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在第6個(gè)字的詩句
烽在第六個(gè)字的詩句
- 狼心肆陸梁,烽燧競熏熱。 -- 出自宋·五邁·鄭昂叔和余問盜詩末及山東事弟侄輩又問山東
- 欲令斥堠收烽火,須挽天河洗甲兵。 -- 出自元·陳基·淮陰雜興(四首)
- 茅屋秋風(fēng)里,烽煙夕照邊。 -- 出自元·郭鈺·憶從弟鐸
- 雁歸砧響急,烽至角聲多。 -- 出自明·包節(jié)·秋夜
- 艱難逢此日,烽火又經(jīng)年。 -- 出自明·陳汝言·秋興(二首)
- 幕府文書暇,烽樓警邏長。 -- 出自明·甘瑾·贈(zèng)人戍襄陽
- 黃昏塞上傳烽火,一夜吹笳坐戍樓。 -- 出自明·顧璘·塞下曲
- 羽書交郡國,烽火接吳門。 -- 出自明·歸有光·甲寅十月紀(jì)事(二首)
- 劍月明三輔,烽云散八川。 -- 出自明·韓邦靖·關(guān)中(二首)
- 云窗霧閤迷烽煙,日日吳王醉西子。 -- 出自明·瞿榮智·賦得姑蘇臺(tái)
- 天邊野燒連烽火,城下寒砧雜鼓鼙。 -- 出自明·李時(shí)行·經(jīng)易州界
- 獨(dú)立高臺(tái)望烽火,胡笳多在薊門西。 -- 出自·李英·十月京師紀(jì)事
- 書遙故國愁烽火,客久中原有佩刀。 -- 出自·李英·同李時(shí)芳游大慧寺
- 一朝忽報(bào)邊烽起,從軍不待別妻子。 -- 出自明·林章·少年行
- 三秋邊境仍烽火,九月征衫尚绤衣。 -- 出自明·劉秩·秣陵懷古(三首)
- 氣滌腥膻雜,烽消岫嶺攢。 -- 出自明·馬汝驥·北岳二十韻
- 醉中胡月懸烽堠,戰(zhàn)后邊笳滿戍樓。 -- 出自明·歐大任·贈(zèng)閻憲副備兵關(guān)西
- 虜庭北徙邊烽少,賓雁南飛朔氣加。 -- 出自明·齊之鸞·將至花馬池王參將郊迎設(shè)食
- 煙花迷令節(jié),烽火掩孤城。 -- 出自明·阮大鋮·旅懷
- 候騎至朝那,烽火照甘泉。 -- 出自明·史鑒·飲馬長城窟行(壬辰歲,聞西師失利作)
- 東吳城外盡烽煙,百姓流移半在船。 -- 出自明·孫良器·過姑蘇有感
- 鼓角連城戍,烽煙冒海山。 -- 出自明·王尚絅·雨過次一泉韻
- 故山年來暗烽燧,苦雪歲晏愁空蒙。 -- 出自明·王彝·鄞江漁者歌贈(zèng)陳仲謙
- 石頭已道朝烽合,揚(yáng)子仍愁暮角吹。 -- 出自明·王稚登·海夷八首(嘉靖甲寅)
- 只因邊徼無烽火,忘卻關(guān)山是遠(yuǎn)行。 -- 出自明·楊一清·將至涼州
- 一聲殘角送烽火,十萬行營空暮煙。 -- 出自明·尹耕·白楊口
- 干戈常在目,烽火不通書。 -- 出自明·鄭作·客中聞四弟消息
- 黠虜猶違命,烽煙直北愁。 -- 出自唐·薛濤·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二首(一作陳情上韋令公
-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 出自唐·李頎·古從軍行
- 燕山仿佛辨烽戍,鼙鼓如聞漢家壘。 -- 出自唐·劉商·胡笳十八拍·第十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