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詩句
指在第一個字的詩句更多>>
- 指揮回青天。 -- 出自唐·李白·古風其四十六
- 指點云間數(shù)點紅,笙歌正擁紫髯翁。 -- 出自宋·蘇軾·九日舟中望見有美堂上魯少卿飲處以詩戲之
- 指點先憑采藥翁,丹青化出大槐宮。 -- 出自宋·蘇軾·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二首
- 指呼索酒嘗,快把長鯨吸。 -- 出自宋·蘇軾·贈狄崇班季子
- 指點昔游處,蒿萊生故宮。 -- 出自宋·蘇軾·次前韻寄子由
-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 出自·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 指麾安率土,蕩滌撫洪爐。 -- 出自唐·杜甫·行次昭陵
- 指揮過無禮,未覺村野丑。 -- 出自唐·杜甫·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
- 指揮當世事,語及戎馬存。 -- 出自唐·杜甫·貽華陽柳少府
- 指麾能事回天地,訓練強兵動鬼神。 -- 出自唐·杜甫·奉寄章十侍御
指在第二個字的詩句更多>>
- 笑指吾廬何處是?一池荷葉小橋橫。 -- 出自明·陳繼儒·浣溪沙·初夏夜飲歸
- 屈指數(shù)春來,彈指驚春去。 -- 出自宋·高觀國·卜算子·泛西湖坐間寅齋同賦
- 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 -- 出自唐·李賀·天上謠
- 玉指冰弦。 -- 出自宋·蘇軾·減字木蘭花·神閑意定
- 笑指尊前、誰向青霄近。 -- 出自宋·蘇軾·蘇幕遮·暑籠晴
- 共指蒼山路,來朝白帝祠。 -- 出自宋·蘇軾·白帝廟
- 但指庭前雙柏石,要予臨老識方壺。 -- 出自宋·蘇軾·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輒復和謝
- 彈指未終千偈了,向人還道本無言。 -- 出自宋·蘇軾·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無言亭
- 笑指西南是歸路,倦飛弱羽久知還。 -- 出自宋·蘇軾·九日袁公濟有詩次其韻
- 笑指北山云,訶我不歸耕。 -- 出自宋·蘇軾·留別蹇道士拱辰
指在第三個字的詩句更多>>
- 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 -- 出自·辛棄疾·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
- 回鞭指長安,西日落秦關(guān)。 -- 出自唐·李白·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時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 -- 出自唐·岑參·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
- 行行指月行行說,愿月常圓,休要暫時缺 -- 出自··
- 散花指天舉素手。 -- 出自唐·李白·上云樂
- 舟中指可掬,城上骸爭爨。 -- 出自唐·李白·南奔書懷
- 舉手指飛鴻,此情難具論。 -- 出自唐·李白·送裴十八圖南歸嵩山其一
- 煩子指間風雨,置我腸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 出自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昵昵兒女語
-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 -- 出自宋·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
- 征夫指予歸路,門前笑語喧童稚。 -- 出自宋·蘇軾·哨遍·為米折腰
指在第四個字的詩句更多>>
- 仙風生指樹,大雅歌螽斯。 -- 出自唐·李白·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 金鞭遙指點,玉勒近遲回。 -- 出自唐·李白·相逢行二首
