瘴在第3個字的詩句
瘴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袛應瘴鄉老,難答故人情。 -- 出自宋·黃庭堅·十二月十九日夜中發鄂渚曉泊漢陽親舊攜酒追送聊為短句
- “桂嶺瘴來云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嶠南瘴毒地,有此江月寒。 -- 出自宋·蘇軾·藤州江下夜起對月贈邵道士
- 嵐薰瘴染卻敷腴,笑飲貪泉獨繼吳。 -- 出自宋·蘇軾·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輒復和謝
- 三年瘴海上,越嶠真我家。 -- 出自宋·蘇軾·丙子重九二首
- 山林瘴霧老難堪,歸去中原茶亦甘。 -- 出自宋·蘇軾·過嶺寄子由三首?此詩第三首為子由作?
- 逢人瘴發黃,入市胡眼碧。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鞏南遷初歸二首
- 天低瘴云重,地薄海氣浮。 -- 出自宋·蘇軾·夜臥濯足
- 念子瘴江邊,懷抱向誰攄。 -- 出自宋·蘇軾·答任師中家漢公(一題:奉和師中丈漢公兄見
-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 出自唐·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一
- 南方瘴癘地,罹此農事苦。 -- 出自唐·杜甫·雷
- 煩促瘴豈侵,頹倚睡未醒。 -- 出自唐·杜甫·早發
- 半面瘴煙色,滿衫鄉淚痕。 -- 出自唐·白居易·何處難忘酒七首
- 瀟湘瘴霧加餐飯,滟預驚波穩泊舟。 -- 出自唐·白居易·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
- 青草瘴時過夏口,白頭浪里出湓城。 -- 出自唐·王維·送楊少府貶郴州
- 冥冥瘴霧細,瀲瀲蠻江碧。 -- 出自宋·陸游·思歸
- 地靈瘴癘絕,人物傾南極。 -- 出自宋·王安石·送子思兄參惠州軍
- 久埋瘴霧看猶濕,一取春波洗更鮮。 -- 出自宋·王安石·元珍以詩送綠石硯所謂玉堂新樣者
- 蠻煙瘴霧雖生處,何必區區憶陋邦。 -- 出自宋·歐陽修·再和
- 山川瘴霧深,江海波濤{左風右日}。 -- 出自宋·歐陽修·班班林間鳩寄內
- 歲冕瘴江急,鳥獸鳴聲悲。 -- 出自宋·秦觀·自作挽詞
- 惡溪瘴毒聚,雷電常洶洶。 -- 出自唐·韓愈·瀧吏
- --韓愈瘴衣常腥膩,蠻器多疏冗。 -- 出自唐·韓愈·會合聯句
- 只言瘴雨無南雪,為底橫橫枝雪???。 -- 出自宋·楊萬里·西園早梅二首
- 前臨瘴海無人過,卻望衡陽少雁飛。 -- 出自唐·韓翃·送劉評事赴廣州使幕
- 三年瘴霧亦奇絕,浮世登臨如此幾? -- 出自宋·范成大·湘口夜泊,南去零陵十里矣。營水來自營道,
- 回看瘴嶺已無憂,尚有嚴關限北州。 -- 出自宋·范成大·嚴關
- 柳葉瘴云濕,桂叢蠻鳥聲。 -- 出自唐·張籍·送蠻客
- 南方瘴癘地,白馬東北來。 -- 出自宋·文天祥·至廣州第七十七
- 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 -- 出自唐·賈島·寄韓潮州愈
- 湔祓瘴霧姿,朝趨去天咫。 -- 出自宋·黃庭堅·次韻定國聞子由臥病績溪
- 山深瘴暖霜露乾,夜長無衣猶苦寒。 -- 出自宋·蘇轍·竹枝歌
- 山深瘴重多寒勢,老大須將酒自扶。 -- 出自宋·蘇轍·閏九月重九與父老小飲四絕
- 誰言瘴霧中,乃有相逢喜。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和陶公止酒
- 山林瘴霧老難堪,歸去中原荼亦甘。 -- 出自宋·蘇轍·和子瞻過嶺
- 慘慘瘴氣青,薄薄寒日暖。 -- 出自宋·蘇轍·過宜賓見夷中亂山
- 蠻云瘴雨晚難收。 -- 出自宋·朱敦儒·浪淘沙·圓月又中秋
- 嶺外瘴溫鳴蟋蟀,海濱郁熱顯掞鳙。 -- 出自明·朱元璋·詠南越
- 唯奈瘴煙籠飲啄,可堪春雨滯飛鳴。 -- 出自唐·陸龜蒙·奉和襲美?
- 炎方瘴癘避軒豁,故國山河開始終。 -- 出自宋·陳師道·送王元均貶衡州兼寄元龍二首
- 冰心瘴江冷,霜憲漏天晴。 -- 出自唐·楊巨源·送許侍御充云南哀冊使判官
- 愁見瘴煙遮路色,厭聞溪水下灘聲。 -- 出自唐·薛逢·醉中看花因思去歲之任
- 寧知瘴癘地,生入帝皇州。 -- 出自唐·張說·喜度嶺
- 千年瘴江水,恨聲流不絕。 -- 出自唐·曹鄴·續幽憤
- 海樹瘴煙黑,蠻村山路中。 -- 出自宋·寇準·送人往嶺表
- 誰知瘴雨蠻煙地,重上襄王玳瑁筵。 -- 出自宋·向子諲·鷓鴣天·召埭初逢兩妙年
- 蒼寒瘴面新州石,直不話頭傳不休。 -- 出自宋·方岳·題致堂新州坐石
- 身離瘴雨脫蠻煙,自幸得歸如得仙。 -- 出自宋·曾豐·送廣東潘帥移鎮湖南十口號
- 吾輕瘴海易煙嵐,去歲今辰訪古儋。 -- 出自宋·曾豐·慶元六年七月至儋耳問前守之政改元四年罷歸
- 潛消瘴熱心含雪,暗記流年手種松。 -- 出自明·憨山大師·寄燕都慈壽寺別山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