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在第10個字的詩句
津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日臨殘未滴,風(fēng)度欲成津。 -- 出自唐·張友正·春草凝露
- 伏奏違金闕,騑驂去玉津。 -- 出自唐·朝衡·銜命還國作
- 漸明恒自慰,應(yīng)免復(fù)迷津。 -- 出自唐·熊皎·早行
- 悠悠離洞壑,冉冉上天津。 -- 出自·李中·云
- 世間身屬幻,物外意通津。 -- 出自·李中·獻(xiàn)中書潘舍人
- 遭逢敦孝治,蹇塞值通津。 -- 出自·李中·獻(xiàn)中書潘舍人
- 羨君乘紫詔,歸路指通津。 -- 出自·李中·送閻侍御歸闕
- 千山明夕照,孤棹渡長津。 -- 出自·李中·獻(xiàn)喬侍郎
- 知君歸覲省,稱意涉通津。 -- 出自·李中·送姚端先輩歸寧
- 清商一曲遠(yuǎn)人行,桃葉津頭月正明。 -- 出自唐·徐鉉·又聽霓裳羽衣曲送陳君
- 清商一曲遠(yuǎn)人行,桃葉津頭月正明。 -- 出自唐·徐鉉·又聽霓裳羽衣曲送陳君
- 風(fēng)起即千里,風(fēng)回翻問津。 -- 出自宋·王周·使風(fēng)
- 世事喜反覆,孰能識涯津。 -- 出自宋·趙湘·柘湖
- 車馬東門別,揚(yáng)帆過楚津。 -- 出自唐·無可·送韓校書赴江西
- 寒空金錫響,欲過渭陽津。 -- 出自唐·棲白·送造微上人游五臺及禮本師
- 無眠鐘又動,幾客在迷津。 -- 出自唐·修睦·宿岳陽開元寺
- 連峰數(shù)千里,修林帶平津。 -- 出自唐·曇翼·招隱
- 絳樹結(jié)丹實,此霞流碧津。 -- 出自唐·吳筠·步虛詞十首
- 五馬浮渡江,一龍躍天津。 -- 出自唐·吳筠·建業(yè)懷古
- 孔父棲棲者,征途方問津。 -- 出自唐·吳筠·高士詠·長沮桀溺
- 高門儻無隔,向與析龍津。 -- 出自唐·朱均·貽常夷詩
- 根雖盤地脈,勢自倚天津。 -- 出自唐·文丙·羅浮山
- 我欲乘槎,直窮銀漢,問津深入。 -- 出自元·許有壬·水龍吟 過黃河
- 云近蓬萊殿,河澄析木津。 -- 出自明·張以寧·送館主朝憲使之淮西四十韻
- 俶謀計直凡幾緡,千柱津梁談笑成。 -- 出自宋·趙希逢·和平政橋
- 淮海表茲郡,東南誠要津。 -- 出自明·袁凱·適揚(yáng)州
- 浮橋暫拆阻狂瀾,懶問津船趁往還。 -- 出自宋·陳藻·夜宿延平水東二首
- 香風(fēng)送紫蕊,直到扶桑津。 -- 出自宋·釋惠崇·效古
- 東南勞鶴望,西北限牛津。 -- 出自宋·劉筠·前檻十二韻
- 城郭周□援,人煙簇野津。 -- 出自宋·穆修·秋浦會遇
- 三車何處在,歸鞅欲迷津。 -- 出自宋·宋庠·登大明寺塔
- 人傳種花縣,地記躍魚津。 -- 出自宋·宋庠·初憩河陽郡齋三首
- 樹色圍荊壘,江聲瀉蜀津。 -- 出自宋·宋庠·送譚秘校赴江陵理曹掾先過衡陽別墅
- 司徒揖元叔,天子第平津。 -- 出自宋·宋庠·余臥病畿邑御史王君假守潭楚道出于舍下特見
- 素發(fā)慚華冕,虛舟謝要津。 -- 出自宋·宋庠·自訟一首
- 官銜溫室殿,城壘富平津。 -- 出自宋·宋庠·寄長安端明王左丞
- 嵩少千尋嶺,滄浪萬里津。 -- 出自宋·宋庠·立秋后一日涼風(fēng)蕭瑟便若感人
- 素潦沙成岸,蒼條柳映津。 -- 出自宋·宋庠·臨秋三首
- 大旆亡空澤,奔車僨要津。 -- 出自宋·宋庠·次韻和西堂風(fēng)霾
- 佛髻寒排岫,星橋晚跨津。 -- 出自宋·宋庠·留臺吳侍郎時泛小舟臨玩清洛輒成拙詩奉寄
- 凈失金釭影,寒生露掌津。 -- 出自宋·宋庠·中秋禁林對月
- 盡日臨春水,非關(guān)問要津。 -- 出自宋·宋庠·臨春水
- 晚歲清淮路,淹留數(shù)問津。 -- 出自宋·宋庠·淮上
- 請行多下客,答策有平津。 -- 出自宋·宋庠·詔下有感
- 容茲盈寸蟹,蕩漾于流津。 -- 出自宋·石介·偶作
- 勉哉刷羽翰,往立要路津。 -- 出自宋·項安世·次韻襄陽常縣尉送行
- 赤手開荒徑,朱門照廣津。 -- 出自宋·項安世·高通直挽詩
- 驛破風(fēng)搜屋,船低月暗津。 -- 出自宋·項安世·冬至前簡陳正已李季允
- 欲浮滄海去,風(fēng)浪闊無津。 -- 出自宋·王铚·春近
- 壺公觀中路,聞道接天津。 -- 出自宋·王铚·送楊道士歸蔡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