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在第9個字的詩句
是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君看峰上斑斑竹,盡是湘妃泣淚痕。 -- 出自唐·李嘉佑·雜曲歌辭·江上曲
- 先生樂處少人知,最是生平不皺眉。 -- 出自宋·盧梅坡·讀康節詩
- 前日猶言笑,今亡果是非。 -- 出自宋·蔡襄·哭石曼卿
- 寶坊高閣遍憑欄,曾是芳辰得未閒。 -- 出自宋·蔡襄·和陳殿丞南州新詠
- 破春龍焙走新茶,盡是西溪近社芽。 -- 出自宋·蔡襄·和杜相公謝寄茶
- 荷鋤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叱犢時。 -- 出自宋·蔡襄·稼村詩帖
- 京華百世爭鮮貴,自是芳根著海濱。 -- 出自宋·蔡襄·凈眾院嘗荔支
- 人生萬事皆塵土,惟是功名永遠看。 -- 出自宋·蔡襄·喜歐陽永叔余安道王仲儀除諫官
- 此夜曲中聞折柳,都是離情。 -- 出自宋·趙鼎·浪淘沙·玉宇洗秋晴
- 湖邊老樹垂垂白,半是梅花半雪花。 -- 出自宋·高翥·西湖二首
- 牡丹茉莉非吾事,自是時人被眼瞞。 -- 出自宋·高翥·菊花
- 萬枝松裹一篝鐙,知是山房第幾層。 -- 出自宋·高翥·僧房夜坐
- 山險全無路,溪晴半是沙。 -- 出自宋·高翥·度仙霞嶺
- 淡黃越紙打殘碑,盡是先皇御賜詩。 -- 出自宋·高翥·恭跋思陵宕翰拓本卷后
- 非干將相扶持拙,自是君臣數盡年。 -- 出自唐·牛希濟·奉詔賦蜀主降唐
- 玉簫遍滿仙壇上,應是茅家兄弟歸。 -- 出自唐·儲光羲·題茅山華陽洞
- 混沌本無象,末路多是非。 -- 出自唐·儲光羲·雜詩二首
- 蘭汀橘島映亭臺,不是經心即手栽。 -- 出自唐·方干·許員外新陽別業
- 知竟三年秩,琴書外是貧。 -- 出自唐·方干·送江陰霍明府之任
- 名將日月同時朽,身是山河應數生。 -- 出自唐·方干·寄于少監
- 此時檢點諸名士,卻是漁翁無姓名。 -- 出自唐·方干·陪王大夫泛湖
- 莫遣鄉愁起,吾懷只是君。 -- 出自唐·方干·聽新蟬寄張晝
- 奔傾漱石亦噴苔,此是便隨元化來。 -- 出自唐·方干·石門瀑布
- 明年今夜有明月,不是今年看月人。 -- 出自唐·方干·與徐溫話別
- 使君坐處笙歌合,便是列仙身不知。 -- 出自唐·方干·對花
- 坐看孤峭卻勞神,還是微吟到日曛。 -- 出自唐·方干·題長洲陳明府小亭
- 細看枝上蟬吟處,猶是筍時蟲蝕痕。 -- 出自唐·方干·越州使院竹
- 樂工不識長安道,盡是書中寄曲來。 -- 出自唐·方干·江南聞新曲
- 一瞬即七里,箭馳猶是難。 -- 出自唐·方干·暮發七里灘夜泊嚴光臺下
- 雖云圣代識賢明,自是山河應數生。 -- 出自唐·方干·寄杭州于郎中
- 多病長留藥,無憂亦是禪。 -- 出自唐·方干·贈中岳僧
- 與師猶得重相見,亦是枯株勉強春。 -- 出自唐·方干·貽曦上人
- 由來此事知音少,不是真風去不回。 -- 出自唐·貫休·山居詩二十四首
- 豈緣思妙塵埃少,自是風清物態高。 -- 出自唐·貫休·避地毗陵,寒月上孫徽使君兼寄東陽王使君三
- 終須愚谷中安致,不是人間好羽毛。 -- 出自唐·貫休·避地毗陵,寒月上孫徽使君兼寄東陽王使君三
