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在第8個字的詩句
烽在第八個字的詩句
- 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 出自宋·陸游·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興亭望長安南山
- 描寫思鄉的詩句: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 出自··
- 胡笳吹墮漾水月,烽燧傳到山南城。 -- 出自宋·陸游·蒸暑思梁州述懷
- 晚來煙雨暗江干,烽火遙傳畫角殘。 -- 出自宋·陸游·晚登望云
- 旌旗急引飛黃下,烽火遙連太白高。 -- 出自宋·王安石·寄黃吉甫
- 城外草黃秋有雪,烽頭煙靜虜無塵。 -- 出自唐·劉禹錫·送李二十九兄員外赴邠寧使幕
- 積阻關河固,綿聯烽戍稠。 -- 出自唐·盧綸·太白西峰偶宿車祝二尊師石室晨…寄呈鳳翔齊
- 回中道路險,蕭關烽候多。 -- 出自唐·盧照鄰·樂府雜曲·鼓吹曲辭·上之回
- 胡兵欲下陰山,寒烽遠過蕭關。 -- 出自宋·司馬光·寒上
- 淮汴初喪亂,蔣山烽火起。 -- 出自唐·戴叔倫·撫州對事后送外生宋垓歸饒州覲侍呈上姊夫
- 日暮野人耕種罷,烽樓原上一條煙。 -- 出自唐·朱慶馀·都門晚望
- 江帆帶雨人歸后,烽火連天客罷休。 -- 出自宋·朱翌·寄劉明道
- 何地可潸然,陽城烽樹邊。 -- 出自唐·李益·軍次陽城烽舍北流泉
- 邊城已在虜塵中,烽火南飛入漢宮。 -- 出自唐·李益·赴渭北宿石泉驛南望黃堆烽
- 邊城已在虜城中,烽火南飛入漢宮。 -- 出自唐·李益·赴渭北宿石泉驛南望黃堆烽
- 前年邊馬飲江水,烽火瓜州一水間。 -- 出自宋·韓元吉·送陸務觀得倅鎮江還越
- 鳴鏑處,生縛胡雛,烽火傳音耗。 -- 出自宋·方岳·喜遷鶯·淮山秋曉
- 田園無際豐生產,烽火高臺憶戰爭。 -- 出自·老舍·贈小海燕評劇團
- 去年作邊吏,出入烽火間。 -- 出自宋·蘇洵·送任師中任清江
- 去上作邊吏,出入烽火間。 -- 出自宋·蘇洵·送任師中任清江
- 一般行樂未知極,烽火忽至將如何。 -- 出自明·高啟·明皇秉燭夜游圖
- 盧龍已復兩河平,烽火樓邊處處耕。 -- 出自唐·李涉·奉使京西
- 榆葉飄蕭盡,關防烽寨重。 -- 出自唐·貫休·古塞下曲七首
- 翰墨放懷新水石,烽煙回首舊蓬瀛。 -- 出自宋·劉子翚·長句寄尚明學士
- 鉛槧一囊身計拙,烽煙匝地世途艱。 -- 出自宋·劉子翚·黃彥達之衡山有詩留別因次其韻
- 胡兒飲馬彰義門,烽火夜照燕山云;內有于尚書,外有石將軍。 -- 出自明·李夢陽·石將軍戰場歌
- 呼韓稽顙亦難恃,烽煙或報胡塵黃。 -- 出自明·王叔承·送吳子化北游因簡童子鳴山人胡原荊御史
- 前時吉囊寇大同,烽火直達甘泉宮。 -- 出自明·楊慎·養龍坑飛越峰天馬歌
- 那堪回首長洲苑,烽火年年報虜塵。 -- 出自唐·李嘉祐·自蘇臺至望亭驛,人家?
- 稻禾水足青疇潤,烽火宵閒紫邏清。 -- 出自宋·吳泳·壽張亨泉提刑三首
- 淮南草木識姓字,烽燧一掃邊庭空。 -- 出自宋·樓鑰·代魏丞相為錢參政壽
- 煙波亂逐鴟夷舸,烽火遙騰馬僨轅。 -- 出自宋·孫銳·避虜入洞庭
- 那堪回首長洲苑,烽火年年報虜塵。 -- 出自唐·郭良驥·自蘇州至望亭驛有作
- 狼煙篝火為邊塵,烽候那宜悅婦人。 -- 出自唐·周曇·三代門幽王
- 仲宣樓上長回首,烽火連山欲斷腸。 -- 出自元·華幼武·秋夜有感
- 落日平蕪,點點余烽燼。 -- 出自元·邵亨貞·點絳唇·莫倚高樓
- 衣冠在野收亡命,烽火連營倒義旗。 -- 出自元·王逢·讀謝太皇詔藁
- 只羨鴛鴦不羨仙,烽火未許換年華。 -- 出自當代·梁羽生·浣溪沙
- 蕭索邊聲靜,太平烽影稀。 -- 出自宋·田錫·塞上曲
- 晚燒色何赤,愁如烽火然。 -- 出自明·羅洪先·永市(七月朔)
- 錫命時時三殿下,烽煙夜夜七陵驚。 -- 出自明·吳國倫·庚戌秋紀事三首
- 方今圣人居大寶,烽燧無煙罷天討。 -- 出自明·程敏政·題戎馬出獵圖
- 花時歸客怕花殘,烽火漫漫道路難。 -- 出自清·余楍·詠梅
- 轍亂旗靡繞舊畿,烽煙起處羽書馳。 -- 出自宋·陳淳·西楚霸王廟二絕
- 此到西陵路五千,烽臺列置若星連。 -- 出自宋·馬之純·烽火臺
- 那堪回首東南地,烽火連年警報聞。 -- 出自明·戴良·登大牢山
- 杜鵑啼老洛城東,烽火郊畿縱犬戎。 -- 出自明·甘瑾·讀靖康遺事
- 漠漠蒹葭斷渚連,烽亭亭鼓報更傳。 -- 出自明·甘瑾·長沙夾夜泊
- 河山半折北來路,烽火全驚西望塵。 -- 出自明·高叔嗣·再次真定城別陳秉中時自京西還
- 共來吳楚交兵地,烽火依稀似六朝。 -- 出自明·郭奎·臘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