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在第4個字的詩句
校在第四個字的詩句
- 前山低校無多地,東海淺于初去時。 -- 出自唐·方干·送道人歸舊巖
- 眼中瘡校未,般若偈持無。 -- 出自唐·貫休·秋寄棲一
- 書嘗手校輿地圖,上下千載鉛黃朱。 -- 出自宋·張元干·奉送李叔易博士被召赴行在所
- 示威寧校獵,崇讓不陳魚。 -- 出自唐·蘇颋·奉和圣制途次舊居應制
- 試自比校得仙者,也應合得天上行。 -- 出自唐·盧仝·憶金鵝山沈山人二首
- 維鄉(xiāng)有校,示民有知。 -- 出自宋·陸淞·鄉(xiāng)校頌
- 因留鄉(xiāng)校周所急,奉親為學使有成。 -- 出自宋·吳芾·里有蔣生者頗志于學迫于貧困吾叔德先見而憐
- 養(yǎng)材學校此其本,背本逐末寧不悲。 -- 出自宋·李石·次韻何思召求中江縣學額
- 西京劉校尉,上疏引春秋。 -- 出自宋·趙蕃·寄秋懷
- 君為鄉(xiāng)校長,我政旅人居。 -- 出自宋·趙蕃·簡周允升三首
- 園林檢校事,欠酒著詩陳。 -- 出自宋·趙蕃·送邢大聲宏音二首
- 建有朱校書,婺有呂正字。 -- 出自宋·趙蕃·答審知見貽
- 或如親校獵,玉虬挖翠羽。 -- 出自宋·鄭清之·江漢亭百韻
- 象緯識校尉,篇編嘉議郎。 -- 出自宋·周文璞·正字南仲祭詩
- 元和遷校品秩穹,以帝命鎮(zhèn)北坎宮。 -- 出自宋·程公許·蕊歌
- 不須檢校江行歷,知過云山幾萬重。 -- 出自宋·岳珂·后江行十絕
- 摹繭字,校鵝經(jīng)。 -- 出自宋·李萊老·木蘭花慢·向煙霞堆里
- 霞城檢校,問學仙消息。 -- 出自·奚?·宴瑤池/越江吟
- 青衿學校身,白發(fā)書傳癖。 -- 出自宋·王奕·和徐中丞容齋舊泰山一百四韻贄見
- 暫辭讎校去,未發(fā)見新鴻。 -- 出自唐·無可·送董正字歸覲毗陵
- 矜完美,校奇零。 -- 出自元·劉敏中·水調歌頭·窺天以管
- 醒時卻校醉時言,笑殺觀魚濠上 -- 出自元·劉敏中·玉樓春 次韻答王太常
- 出就于校,復因復好。 -- 出自明·袁凱·蔣氏壽萱堂
- 頻年隨校尉,晚節(jié)事輕車。 -- 出自宋·宋庠·漢將三首
- 朝家學校能南越,慶歷諸公未易量。 -- 出自宋·項安世·送邕州高教授二首
- 學廢鄉(xiāng)校空,鳥雀欲據(jù)有。 -- 出自宋·張嵲·五月二十四日自達州至永睦縣投宿廢學即事書
- 修溪檢校閒桃李,暗記蒼苔唯屐齒。 -- 出自宋·張镃·太平印歌
- 相期盡校蓬山藏,不秖東流酹酒仙。 -- 出自宋·孔武仲·次韻鄧慎思見寄
- 吾子堪校讐,行翻蕓葉香。 -- 出自宋·晁公溯·白宋瑞自益州和予池上詩來因用韻奉簡
- 寄言鄉(xiāng)校青衿子,君去何人更嗣音。 -- 出自宋·陳襄·監(jiān)簿楊倜得第南歸惠詩因和元韻贈其行
- 今人所校者,惟亥豕魯魚。 -- 出自宋·方回·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韻賦十詩送趙然然
- 十年鄉(xiāng)校歡蹉跎,一日皇恩盡網(wǎng)羅。 -- 出自宋·傅察·毛彥謨以其弟彥周出見索挽詞謹賦一首
- 士游鄉(xiāng)校間,如舟試津浦。 -- 出自宋·鞏豐·送湯麟之秀才往漢東從徐省元教授學詩
- 此行檢校幽棲事,佳處知公故未忘。 -- 出自宋·李處權·送二十兄還鎮(zhèn)江
- 子政方校錄,令伯俄陳情。 -- 出自宋·呂祖謙·送胡子遠著作知漢州分韻得行字
- 汾陽謾校中書考,安得如公尚黑頭。 -- 出自宋·任希夷·壽丞相
- 煩君同校正,字字莫留塵。 -- 出自宋·舒岳祥·帥安屢書有相訪之約且求予文集知予有藏山之
- 清修聞校議,慈惠布州蕃。 -- 出自宋·蘇頌·朝議大夫致仕張公挽辭二首
- 眷然鄉(xiāng)校肯來游,勉矣英材起相副。 -- 出自宋·孫應時·遂安縣興學和詹本仁見贈詩
- 可惜將校愚,退止間道濱。 -- 出自明·羅頎·從軍行(八首。并序)
- 盤佗寶校光前導,組絡鳴鑣隘狹斜。 -- 出自明·孫蕡·南京行
- 幼從鄉(xiāng)校托交游,束發(fā)相看到白頭。 -- 出自明·吳寬·寄壽施煥伯七十
- 恥隨五校后,單騎走朔野。 -- 出自明·張元凱·邊詞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