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在第10個字的詩句
烽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 -- 出自唐·杜甫·悲青坂
- 誰能搔白首,抱關(guān)望夕烽。 -- 出自宋·蘇軾·送路都曹
- 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是骨。 -- 出自唐·杜甫·悲青坂
- 玉塞驚宵柝,金橋罷舉烽。 -- 出自唐·李商隱·昭肅皇帝挽歌辭三首
- 都護近來長不調(diào),年年烽火報生平。 -- 出自清·納蘭性德·古北口
- 常使屏風寫無逸,應無烽火照甘泉。 -- 出自宋·陸游·讀史
- 歲貢來戎幣,秋防滅塞烽。 -- 出自宋·陸游·太師魏國史公挽歌詞
- 此州雄跨西南邊,平安烽火夜夜傳;豈知癰疽潰在內(nèi),漫倚筑城如鐵堅。 -- 出自宋·陸游·瀘州亂
- 忽思西戍日,憑堞待傳烽。 -- 出自宋·陸游·辛丑正月三日雪
- 千艘粟漕魚關(guān)北,一點烽傳駱谷東。 -- 出自宋·陸游·懷南鄭舊游
- 萬里胡天無警急,一籠烽火報平安。 -- 出自唐·劉禹錫·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詩,因以酬寄
- 千里關(guān)山邊草暮,一星烽火朔云秋。 -- 出自唐·溫庭筠·回中作
- 隴上新登谷,江頭舊熄烽。 -- 出自宋·范成大·次韻耿時舉、王直之夜坐
- 漢家山東二百州,青是烽煙白人骨。 -- 出自宋·文天祥·十八拍
- 清磬先寒角,禪燈徹曉烽。 -- 出自唐·賈島·送慈恩寺霄韻法師謁太原李司空
- 長遇西鄙亂,走馬救邊烽。 -- 出自宋·蘇轍·郭綸
- 北國亦知岐有夷,何嘗烽火報驚危。 -- 出自宋·蘇轍·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一次莫州通判劉冱韻二首
- 關(guān)河氣轉(zhuǎn)風云合,邊塞烽多草樹迷。 -- 出自元·王冕·春日即事
- 圁水猶飛檄,蘆關(guān)未滅烽。 -- 出自宋·司馬光·送何濟川為龐公使慶陽席上探得冬字
- 欲上隋堤舉步遲,隔云烽燧叫非時。 -- 出自唐·韋莊·汴堤行
- 萬里羽書來未絕,五關(guān)烽火晝?nèi)詡鳌? -- 出自唐·戴叔倫·行營送馬侍御
- 何時共結(jié)柴桑社,籬下烽來菊正繁。 -- 出自宋·韓元吉·過龐佑甫
- 淮岸西風晚更急,似傳烽火過江南。 -- 出自宋·韓元吉·次韻五季夷時同宿蔣山
- 大漢衣冠余百劫,中原烽火似當時;死而后已同肝膽,海內(nèi)飛傳蕩寇旗! -- 出自·老舍·沔縣謁武侯祠
- 飲露餐風不記年,越南烽火又春天。 -- 出自·老舍·鐮倉大佛
- 秋有桑麻生事足,夜無烽火戍樓閑。 -- 出自明·李東陽·送唐都憲出鎮(zhèn)薊州諸關(guān)
- 方喜神光射天下,忽驚烽火到甘泉。 -- 出自宋·晁說之·我生
- 舊時廣野無城處,而今烽火列屯戌。 -- 出自宋·劉克莊·筑城行
- 盡日尋山寺,思君傍塞烽。 -- 出自宋·周必大·次韻陸務觀送行二首
- 后部鐃歌歸較晚,雪西烽火報平安。 -- 出自宋·洪咨夔·九日閱武預觀軍容退而紀事
- 裂地鼓鼙軍□急,連天烽火陣云秋。 -- 出自唐·貫休·東陽罹亂后懷王慥使君五首
- 頃者天厖亂下鯨翻海,烽火崩騰照行在。 -- 出自唐·貫休·杜侯行
- 豺掊沙底骨,人上月邊烽。 -- 出自唐·貫休·邊上行
- 陰磧茫茫塞草肥,桔槔烽上暮云飛。 -- 出自唐·張仲素·塞下曲五首
- 百二秦川四塞寬,甘泉烽火報平安。 -- 出自宋·楊億·黃刑部之陜西轉(zhuǎn)運
- 緩急羽書須自草,平安烽火鎮(zhèn)相望。 -- 出自宋·楊億·錢大夫赴并州
- 羽檄分兵控上流,時傳烽火過鄰州。 -- 出自宋·劉子翚·和士特南浦詩
- 君才似鵰鶚,修翎正橫烽。 -- 出自宋·王之道·再用前韻謝張濟之見和
- 肯為君王通一笑,羽書烽火誤諸侯。 -- 出自元·楊維楨·宮詞(十二首)
- 磧里角聲搖日月,回中烽色動樓臺。 -- 出自明·陳子龍·遼事雜詩
- 三輔干戈消白骨,九秋烽火暗黃云。 -- 出自明·王叔承·吳江舟中賦得秋懷(四首)
- 防秋復防秋,不虞歲暮烽火稠。 -- 出自明·謝榛·送許參軍歸都下兼寄嚴冢宰敏卿
- 萬里榛蕪迷舊國,兩河烽火復相連。 -- 出自唐·劉商·送劉南史往杭州拜覲別駕叔
- 晚渡邗溝惜別離,漸看烽火馬行遲。 -- 出自唐·劉商·送楊行元赴舉
- 沙平虜跡風吹盡,霧失烽煙道易迷。 -- 出自唐·鄭錫·出塞曲
- 時事牽連卒未休,三邊烽火又驚秋。 -- 出自宋·吳泳·送鮮于帥三首
- 羽檄星馳暴客起,西望烽煙無百里。 -- 出自宋·鄧肅·避賊引
- 朔壘令嚴精采異,甘泉烽息雇憂寬。 -- 出自宋·魏了翁·李制置生日
- 萬里黃云凍不飛,磧煙烽火夜深微。 -- 出自宋·趙葵·荒城
- 更天教、老子放眉頭,邊烽靜。 -- 出自宋·吳潛·滿江紅·歲歲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