- 兩山遙指海門青。 -- 出自宋·蘇軾·南歌子·山雨瀟瀟過
- 何人相指似,稍稍落人寰。 -- 出自宋·蘇軾·送張?zhí)煊X得山字
- 能令墜指兒,虬髯茁冰顏。 -- 出自宋·蘇軾·送張?zhí)煊X得山字
- 東風屈指無多日,只恐先春鶗鴂鳴。 -- 出自宋·蘇軾·和致仕張郎中春晝
- 世俗強指摘,一一立名字。 -- 出自宋·蘇軾·夜行觀星
- 他時要指集賢人,知是香山老居士。 -- 出自宋·蘇軾·贈李道士
- 付君萬指伐頑石,千錘雷動蒼山根。 -- 出自宋·蘇軾·答呂梁仲屯田
- 看漁憔、指點危樓,卻羨舞筵歌席。 -- 出自宋·辛棄疾·瑞鶴仙·片帆何太急
指在第五個字的詩句更多>>
- 笑夸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于藍。 -- 出自唐·李白·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時久病初起作
- 未解將心指下傳。 -- 出自宋·蘇軾·減字木蘭花·琵琶絕藝
-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 出自宋·蘇軾·琴詩
- 煩公為標指,免使勤躋攀。 -- 出自宋·蘇軾·南都妙峰亭
- 細觀初以指畫肚,欲讀嗟如箝在口。 -- 出自宋·蘇軾·石鼓
-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 出自宋·蘇軾·題沈君琴
- 水師三百指,鐵網(wǎng)欲掩群。 -- 出自宋·蘇軾·丙子重九二首
- 嘉辰可屈指,樂事相繼武。 -- 出自宋·蘇軾·次韻劉景文路分上元
- 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 出自宋·李清照·長壽樂·微寒應(yīng)候[2]
- 贈粟囷應(yīng)指,登橋柱必題。 -- 出自唐·杜甫·水宿遣興奉呈群公
指在第六個字的詩句更多>>
-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怨樓間。 -- 出自宋·劉著·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 “徑危抱寒石,指落層冰間。”全詩鑒賞 -- 出自··
-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 十里春風誰指似,斜日映,繡簾斑。 -- 出自宋·蘇軾·江神子/江城子
- 歌呼時就君,指我醉鄉(xiāng)里。 -- 出自宋·蘇軾·和陶飲酒二十首
- 飲水既自知,指月無復眩。 -- 出自宋·蘇軾·南華寺
- 邑中之黔相指似,白髯紅帶老不臞。 -- 出自宋·蘇軾·慶源宣義王丈,以累舉得官,為洪雅主簿,雅
- 大鐘橫撞千指迎,高堂延客夜不扃。 -- 出自宋·蘇軾·宿海會寺
- 長使齊安人,指說故侯園。 -- 出自宋·蘇軾·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子由韻二首
- 吟哦出新意,指畫想前模。 -- 出自宋·蘇軾·次韻和劉貢父登黃樓見寄并寄子由二首
指在第七個字的詩句更多>>
- 無聊成獨臥,彈指韶光過。 -- 出自清·納蘭性德·菩薩蠻·新寒中酒敲窗雨
- 屈指數(shù)春來,彈指驚春去。 -- 出自宋·高觀國·卜算子·泛西湖坐間寅齋同賦
- 更把玉鞭云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 -- 出自唐·韋莊·古離別
- 亂流新安口,北指嚴光瀨。 -- 出自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 谷雨清明空屈指。 -- 出自宋·蘇軾·天仙子·走馬探花花發(fā)未
- 念為兒童歲,屈指已成昔。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
- 薨薨曉鼓動,萬指羅溝坑。 -- 出自宋·蘇軾·湯村開運鹽河雨中督役
- 已放役夫三萬指,従教積雨洗殘春。 -- 出自宋·蘇軾·再次韻答田國博部夫還二首
- 持歸問禪翁,笑指浮漚沒。 -- 出自宋·蘇軾·游杭州山
- 丹青偶為戲,染指初嘗黿。 -- 出自宋·蘇軾·次韻水官詩?并引原收有老泉水官詩,今刪?
