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在第10個字的詩句
秋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乾坤許大不欠我,春猿秋鶴聊徜徉。 -- 出自宋·方岳·次韻山中小集
- 野色連溪暝,蟲聲滿院秋。 -- 出自宋·方岳·解榻
- 青鞋莫踏蒼苔破,借與秋崖半日看。 -- 出自宋·方岳·凈明齋
- 江上三年別,詩邊兩鬢秋。 -- 出自宋·方岳·送別史僉
- 林梢一片過云雨,便作秋聲占取涼。 -- 出自宋·方岳·宿芳潤用壁間韻
- 約住山云倚斷欄,云如秋薄與山環。 -- 出自宋·方岳·用呂宗卿山亭韻
- 自憐短發垂垂老,一滴秋霖白一莖。 -- 出自宋·方岳·禱晴福善
- 大楊風日春,小范林壑秋。 -- 出自宋·方岳·夜夢至何許巖壑深窈石上苔痕隱起如小篆有僧
- 霽色滿空碧,爽氣正橫秋。 -- 出自宋·巴州守·水調歌頭·霽色滿空碧
- 涼風從入戶,云水更宜秋。 -- 出自唐·姚合·閑居遣懷十首
- 豈料文章遠,那知瑞草秋。 -- 出自唐·姚合·哭賈島二首
- 寂寞中林下,饑鷹望到秋。 -- 出自唐·姚合·客舍有懷
- 露滴膠山斷,風吹絹海秋。 -- 出自唐·姚合·詠破屏風
- 多年松色別,后夜磬聲秋。 -- 出自唐·姚合·寄無可上人
- 看月江樓曉,尋山石徑秋。 -- 出自唐·姚合·郡中書事寄默然上人
- 遠色重林暮,繁聲四壁秋。 -- 出自唐·姚合·酬任疇協律夏中苦雨見寄
- 酹滴苔紋斷,泉連石岸秋。 -- 出自唐·姚合·陜下厲玄侍御宅五題·泛觴泉
- 靜者多便夜,豪家不見秋。 -- 出自唐·姚合·寄主客劉員外
- 濕連湘竹暮,濃蓋舜墳秋。 -- 出自唐·項斯·蒼梧云氣
- 趨馳早晚休,一歲又殘秋。 -- 出自唐·項斯·中秋夜懷
- 昨日裁成奪夏威,忽逢秋節便相違。 -- 出自唐·項斯·古扇
- 怪石夜光寒射燭,老杉秋韻冷和鐘。 -- 出自宋·伍喬·題西林寺水閣
- 寂寞枯枰響泬寥,秦淮秋老咽寒潮。 -- 出自清·錢謙益·金陵后觀棋
- 長干女唱平遼曲,萬戶秋聲息搗砧。 -- 出自清·錢謙益·金陵秋興八首次草堂韻己亥七月初一作 之一
- 天上初流火,人間乍變秋。 -- 出自元·馬鈺·南柯子 七夕吟
- 寒雁聲回,園林色變,暮秋別是風光。 -- 出自元·丘處機·滿庭芳 九日
- 年年此席,風流長占,中秋重九。 -- 出自元·白樸·水龍吟 九月四日,為江州總管楊文卿壽。
- 江頭春草迷鸚鵡,幕中秋水映芙蕖。 -- 出自元·盧摯·最高樓 智郎中席上即一并序。予謝病北歸,
- 川盡青逗曉,城新白凝秋。 -- 出自明·宋濂·憶與劉伯溫章三益葉景淵三君子同上江表五六
- 人事盡而天貺隨,連歲秋收皆獲美。 -- 出自清·乾隆·免除宿遷縣等地部分正賦
- 獵罷歸來父子圍,露沾秋草鹿初肥,折楊共炙傾渾脫,醉趁孤鴻馬上飛。 -- 出自清·乾隆·過蒙古諸部落
- 穩同天上坐春水,爽學秋風動石鯨。 -- 出自清·乾隆·雨后昆明湖泛舟騁望
- 荷凈初過雨,竹涼颯似秋。 -- 出自清·乾隆·畫舫齋
- 港深冬不凍,天爽暑如秋。 -- 出自·老舍·贈申伸同志
- 詩歌光萬丈,今古各千秋。 -- 出自·老舍·登太白樓
- 往年在巴蜀,憶見《春秋》始。 -- 出自宋·蘇洵·送陸權叔提舉茶稅
- 蟋蟀數聲雨,芭蕉一寺秋。 -- 出自宋·真山民·道逢過軍投宿山寺
- 只身千里客,孤枕一燈秋。 -- 出自宋·真山民·渡江之越宿蕭山縣
- 蜂王衙早晚,燕子社春秋。 -- 出自宋·真山民·幽居雜興
- 微蹤一腐草,霜重不禁秋。 -- 出自宋·真山民·螢火
- 碧林紅葉驚飛鳥,江上秋風下來早。 -- 出自明·李東陽·四禽圖
- 殘樽系馬立斜陽,忽送秋聲滿樹涼。 -- 出自明·李東陽·游城西故趙尚書果園與蕭文明李士常陳玉汝潘
- 夢迷東海未歸路,興在秋原初下時。 -- 出自明·李東陽·畫鷹
- 笙簫本是虞廷樂,不為秋風遣棹歌。 -- 出自明·李東陽·齋和居世賞編修韻
- 茱萸歲改身仍健,苜蓿秋荒馬不肥。 -- 出自明·李東陽·和韻寄答陳汝礪掌教
- 應似崔家亭下鷺,獨拳秋雨向寒塘。 -- 出自明·李東陽·邵東曹墮馬傷足次武昌韻
- 坐愛春盤裝磊落,憶從秋樹采崔嵬。 -- 出自明·李東陽·謝于喬送楊梅干無詩用前韻奉索
- 天涯一望鄉心切,腸斷秋山笛里聲。 -- 出自明·李東陽·團墩秋月
- 講經春殿爐煙暖,校藝秋闈燭影紅。 -- 出自明·李東陽·哭商裛衡侍講
- 寒花無數西風里,抱得秋情說向誰。 -- 出自·顧隨·鷓鴣天 不寐口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