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在第9個字的詩句
泉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桂香多露裛,石響細泉回 -- 出自唐·宋之問·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
-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傷神。 -- 出自唐·白居易·為薛臺悼亡
- 溪深古雪在,石斷寒泉流。 -- 出自唐·李白·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丘
-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 出自唐·王維·春中田園作
-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日落群山陰,天秋百泉響。”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 出自··
- “涼月照窗攲枕倦,澄泉繞石泛觴遲”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云。 -- 出自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 前軍細柳北,后騎甘泉東。 -- 出自唐·李白·上之回
- 賢哉四公子,撫掌黃泉里。 -- 出自唐·李白·送薛九被讒去魯
- 惟有清風閑,時時起泉石。 -- 出自唐·李白·謝公宅
- 門橫群岫開,水鑿眾泉引。 -- 出自唐·李白·北山獨酌寄韋六
- 因學揚子云,獻賦甘泉宮。 -- 出自唐·李白·東武吟 ( 一作出東門后書懷留別翰林諸公 )
- 惜彼落日暮,愛此寒泉清。 -- 出自唐·李白·游南陽清泠泉
- 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 -- 出自宋·蘇軾·浣溪沙 詠橘
- 瑯琊幽谷,山水奇麗,泉鳴空澗,若中音會,醉翁喜之,把酒臨聽,輒欣然忘歸。 -- 出自宋·蘇軾·醉翁操·瑯然
- 此邦疑可老,修竹帶泉石。 -- 出自宋·蘇軾·遷居臨皋亭
- 憶従巫廟回,中路寒泉漲。 -- 出自宋·蘇軾·出峽
- 詩句對君難出手,云泉勸我早抽身。 -- 出自宋·蘇軾·李頎秀才善畫山以兩軸見寄仍有詩次韻答之
- 東麓云根露角牙,細泉幽咽走金沙。 -- 出自宋·蘇軾·佛日山榮長老方丈五絕
- 為話腰腳輕,猶堪踏泉石。 -- 出自宋·蘇軾·送運判朱朝奉入蜀七首
- 陰求我輩人,規作林泉伴。 -- 出自宋·蘇軾·往在東武與人往反作粲字韻詩四首今黃魯直亦
- 太守承議郎陸公,求泉上之亭名與詩。 -- 出自宋·蘇軾·泂酌亭詩?并引?
- 翠鳳舊依山硉兀,清泉長與世窮通。 -- 出自宋·蘇軾·周公廟廟在岐山西北八九里廟后百許步有泉依
- 去國尚能三犢載,汲泉何愛一夫忙。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
- 治廢井以晨汲,滃百泉之夜還。 -- 出自宋·蘇軾·和陶歸去來兮辭
- 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 -- 出自宋·蘇軾·殘句寒食清明都過了
- 郁攸火山烈,觱沸湯泉注。 -- 出自宋·蘇軾·詠湯泉
- 遙懷謝靈運,本自林泉客。 -- 出自宋·蘇軾·富陽道中
- 朝行曳杖青牛嶺,崖泉咽咽千山靜。 -- 出自宋·蘇軾·青牛嶺高絕處有小寺人跡罕到
- 若信眾生本無垢,此泉何處覓寒溫。 -- 出自宋·蘇軾·余過溫泉壁上有詩云直待眾生總無垢我方清冷
- 池之竭矣,不云自頻,泉之竭矣,不云自中。 -- 出自先秦·詩經·召旻
- 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亂。 -- 出自唐·杜甫·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
- 蓬莠獨不焦,野蔬暗泉石。 -- 出自唐·杜甫·驅豎子摘蒼耳(即卷耳)
- 為倏魚、從容分得,清泉一勺。 -- 出自宋·辛棄疾·賀新郎·曾與東山約
-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 出自唐·白居易·長恨歌
-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 出自唐·白居易·遺愛寺
- 君恩不盡念不已,甘泉殿里令寫真。 -- 出自唐·白居易·李夫人
- 東南得幽境,樹老寒泉碧。 -- 出自唐·白居易·洛下卜居
- 何如今日會,浥澗平泉曲。 -- 出自唐·白居易·游平泉宴浥澗宿香山石樓贈座客
- 宜當早罷去,收取云泉身。 -- 出自唐·白居易·自題寫真 時為翰林學士
- 常于榮顯日,已約林泉期。 -- 出自唐·白居易·昔與微之在朝日,同蓄休退之心。迨今十年,
- 莫道兩都空有宅,林泉風月是家資。 -- 出自唐·白居易·吾廬
- 覺聞宮漏聲,猶謂山泉滴。 -- 出自唐·白居易·禁中寓直,夢游仙游寺
- 老愛東都好寄身,足泉多竹少埃塵。 -- 出自唐·白居易·贈侯三郎中
- 帽今在頂上,君已歸泉中。 -- 出自唐·白居易·感舊紗帽 帽即故李侍郎所贈。
- 荷塘翻露氣,稻壟瀉泉聲。 -- 出自唐·白居易·早發楚城驛
- 紫霞舊精舍,寥落空泉石。 -- 出自唐·白居易·過紫霞蘭若
- 陽叢抽茗芽,陰竇泄泉脈。 -- 出自唐·白居易·春游二林寺
- 獨有不才者,山中弄泉石。 -- 出自唐·白居易·春游二林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