指在第八個字的詩句更多>>
- 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 -- 出自唐·李白·梁甫吟
- 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 -- 出自唐·李白·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 褰帷對云峰,揚袂指松雪。 -- 出自唐·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時欲東游遂有此贈
- 借問剡中道,東南指越鄉(xiāng)。 -- 出自唐·李白·別儲邕之剡中
- 恩怨爾汝來去,彈指淚和聲。 -- 出自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昵昵兒女語
- 報道金釵墜也,十指露、春筍纖長。 -- 出自宋·蘇軾·滿庭芳·香叆雕盤
- 問答了不通,嘆息指屢彈。 -- 出自宋·蘇軾·和陶擬古九首
- 小兒近道,剝啄信指。 -- 出自宋·蘇軾·觀棋
- 兔死縛淮陰,狗功指平陽。 -- 出自宋·蘇軾·和陶雜詩十一首
- 翠鬟女子年十七,指法已似呼韓婦。 -- 出自宋·蘇軾·古纏頭曲
指在第九個字的詩句更多>>
-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出自宋·文天祥·揚子江
- 傷心闊別三千里,屈指思量四五年。 -- 出自唐·韓偓·寒食日重游李氏園亭有懷
- 歸裝漸理君知否?笑指廬山古澗藤。 -- 出自宋·陸游·自詠示客
- 逢流星兮問路,顧我指兮從左。 -- 出自兩漢·王逸·九思
- 誰念劉越石,化為繞指柔。 -- 出自唐·李白·留別賈舍人至二首
- 自然成妙用,孰知其指的。 -- 出自唐·李白·草創(chuàng)大還,贈柳官迪
- 吾但寫聲發(fā)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 -- 出自唐·李白·幽澗泉
- 美人一笑褰珠箔,遙指紅樓是妾家。 -- 出自唐·李白·陌上贈美人
- 閬風安在哉,要君相指似。 -- 出自宋·蘇軾·次韻黃魯直見贈古風二首
- 會當洗眼看騰躍,莫指癡腹笑空洞。 -- 出自宋·蘇軾·過于海舶得邁寄書酒作詩遠和之皆粲然可觀子
指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更多>>
- 狎浪兒童,橫江士女,笑指漁翁一葉輕。 -- 出自清·吳偉業(yè)·沁園春·觀潮
- 常隨寶鐙陪金勒,絕塞指揮萬馬嘶。 -- 出自清·俞益謨·中洲株柳
- 三過平山堂下,半生彈指聲中。 -- 出自宋·蘇軾·西江月 平山堂
- 鄭君故多方,元翁所親指。 -- 出自宋·蘇軾·和陶讀山海經(jīng)
- 撞鐘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 出自宋·蘇軾·送金山鄉(xiāng)僧歸蜀開堂
- 幾變雕墻幾變灰,舉烽指鹿事悠哉。 -- 出自宋·蘇軾·驪山三絕句
- 下有仲宣欄,綆刻深容指。 -- 出自宋·蘇軾·萬山
- 君歸可喚與俱來,未應(yīng)指目妨進擬。 -- 出自宋·蘇軾·送顏復兼寄王鞏
-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 出自唐·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 溪南酒賤,光陰只在彈指。 -- 出自宋·辛棄疾·念奴嬌·風狂雨橫
指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更多>>
-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 出自清·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 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里住。 -- 出自五代·歐陽炯·南鄉(xiāng)子·畫舸停橈
-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出自唐·杜牧·清明
-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 出自·杜牧·清明
- “石出倒聽楓葉下,櫓搖背指菊花開。”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 出自··
- 橫江館前津吏迎,向余東指海云生。 -- 出自唐·李白·橫江詞其五
- 尊酒何人懷李白,草堂遙指江東。 -- 出自宋·蘇軾·臨江仙·尊酒何人懷李白
- 不學山王乘駟馬,回頭空指黃公壚。 -- 出自宋·蘇軾·慶源宣義王丈,以累舉得官,為洪雅主簿,雅
- 龐眉深目彼誰子,繞床彈指性自圓。 -- 出自宋·蘇軾·記所見開元寺吳道子畫佛滅度以答子由
- 誰為往來虧世界,至今人指安禪處。 -- 出自宋·蘇軾·書堂嶼?此詩為沈遼作?