- 時猶草草秋方盡,陳是堂堂孰敢窺。 -- 出自唐·貫休·賀鄭使君
- 不知天地間,知者復是誰。 -- 出自唐·貫休·偶作二首
- 得罪鐘多故,投荒豈是迍。 -- 出自唐·貫休·贈抱麻劉舍人
- 尋常藜杖九衢里,莫是商山一皓無。 -- 出自唐·貫休·遇道者
- 有時鬼笑兩三聲,疑是大謝小謝李白來。 -- 出自唐·貫休·山中作
- 霖雨方為雨,非煙豈是煙。 -- 出自唐·貫休·和韋相公見示閑臥
- 懷素師,懷素師,若不是星辰降瑞,即必是河岳孕靈。 -- 出自唐·貫休·觀懷素草書歌
- 輪王釋梵作何因,只是弘隆重大乘福。 -- 出自唐·貫休·送盧舍人三首
- 吾師別是醍醐味,不是知心人不知。 -- 出自唐·貫休·禪師
- 千騎擁朱輪,香塵豈是塵。 -- 出自唐·貫休·劉相公見訪
- 莫認無名是,無名已是名。 -- 出自唐·貫休·寄四明閭丘道士二首
- 從來天匠為輪足,自是人心此夜余。 -- 出自唐·貫休·中秋十五夜月
- 作者相收拾,常人任是非。 -- 出自唐·貫休·夜寒寄盧給事二首
- 難得終須得,言歸始是歸。 -- 出自唐·貫休·送王轂及第后歸江西
- 不堪回首崎嶇路,正是寒風皴錯時。 -- 出自唐·貫休·送羅鄴赴許昌辟
“是”同音字
- 呞
- 姼
- 徥
- 恀
- 栻
- 觢
- 飾
- 石
- 眡
- 適
- 適
- 拾
- 氏
- 榁
- 蝕
- 釃
- 釃
- 濕
- 溼
- 濕
- 示
- 釶
- 鉇
- 鍦
- 什
- 世
- 丗
- 乨
- 亊
- 事
- 仕
- 佦
- 使
- 侍
- 兘
- 冟
- 勢
- 勢
- 十
- 卋
- 史
- 呩
- 嗜
- 噬
- 塒
- 塒
- 士
- 失
- 奭
- 始
- 嬕
- 實
- 実
- 室
- 宩
- 寔
- 實
- 尸
- 屍
- 屎
- 峕
- 崼
- 嵵
- 市
- 師
- 師
- 式
- 弒
- 弒
- 忕
- 恃
- 戺
- 拭
- 揓
- 施
- 時
- 旹
- 是
- 昰
- 時
- 枾
- 柹
- 柿
- 榯
- 浉
- 湜
- 湤
- 溡
- 溮
- 澨
- 炻
- 烒
- 煶
- 獅
- 獅
- 瑡
- 眂
- 眎
- 睗
- 矢
- 礻
- 祏
- 秲
- 竍
- 笶
- 筮
- 箷
- 簭
- 籂
- 絁
- 舐
- 舓
- 蒔
- 葹
- 蒒
- 蒔
- 蓍
- 虱
- 蝕
- 蝨
- 螫
- 褷
- 襫
- 襹
- 視
- 視
- 試
- 詩
- 誓
- 諟
- 諡
- 謚
- 識
- 識
- 試
- 詩
- 謚
- 豕
- 貰
- 貰
- 軾
- 軾
- 辻
- 逝
- 遈
- 遾
- 邿
- 釈
- 釋
- 釋
- 鈰
- 鉂
- 鉃
- 鉐
- 鉽
- 銴
- 鈰
- 食
- 飠
- 餙
- 餝
- 饣
- 飾
- 駛
- 駛
- 鮖
- 鯴
- 鰘
- 鰣
- 鰤
- 鰣
- 鲺
- 鳲
- 鳾
- 鶳
- 鸤
- 鼫
- 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𠀍
- 𠁱
- 𠂕
- 𠃭
- 𠓡
- 𢂑
- 𢻱
- 𥐘
- 𥼶
- 𦳊
- 𧐂
- 𩢲
- 𩰢
- 𪀦
- 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