王之道·教授顏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韻
- 月光搖水制金蛇,坐想騷人賦秋色。 -- 出自宋·王之道·洞庭秋月
- 蒼玉幾番披夏籜,老龍長此戰秋聲。 -- 出自宋·王之道·題元發弟竹軒
- 我家山水擅平遠,未向郭熙見秋晚。 -- 出自宋·王之道·追和東坡郭熙秋山示王覺民
- 林塘綠凈明拒霜,似與楓葉驕秋陽。 -- 出自宋·王之道·追和東坡郭熙秋山示王覺民
- 茅齋雨過負露肅,青燈夜諷賡秋蟲。 -- 出自宋·王之道·次韻孫興宗秋懷
- 何妨杖屨日過逢,白酒黃難醉秋色。 -- 出自宋·王之道·次韻袁望回見贈兼簡楊德潤
- 多謝高人問起居,惠然相過共秋蔬。 -- 出自宋·王之道·和因上人午睡韻
- 寄語山中好看客,待與諸郎醉秋色。 -- 出自宋·王之道·寄古上人若之用東坡徑山韻
- 遲日輕風過雨天,笑聲何處送秋千。 -- 出自宋·王之道·和卞養直見示三絕簡圣書
- 漸霽雨虹消,清風面旋,借我涼秋。 -- 出自宋·袁去華·木蘭花慢·□中原望眼
- 今日相逢誰較健,應怪我、鬢先秋。 -- 出自宋·曾覿·江神子/江城子
- 藕花亭上,無塵無暑,滟滟一池秋韻。 -- 出自宋·趙彥端·鵲橋仙·藕花亭上
- 玉立照新妝,翠蓋亭亭,凌波步秋綺。 -- 出自宋·周密·綠蓋舞風輕/綠盡舞風輕
- 東風不管春歸去,共殘紅、飛上秋千。 -- 出自宋·周紫芝·風入松·禁煙過後落花天
- 錢廟有碑刓夜雨,岳墳無樹著秋聲。 -- 出自元·倪瓚·送杭州謝總管
- 太史筆,不貶褒,我作歌詩繼春秋。 -- 出自元·楊維楨·奉使歌,美答理麻氏也
- 楊子作歌歌不誣,他日太史春秋書。 -- 出自元·楊維楨·孔節婦
- 自別母氏歸劉郎,中朝瓊樹摧秋霜。 -- 出自元·楊維楨·劉節婦
- 燕子將雛春又深,不堪春思似秋心。 -- 出自元·楊維楨·燕子辭四首
- 老崖鐵笛上青云,玉龍穿空卷秋水。 -- 出自元·楊維楨·乙酉四月二日與蔣桂軒伯仲諸友同泛震澤大小
- 鳳引短簫悲落日,鶴歸華表語秋風。 -- 出自元·楊維楨·賦拱北樓呈相君(杭州作)
- 陰山千里橫東西,秋聲浩浩鳴秋溪。 -- 出自元·耶律楚材·過陰山和人韻
- 萬里關河迷北望,無邊風雨入秋來。 -- 出自明·何景明·秋興
- 到今漂血成野水,如山白骨橫秋霜。 -- 出自明·何景明·樂陵令行
- 只有南山蒼桂在,一株花發向秋風。 -- 出自明·何景明·秋日雜興(四首)
- 明朝伐鼓凌浩蕩,五峰雙劍生秋煙。 -- 出自明·李夢陽·白鹿洞別諸生
- 曾向鳳池同夜直,掖垣梧竹總秋聲。 -- 出自明·林鴻·題朱舍人為史太守寫竹
- 猶喜樹頭霜露少,南枝有子殿秋光。 -- 出自明·明無名氏·題宣和畫石榴
- 百草沾風蠶月香,雙鳩喚雨麥秋涼。 -- 出自明·王世貞·山行至虎跑泉菴次蘇長公石刻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