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在第4個(gè)字的詩句
檀在第四個(gè)字的詩句
- 百斛沈檀味,兩腋麝蘭風(fēng)。 -- 出自宋·陳德武·水調(diào)歌頭·夢足芙蓉曙
- 梅萼封檀香未徹,湖聲撞玉凍初開。 -- 出自宋·王之道·和伯父仲球立春即事二首
- 他日唐檀驗(yàn)后事,不知介葛聞三犧。 -- 出自元·楊維楨·三男詞
- 滿印白檀燈一盞,可能酬謝得聰明。 -- 出自唐·齊己·荊州新秋寺居寫懷詩五首上南平王
- 當(dāng)砌植檀欒,濃陰五月寒。 -- 出自唐·吳融·玉堂種竹六韻
- 十指香檀,驚破交禽睡。 -- 出自宋·葛勝仲·蝶戀花·風(fēng)過漣漪紋縠細(xì)
- 一縷碧檀無與語,坐窗閑看竹移陰。 -- 出自宋·陳造·村居二首
- 怯掛紫檀槽。 -- 出自宋·晁端禮·訴衷情·吳宮絕艷楚宮腰
- 雨落香檀注,春融綠髓脂。 -- 出自宋·胡寅·古今豪逸自放之士鮮不嗜酒
- 細(xì)蕊護(hù)檀心,已帶輕酸味。 -- 出自宋·胡寅·邀朱推單令周尉賞西鄰野人屋前梅花次單令韻
- 笑把遮檀口。 -- 出自宋·史浩·點(diǎn)絳唇·曾到蟾宮
- 阿璋栴檀林,手挽銀河流。 -- 出自宋·李石·病中謝三山問訊
- 蒼蒼萬檀欒,晚吹自蕭瑟。 -- 出自宋·李流謙·清明日同宋才夫王子友游秦氏園分韻得一字
- 何事毗檀門外,馬駐長坡。 -- 出自宋·葛郯·玉蝴蝶·憶昨苕溪
- 香露浥檀心,擬到素娥云路。 -- 出自·姚述堯2·如夢令·綽約冰姿無語
- 金獸裊,檀煙翠。 -- 出自宋·李淛·千秋歲·鄮峰凝瑞
- 酥臉膩,檀心碎。 -- 出自宋·丘崈·千秋歲·梅妝竹外
- 休放蠻檀。 -- 出自宋·張鎡·風(fēng)入松·小樊標(biāo)韻稱香山
- 把閬海、檀霞細(xì)屑。 -- 出自宋·張鎡·玉團(tuán)兒·曉來一陣金風(fēng)劣
- 香爇沉檀,曲調(diào)金縷,滿斟春酒。 -- 出自宋·劉仙倫·醉蓬萊·昨長庚入夢
- 每負(fù)伐檀恥,欲期盡心償。 -- 出自宋·程公許·又以堰事滯留姜主簿學(xué)父載酒相勞於離堆新繁
- 戛金縷、檀敲休急。 -- 出自宋·李昴英·賀新郎·過雨璇空濕
- 謝女與檀郎,清才對(duì)、真態(tài)俱雅。 -- 出自宋·楊澤民·塞垣春·繡閣臨芳野
- 莫道旃檀有口不解說,非說之說三十二相全。 -- 出自宋·家鉉翁·為旃檀像賦
- 清淚滿檀心,如此江山,都付與、斜陽杜宇。 -- 出自宋·段宏章·洞仙歌·一庭晴雪
- 滿掬沉檀噴瑞煙。 -- 出自宋·賈奕·南鄉(xiāng)子·閑步小樓前
- 背人勻檀注,慢轉(zhuǎn)嬌波偷覷。 -- 出自唐·顧夐·應(yīng)天長·瑟瑟羅裙金線縷
- 多少沈檀結(jié)筑成,望仙為號(hào)倚青冥。 -- 出自唐·孫元晏·陳·望仙閣
- 俄登旃檀林,金碧耀修緣。 -- 出自宋·李兼·奉陪攖寧侍郎游柏山寺謁梅公墓小憩行軒勉酌
- 竹石共檀欒。 -- 出自元·沈禧·朝中措 蘭詞 百畝余香
- 謝清頒、檀髓沉香。 -- 出自元·王處一·行香子 謝公主惠香二首
- 金泥小檀花面,盡凄清、翻盡雪兒歌。 -- 出自元·王惲·木蘭花慢 河內(nèi)人焦其氏得作樂器,僅容一握
- 誰是伐檀有遺詠,空令惆悵在河干。 -- 出自明·曹學(xué)佺·春首社集感懷
- 休撥紫檀槽,且傾黃濁醪。 -- 出自明·汪廣洋·月夜
- 每歲沉檀來遠(yuǎn)裔,累朝珠玉實(shí)皇居。 -- 出自宋·宋真宗·內(nèi)香藥庫詩贊
- 好在碧檀樂,叢低度歲寒。 -- 出自宋·宋庠·柳嘲竹
- 再干大檀越,結(jié)此歡喜緣。 -- 出自宋·陳起·方晚先生貺以丹劑四種古調(diào)謝之
- 歌豈有檀板,舞亦無珠{篝竹換韋左}。 -- 出自宋·方回·孟君復(fù)贈(zèng)王侯元俞詩兩皆英妙神奇次韻
- 純是沉檀和乳麝,許多珠瓅間金塊。 -- 出自宋·方蒙仲·和劉后村梅花百詠
- 一炷白檀煙細(xì)細(xì),百竿脩竹影疏疏。 -- 出自宋·李至·昨晚又捧五章盡含六義意轉(zhuǎn)新而韻皆緊才益贍
- 牛首旃檀都賣了,唯垂鼻孔不囊藏。 -- 出自宋·釋明辯·頌古三十二首
- 世主大檀能藻鑒,靈山嘉會(huì)愈增輝。 -- 出自宋·釋如本·頌古三十一首
- 燒炷旃檀牛糞,衲僧鼻孔楔穿。 -- 出自宋·釋紹曇·禪房十事·香印
- 法界是檀那,人天福德魔。 -- 出自宋·釋印肅·金剛隨機(jī)無盡頌·法界通花分第十九
- 如析栴檀香,片片體非別。 -- 出自宋·釋宗杲·沖密禪人求贊
- 無隙白檀雕所成,一一皆合契經(jīng)造。 -- 出自宋·釋遵式·大悲觀音栴檀像
- 像禮旋檀千古佛,經(jīng)翻自葉五天書。 -- 出自宋·宋無·寄山中僧
- 差入枬檀林,自古只公選。 -- 出自宋·唐士恥·送杰老住仙游
- 蒲專與檀版,拈著足家風(fēng)。 -- 出自宋·汪炎昶·和友人論詩二首
- 宴坐栴檀消篆字,眼前闤阓任囂喧。 -- 出自宋·薛奎·寄金繩院正因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