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在第7個字的詩句
棹在第七個字的詩句
- 憐君片云思,一棹去瀟湘。 -- 出自唐·杜牧·送薛種游湖南
- “莫聽聲聲催去棹,桃溪淺處不勝舟”全詩翻譯賞析 -- 出自··
- 敬亭愜素尚,弭棹流清輝。 -- 出自唐·李白·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游因
- 亂流若電轉,舉棹揚珠輝。 -- 出自唐·李白·至鴨欄驛上白馬磯贈裴侍御
- 稽山無賀老,卻棹酒船回。 -- 出自唐·李白·重憶一首
- 我行送季父,弭棹徒流悅。 -- 出自唐·李白·題瓜州新河餞族叔舍人賁
- 應須火急回征棹,一片辭枝可得粘。 -- 出自宋·蘇軾·常潤道中有懷錢塘寄述古五首
- 輕車尋絕壑,孤棹入清流。 -- 出自宋·蘇軾·歸去來集字十首
- 新荷弄晚涼,輕棹極幽探。 -- 出自宋·蘇軾·東湖
- 風吹巨焰作,河棹騰煙柱。 -- 出自唐·杜甫·火
- 名園當翠巘,野棹沒青蘋。 -- 出自唐·杜甫·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王契,字佐卿,
- 風濤暮不穩(wěn),舍棹宿誰門。 -- 出自唐·杜甫·冬深(一作即日)
- 護江盤古木,迎棹舞神鴉。 -- 出自唐·杜甫·舟泛洞庭(一作過洞庭湖)
- 十里漲春波,一棹歸來,只做個、五湖范蠡。 -- 出自宋·辛棄疾·洞仙歌 開南溪初成賦
- 餞筵才收拾,征棹遽排比。 -- 出自唐·白居易·和寄樂天
- 黃牛渡北移征棹,白狗崖東卷別筵。 -- 出自唐·白居易·十年三月三十日,別微之于灃上,十四年三月
- 扁舟泊云島,倚棹念鄉(xiāng)國。 -- 出自唐·白居易·秋江晚泊
-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 出自唐·白居易·杭州回舫
- 餞筵猶未收,征棹不可停。 -- 出自唐·白居易·別蘇州
- 翁唱菱歌兒舞棹,醉耳那知朝市鬧。 -- 出自宋·陸游·長歌行
- 興闌已回剡溪棹,路滑罷借東家驢。 -- 出自宋·陸游·雪後龜堂獨坐
- 昨暮送客歸,短棹過魯墟。 -- 出自宋·陸游·歲暮感懷以余年諒無幾休日愴已迫為韻
- 勿言蓴菜老,檥棹醉湘湖。 -- 出自宋·陸游·予以壬戌六月十四日入都門癸亥五月十四日去
- 愛此綠樹村,舍棹度小嶺。 -- 出自宋·陸游·四月三日同子坦子聿游湖中諸山
- 欲歸頻悵望,回棹夕陽時。 -- 出自宋·陸游·忠州禹廟
- 何由老眼迎歸棹,空為秋風感暮碪。 -- 出自宋·陸游·寄子布
- 平生鄰曲意,移棹避漁罾。 -- 出自宋·陸游·溪行
-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 出自宋·陸游·春晴泛舟
- 幽尋東浦鷺迎棹,獨臥北窗鶯喚人。 -- 出自宋·陸游·或問余近況示以長句
- 淚漬清詩卻回棹,不眠一夜聽鳴蛩。 -- 出自宋·陸游·紹興中與陳魯山王季夷從兄仲高以重九日同游
- 從今步步俱回棹,不獨山陰興盡時。 -- 出自宋·陸游·題城侍者剡溪圖
- 白蘋洲晚初回棹,綠樹村深已上燈。 -- 出自宋·陸游·杭湖夜歸
- 何由喚得閶門棹,一醉千巖萬壑秋? -- 出自宋·陸游·寄龔立道
- 梅市魚歸沖雨棹,寶林人定隔城鐘。 -- 出自宋·陸游·小飲罷行至湖塘而歸
- 定許何時理歸棹,酒狂猶解賦蕪城。 -- 出自宋·陸游·夜雨感懷
- 放船三家村,進棹十字港。 -- 出自宋·陸游·游法云
- 商歌如不顧,歸棹越南(氵靈)。 -- 出自唐·杜牧·分司東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劉侍郎大夫恩知上
- 前年此佳景,蘭棹醉橫塘。 -- 出自唐·杜牧·秋夕有懷
- 我亦無詩送歸棹,但從心底祝平安。 -- 出自近代·魯迅·一.二八戰(zhàn)后作
- 不知船上月,誰棹滿溪云? -- 出自唐·李賀·始為奉禮憶昌谷山居
- 觀奇恨來晚,倚棹惜將暮。 -- 出自唐·孟浩然·經(jīng)七里灘①
- 武陵川路狹,前棹入花林。 -- 出自唐·孟浩然·武陵泛舟
- 遠游經(jīng)海嶠,返棹歸山阿。 -- 出自唐·孟浩然·歸至郢中(作)
- 遠心何處愜,閑棹此中行。 -- 出自唐·張九齡·溪行寄王震
- 征鞍窮郢路,歸棹入湘流。 -- 出自唐·張九齡·初入湘中有喜
- 別筵鋪柳岸,征棹倚蘆洲。 -- 出自唐·張九齡·餞王司馬入計同用洲字
- 歸帆翳盡日,去棹聞遺聲。 -- 出自唐·劉禹錫·晚步揚子游南塘望沙尾
- 敝裘沾暮雪,歸棹帶流澌。 -- 出自唐·岑參·送嚴維下第還江東
- 談禪未得去,輟棹且踟躕。 -- 出自唐·岑參·晚過盤石寺禮鄭和尚
- 江鐘聞已暮,歸棹綠川長。 -- 出自唐·岑參·梁州陪趙行軍龍岡寺北庭泛舟宴王侍御(得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