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在第2個字的詩句
淮在第二個字的詩句
-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 出自唐·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送別
- 清淮蜀汴。 -- 出自宋·蘇軾·清平樂·清淮蜀汴
- 入淮清洛漸漫漫。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
- 過淮山漸好,松檜亦蒼然。 -- 出自宋·蘇軾·過淮三首贈景山兼寄子由
- 過淮風氣清,一洗塵埃容。 -- 出自宋·蘇軾·過高郵寄孫君孚
- 長淮久無風,放意弄清快。 -- 出自宋·蘇軾·十月一日將至渦口五里所遇風留宿
- 平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 -- 出自宋·蘇軾·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 江淮流落豈關天,禁省相望亦偶然。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齋三首
- 江淮水為田,舟楫為室居。 -- 出自宋·蘇軾·魚蠻子
- 過淮入洛地多塵,舉扇西風欲污人。 -- 出自宋·蘇軾·次韻贈清涼長老
- 臨淮自古多名士,樽酒相従樂寓公。 -- 出自宋·蘇軾·次韻張畹
- ?《淮南子》云:東風至而酒泛溢。 -- 出自宋·蘇軾·庚辰歲正月十二日天門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
- 江淮旱久塵土惡,朝來清雨濯鬢須。 -- 出自宋·蘇軾·喜劉景文至
- 長淮浪高蛟龍怒,十年不見來何時。 -- 出自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 [時淮西未平,路經襄、鄂二州界,所見如此。 -- 出自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 [時淮西寇未平。 -- 出自唐·白居易·登郢州白雪樓
- 南淮夷。 -- 出自唐·王維·送李睢陽
- 清淮控隋漕,北走長安道。 -- 出自唐·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曉景即事先寄兵部李郎中
- 隔淮仍見裊裊垂,佇立怊悵去年時。 -- 出自宋·王安石·春日晚行
- 江淮別業依前處,日月新阡卜幾時。 -- 出自宋·王安石·夢張劍州
- 高淮夜入忽倒流,碕岸相看欲生嘴。 -- 出自宋·王安石·示平甫弟
- 清淮南岸家山樹,黑水東邊第一栽。 -- 出自唐·劉禹錫·酬令狐相公使宅別齋初栽桂樹見懷之作
- 清淮變寒色,遠樹含清暉。 -- 出自唐·劉禹錫·歲杪將發楚州呈樂天
- 清淮無底綠江深,宿處津亭楓樹林。 -- 出自唐·岑參·崔倉曹席上送殷寅充石相判官赴淮南
- 長淮漸落見洲渚,野潦初清見洲渚,野潦初清收瀲灩。 -- 出自宋·歐陽修·新霜二首
- 江淮卑濕殊北地,歲不苦寒常疫癘。 -- 出自宋·歐陽修·永陽大雪
- 秦淮有水水無情,還向金陵漾春色。 -- 出自唐·溫庭筠·相和歌辭·春江花月夜
- 清淮無波平如席,欄柱傾扶半天赤。 -- 出自唐·韓愈·送僧澄觀
- 臨淮太守初到郡,遠遣州民送音問。 -- 出自唐·韓愈·送僧澄觀
- 長淮咫尺分南北,淚濕秋風欲怨誰。 -- 出自宋·楊萬里·初入淮河四絕句
- 秦淮作椒柏,鍾阜當星香。 -- 出自宋·楊萬里·故太恭人董氏挽詞五首
- 江淮摠屬天家管,不肯營巢向北邊。 -- 出自宋·楊萬里·江天暮景有嘆二首
- 長淮見說田生棘,此地都將嶺作田。 -- 出自宋·楊萬里·過石磨嶺,嶺皆創為田,直至其頂
- 江淮地迥寒無價,宣歙山寒更莫論。 -- 出自宋·楊萬里·明發周村彎
- 過淮芳草歇,千里又東歸。 -- 出自唐·韓翃·送李秀才歸江南(一作送孫革及第歸江南)
- 奠淮右,阻江南。 -- 出自宋·姜夔·滿江紅·滿江紅舊調用仄韻
- 奠淮右,詛江南。 -- 出自宋·姜夔·滿江紅·仙姥來時
- 秦淮貴人宅第,問誰記、六朝歌舞。 -- 出自宋·姜夔·喜遷鶯慢/喜遷鶯
- 江淮君子水,相送仁有余。 -- 出自唐·孟郊·忽不貧,喜盧仝書船歸洛
- 長淮在望鐵甕近,大浪不洗英雄愁。 -- 出自宋·文天祥·至溫州
- 江淮我分地,我欲投滄浪。 -- 出自宋·文天祥·白溝河
- 長淮行不斷,苦海望無窮。 -- 出自宋·文天祥·泰州
- 長淮清野難歸玉,魂魄猶應戀故丘。 -- 出自宋·文天祥·挽龔用和
- 下淮風自急,樹杪分郊邑。 -- 出自唐·盧綸·送吉中孚校書歸楚州舊山(中孚自仙官入仕)
- 過淮漸有懸帆興,到越應將墜葉期。 -- 出自唐·賈島·送周判官元范赴越
- 江淮有名翬,專場或孤鷕。 -- 出自宋·黃庭堅·和冕仲觀試進進士
- 清淮此日見滄浪,始覺南來道路長。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初出潁口見淮山
- 清淮濁汴爭強雄,龜山下閟支祁宮。 -- 出自宋·蘇轍·和子瞻泗州僧伽塔
- 江淮忽中斷,陂埭何重重。 -- 出自宋·蘇轍·次韻子瞻潁州留別二首
- 長淮暮生風,來自渦河口。 -- 出自宋·蘇轍·和子瞻渦口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