指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更多>>
-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 出自··
- 明星玉女備灑掃,麻姑搔背指爪輕。 -- 出自唐·李白·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
-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 出自宋·蘇軾·琴詩
-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 出自宋·蘇軾·題沈君琴
- 雪滿頭,終當卻與丹元子,笑指東海乘桴浮。 -- 出自宋·蘇軾·丹元子示詩飄飄然有謫仙風氣吳傳正繼作復次
- 稽首愿師憐久客,直將歸路指茫茫。 -- 出自宋·蘇軾·余去金山五年而復至
- 瓊林花草聞前語,罨畫溪山指后期。 -- 出自宋·蘇軾·次韻蔣穎叔
- 攜來雖遠鬣尚動,烹不待熟指先染。 -- 出自宋·蘇軾·渼陂魚(陂在鄠縣。)
- 滿池春水何人愛,唯我回看指似君。 -- 出自唐·白居易·春池上戲贈李郎中
- 大紅旆引碧幢旌,新拜將軍指點行。 -- 出自唐·白居易·送徐州高仆射赴鎮(zhèn)
指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更多>>
- 東征徐虜闞虓虎,北伏犬戎隨指嗾。 -- 出自宋·蘇軾·石鼓
- 羨師游戲浮漚間,笑我榮枯彈指內(nèi)。 -- 出自宋·蘇軾·龜山辯才師
- 長垂玉箸殘妝臉,肯為金釵露指尖。 -- 出自宋·蘇軾·過濰州驛,見蔡君謨題詩壁上云:「綽約新嬌
- (予與君皆壽骨貫耳,班列中多指予二人不問而知其為中表也。 -- 出自宋·蘇軾·表弟程德孺生日
-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 出自唐·白居易·賣炭翁
- 已聞佩響知腰細,更辨弦聲覺指纖。 -- 出自唐·李商隱·楚宮二首
- 戰(zhàn)馬死槽櫪,公卿守和約,窮邊指淮淝,異域視京雒。 -- 出自宋·陸游·醉歌
- 清羸正怯倚闌干,紗帽還驚半指寬。 -- 出自宋·陸游·戲遣老懹
- 醉歸涉漾水,鳴蟬在高柳,回鞭指秦中,所懼壯心負。 -- 出自宋·陸游·聞蟬思南鄭
- 曩事一一言,多聞雜諄誨,回頭指丁壯,此是曾玄輩。 -- 出自宋·陸游·若耶村老人
指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更多>>
- 欲嘆離聲發(fā)絳唇,更嗟別調(diào)流纖指。 -- 出自唐·李白·鳳吹笙曲 ( 一作鳳笙篇 送別 )
- 山頭望湖光潑眼,山下濯足波生指。 -- 出自宋·蘇軾·至秀州贈錢端公安道并寄其弟惠山山人
- 白粲連檣一萬艘,紅妝執(zhí)樂三千指。 -- 出自宋·蘇軾·送江公著知吉州
- 綿綿不絕微風里,內(nèi)外丹成一彈指。 -- 出自宋·蘇軾·送蹇道士歸廬山
- 洞庭湘水漲連天,艟艨巨艦直東指。 -- 出自·毛澤東·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
- 萬斛之舟簸一葦,超邑越都如歷指。 -- 出自宋·王安石·我所思寄黃吉甫
- 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劍刜鐘鉛繞指。 -- 出自唐·溫庭筠·相和歌辭·懊惱曲
- 其間品第胡能欺,十目視而十手指。 -- 出自宋·范仲淹·和章岷從事斗茶歌
- 貧子再拜不要金,秪覓指頭吾自指。 -- 出自宋·楊萬里·送藥者陳國器
- 孟君談笑能起死,吾兒更生一彈指。 -- 出自宋·楊萬里·送醫(yī)家孟宗良漢鄉(xiāng)
指在第一十五個字的詩句更多>>
- (昔李公擇種竹館中,戲語同舍,后人指此竹,必云李文正手植。 -- 出自宋·蘇軾·次韻劉貢父西省種竹
- 莫驚醉眼炯如電,假鉞猶堪行督戰(zhàn);指麾突騎取遼陽,雪灑轅門夜傳箭。 -- 出自宋·陸游·雪中獨酌
