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在第5個字的詩句
校在第五個字的詩句
- 更續茶經校奇品,山瓢留待羽仙嘗。 -- 出自宋·蘇軾·虎跑泉
- 與兄行年校一歲,賢者是兄愚者弟。 -- 出自唐·杜甫·狂歌行,贈四兄
- [劉三十二校書沒后,嘗夢見之,元八少尹,今春櫻桃花時長逝)。 -- 出自唐·白居易·晚歸有感
- 忽憶同為校書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 出自唐·白居易·三月三日憶微之
- 厭從薄宦校青簡,悔別故山思白云。 -- 出自唐·白居易·秘書省中憶舊山
- 成童入鄉校,諸老席函丈。 -- 出自宋·陸游·齋中雜興十首以丈夫貴壯健慘戚非朱顏為韻
- 成童入鄉校,所愿為善士;富貴本邂逅,不遇亦已矣。 -- 出自宋·陸游·冬日讀白集愛其貧堅志士節病長高人情之句作
- 收功在羽校。 -- 出自魏晉·曹植·孟冬篇
- 短長終不校,先后竟誰論。 -- 出自唐·韓愈·和侯協律詠筍
- 夜將官本校家本,萬山圍里短檠燈。 -- 出自宋·楊萬里·題丘成之司理明遠閣
- 同年同拜校書郎,觸處潛行爛熳狂。 -- 出自唐·元稹·贈呂三校書
- 通名參將校,抵掌見親朋。 -- 出自唐·元稹·紀懷,贈李六戶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韻
- 何時去檢校,一棹水云鄉。 -- 出自宋·范成大·思歸再用枕上韻
- 毒波為計校,飲血養子孫。 -- 出自唐·孟郊·峽哀
- 賢人無計校,生苦死徒夸。 -- 出自唐·孟郊·吊盧殷
- 一枰與一校,幸不逢戈鋋。 -- 出自宋·文天祥·高沙道中
- 篝燈聊點校,春水沒衣砧。 -- 出自宋·葉紹翁·葛天民隱居
- 肯憐天祿校書郎,親敕家庭遣分似。 -- 出自宋·黃庭堅·謝送碾壑源揀芽
- 吟詩不換校書郎,但欲封侯管醉鄉。 -- 出自宋·戴復古·思歸二首
- 試枕離騷校閑品,竹煙杉籟滿蕭齋。 -- 出自宋·林逋·秋懷
- 稅驂止營校。 -- 出自南北·沈約·懷舊詩 傷韋景猷
- 古今相與校,勝負定何如。 -- 出自宋·司馬光·奉和濟川代書三十韻寄諸同舍
- (「拆」,項校作「坼」。 -- 出自唐·韋莊·秦婦吟
- (「催」,項校作「摧」。 -- 出自唐·韋莊·秦婦吟
- (「戈」,蔣校作「犬」。 -- 出自唐·韋莊·秦婦吟
- (「是」,項校作「事」。 -- 出自唐·韋莊·秦婦吟
- 昔為東華校籍吏,屢亦舞筆靈君前。 -- 出自宋·白玉蟾·贈陳高士琴歌
- 英星垂將校,神岳誕忠良。 -- 出自唐·陳陶·圣帝擊壤歌四十聲
- 況將鵬虱校,數又百與十。 -- 出自唐·陸龜蒙·雜諷九首
- 出關逢將校,下嶺擁戈矛。 -- 出自唐·司空曙·送王使君赴太原拜節度副使
- 馬融方值校,閱簡復持鉛。 -- 出自唐·李端·酬前駕部員外郎苗發
- 黃昏走小校,寄我東郭陬。 -- 出自宋·梅堯臣·韻語答永叔內翰
- 也到文闈校文處。 -- 出自宋·晁補之·清平樂·寒風雁度
- 士闕游鄉校,人爭倚市門。 -- 出自宋·宋祁·敝俗
- 里閭輕學校,兒稚駭冠纓。 -- 出自宋·張耒·福昌書事言懷一百韻上運判唐通直
- 何當復讎校,春集少陽宮。 -- 出自唐·馬戴·送春坊董正字浙右歸覲
- 麟閣佇讎校。 -- 出自南北·范云·答何秀才詩
- 奧位匪虛校,貪天竟速亡。 -- 出自唐·王績·過漢故城
- 會引青藜校天祿,毋忘華發此滄洲。 -- 出自宋·蘇泂·趙黃州寄示詩絕奇次韻
- 道先生檢校東屯。 -- 出自宋·方岳·行香子·說與樵青
- 眼疼長不校,肺病且還無。 -- 出自唐·姚合·從軍樂二首
- 兒孫有若校人。 -- 出自元·馬鈺·滿庭芳·師如子產
- 舊時天祿校書郎,習氣薰人老未忘。 -- 出自宋·曾幾·校書戲成
- 久為光祿校,頗倦承明直。 -- 出自宋·文同·送周介之學士通判定州
- 少年辛苦校蟲魚,晚歲雕蟲恥壯夫。 -- 出自宋·張舜民·感時事戲作
- 偶同鄉友校吟編,因得平安到浪顛。 -- 出自宋·陳郁·憶浪顛
- 顏淵犯不校,萬世共尊許。 -- 出自宋·李呂·勉諸子
- 吳王洲前校水戰,水犀十萬如浮鷗。 -- 出自元·楊維楨·五湖游
- 愿言興學校,庶幾教化成。 -- 出自元·趙孟頫·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 五兵常典校,四十又專城。 -- 出自唐·獨孤及·送長孫將軍拜歙州之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