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在第9個字的詩句
淮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人愁暮村雪,雁急夜淮風。 -- 出自宋·張耒·雪晴苦寒
- 農事一春荒積雨,長淮千里駕東風。 -- 出自宋·張耒·江亭別故人
- 子為郡從事,主印清淮邊。 -- 出自唐·李頎·送馬錄事赴永陽(一作嘉)
- 時同借河內,人是臥淮陽。 -- 出自唐·皇甫冉·和樊潤州秋日登城樓
- 所行知宋遠,相隔嘆淮長。 -- 出自唐·皇甫冉·送鄒判官赴河南(一作劉長卿詩)
- 高帆背楚落,寒日逆淮曛。 -- 出自唐·李頻·淮南送友人歸滄州
- 露濕寒塘草,月映清淮流。 -- 出自南北·何遜·與胡興安夜別
- 長蛇衄巴漢,驥馬絕淮淝。 -- 出自南北·何遜·行經孫氏陵詩
- 白煙橫海戍,紅葉下淮村。 -- 出自唐·崔峒·送陸明府之盱眙
- 折沖章貢外,制勝漢淮間。 -- 出自宋·韓元吉·故宮使待制侍郎陳公挽詞二首
- 望平沙、落日湖光,暗淮沈楚。 -- 出自宋·劉辰翁·金縷曲/賀新郎
- 平生湖海夢,高興動淮沔。 -- 出自宋·劉過·湖學別蘇召叟
- 淮北山南幕府開,江淮誰念有遺才。 -- 出自宋·劉過·柬胡衛道
- 危檣高占飛鴉字,就淮兩路傳宣使。 -- 出自宋·劉過·王農丞舟中
- 伯氏有東役,駕言適淮涘。 -- 出自宋·韓維·和三兄之山陽省孀姊書懷
- 旗幟精明鼓角雄,江淮草木盡聞風。 -- 出自宋·蘇泂·金陵雜興二百首
- 丘壑盡容詩獨步,江淮相望月平分。 -- 出自宋·方岳·次韻吳侍郎同集硯山
- 望白云,迎碧漢,俯長淮。 -- 出自宋·白君瑞·水調歌頭·涼吹佛衣袂
- 寂寞枯枰響泬寥,秦淮秋老咽寒潮。 -- 出自清·錢謙益·金陵后觀棋
- 涂經華林岸,地接秦淮溝。 -- 出自明·宋濂·憶與劉伯溫章三益葉景淵三君子同上江表五六
- 祖龍東巡壓王氣,通淮鑿斷方山埭。 -- 出自清·乾隆·秦淮歌
- 一百十城回首處,大淮南畔有高沙。 -- 出自宋·釋普度·送高郵友上人
- 烽塵連楚戍,榆柳隔淮春。 -- 出自宋·釋斯植·送人之吳
- 君不見去年金人破淮壖,城郭千里無人煙。 -- 出自宋·曾豐·甲申大水二首
- 南北新來尋舊盟,江淮襄漢又休兵。 -- 出自宋·曾豐·清江何子發自荊湖宣撫幕客罷歸過我晉康投詩
- 此時芳草萋萋長,秦淮女兒多閑想。 -- 出自明·吳兆·秦淮斗草篇
- 楚峽云歸芳夢散,秦淮月在故樓空。 -- 出自明·吳兆·無題
- 登城望神州,風塵暗淮楚。 -- 出自明·高啟·登西城門
- 我棹返江潯,君車赴淮甸。 -- 出自明·高啟·贈楊滎陽
- 襄漢經營蠶路闢,江淮聯絡雁臣賓。 -- 出自宋·徐元杰·送郡守
- 既友商山四皓,又容淮南公八。 -- 出自宋·劉克莊·和黃彥華帥機六言十首
- 帝將安渤海,君肯薄淮陽。 -- 出自宋·劉克莊·送王梅州二首
- 千里光山去拊循,長淮練靜屬城闉。 -- 出自宋·曾幾·送曾宏甫赴光山守
- 說與單于歸去好,長淮邊是殺胡林。 -- 出自宋·曾幾·將適臺州
- 屬車尚濤江,列障隔淮水。 -- 出自宋·周必大·恭和御制賜史浩古詩
- 囊水謾疑韓信怯,柵淮終畏晉兵勍。 -- 出自宋·周必大·邦衡侍郎作一字韻詩贈麻姑觀道士李惟賓次韻
- 饋餉隨蕭不作難,秦淮今視漢秦關。 -- 出自宋·周必大·送韓希道移漕江東
- 朔風空汴泗,春水渺淮湖。 -- 出自宋·洪咨夔·俞提舉挽詩二首
- 唯余汴渠利,直貫長淮隒。 -- 出自宋·蔡襄·泗州登馬子山觀漕亭
- 一尺過江山,萬點長淮樹。 -- 出自清·吳偉業·生查子·旅思
- 暮春經楚縣,新月上淮山。 -- 出自唐·方干·江州送李侍御歸東洛
- 寒蕪隨楚盡,落葉渡淮稀。 -- 出自唐·方干·中路寄喻鳧先輩
- 負罪將軍在北朝,秦淮芳草綠迢迢。 -- 出自唐·錢珝·春恨三首
- 仍聞枕中術,曾授漢淮王。 -- 出自唐·于鵠·題服柏先生
- 良晨喜利涉,解纜入淮潯。 -- 出自唐·虞世南·奉和出潁至淮應令
- 愷歌旋魏闕,京觀筑淮區。 -- 出自宋·葛立方·聞我師大捷騎宵遁上時宰五十韻
- 緬懷何姓人,哀禱傾淮甸。 -- 出自宋·洪邁·庚戍正月十四日同友人丁晉年王蔚之謁普照塔
- 六龍巡漠北,萬騎繞淮西。 -- 出自宋·黃公度·次韻宋永兄傷時二首
- 目斷東南半壁,悵長淮、已非吾土。 -- 出自宋·汪元量·水龍吟 淮河舟中夜聞宮人琴聲
- 愁浩蕩,臨風令我思淮海。 -- 出自宋·王之道·千秋歲·山前湖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