- --杜牧但知報道金釵落,仿佛還應(yīng)露指尖。 -- 出自唐·張祜·妓席與杜牧之同詠
- 墻外陰陰桃李,庭下輝輝蘭玉,一笑指莊椿。 -- 出自元·白樸·水調(diào)歌頭 至元戊寅為江西呂道山參政壽
- 君之樂兮有馀,妓女能楚楚,樽罍應(yīng)指呼,醉鄉(xiāng)寬閑兮吾得俱。 -- 出自宋·陳造·薄薄酒
- 晚遇玉霄仙子,授我王屋奇書,歸路指蓬邱。 -- 出自宋·李光·水調(diào)歌頭·獨步長橋上
- 細看外圍合陣,忽變橫斜曲直,妙在指麾中。 -- 出自宋·蔡戡·水調(diào)歌頭·肅霜靡衰草
- 更得故人書,遺我新詞,把寸心、分明指似。 -- 出自宋·魏了翁·洞仙歌·人生一世
- 飽受人生真富貴,便蟠桃、三熟堪彈指。 -- 出自宋·徐經(jīng)孫·乳燕飛/賀新郎
- 射洪川幅非我有,且遣楮君百輩供指麾。 -- 出自宋·王柏·贈朱道人
指在第一十六個字的詩句更多>>
- 圖書兼河雒,成毀窮乾坤,有時跨蛟鯨,指撝雷雨奔。 -- 出自宋·陸游·寄太湖隱者
- 縫綴難成裁破易,何況曲針不能伸巧指,欲學裁縫須準擬。 -- 出自唐·元稹·相和歌辭·董逃行
- 真人一聲長嘯於蓬萊之東,青童回首指道神仙之中最雄。 -- 出自宋·白玉蟾·知宮王琳甫贊
- 君不見大賢遠抱與俗難,何須酒盤柔指鳴哀彈。 -- 出自宋·晁補之·復用前韻并答魯直明略且道見招不能往
- 得人一馬,還人一牛,更看靴里輕輕動指頭。 -- 出自宋·釋祖欽·偈頌七十二首
- 又不見對景逢場須盡歡,轉(zhuǎn)眼光陰一指彈。 -- 出自宋·汪真·及時行樂歌
- 何如野客負匱揭篋擔囊趨,一任山英指為盜。 -- 出自明·王履·圖成戲作此自慶
指在第一十七個字的詩句更多>>
- 殘年走巴峽,辛苦為斗米,遠沖三伏熱,前指九月水。 -- 出自宋·陸游·投梁參政
- 酈生吏高陽,馬周客新豐,從來豪杰士,大指亦略同。 -- 出自宋·陸游·寄太湖隱者
- 勝兵可使酒可嘗,十州將吏隨低昂,談笑指麾回雨陽。 -- 出自宋·王安石·送程公辟守洪州
- 全家飫飧云夢{上艸下豈},黃鶴登臨指天外。 -- 出自宋·賀鑄·答許景亮
- 末后一句親分付,普為天下學仙者,曉然指出蓬萊路。 -- 出自宋·白玉蟾·快活歌二首
- 四方走,要尋師,尋得邪師指授時,迷迷相指可憐伊。 -- 出自宋·白玉蟾·大道歌
- 輕羅碎翦,縫個小梅花,燈閃閃,夜沈沈,玉指輕輕拈。 -- 出自宋·無名氏·驀山溪·危欄獨倚
- 相訪住三年,初終道一般,知心於我異,屈指似君難。 -- 出自宋·魏野·寄俞太中山人
- 急景催跳丸,我來亦旬浹,行袖東海石,還指西門堞。 -- 出自清·梁啟超·賦示校員及諸生
- 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水鷗!笑指瀘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 -- 出自清·李鴻章·赴試途中有感
指在第一十八個字的詩句更多>>
- 予頃在京師,有鑿井得如小兒手以獻者,臂指皆具,膚理若生。 -- 出自宋·蘇軾·石芝詩(并引)
- 此行初為梅州老,過嶺障煙恐難狎,掛帆勝指古鄱陽,驥子鳳鶵亦稱甲。 -- 出自宋·王灼·送祖月上人
- 俱胝豎起手指頭,玄沙{上祝下土}破腳指頭,都來不出山僧拄杖頭。 -- 出自宋·釋妙倫·偈頌八十五首
- 真饒不犯毫芒者,也是拈{左食右追}舐指人。 -- 出自宋·釋宗杲·頌古一百二十一首
- 以張拙秀才語擒縱多口,阿師跨三腳驢兒,指點諸方話霸。 -- 出自宋·釋宗璉·贊月庵
- 自稱山人巾葛白布袍,入山靜坐觀眾妙,出指八極將游遨。 -- 出自明·邵寶·再作太白山人歌
- 文皇遺鐵生紫翠,至今群胡不敢動,側(cè)目嚙指空驚吁。 -- 出自明·楊承鯤·薊門行贈張伯誨將軍
指在第一十九個字的詩句更多>>
指在第二十個字的詩句更多>>
- 傳聞有詔,宣室待歸來,醽醁滿,叵羅深,莫負春蔥指。 -- 出自宋·丘崈·驀山溪·風傳芳信
- 玉織分露,半醉對黃花,驚昨夢,渺前歡,歲月如彈指。 -- 出自元·張野·驀山溪 和盧彥威應(yīng)奉食柑韻
- (謂居湘時患痢病起與塾師何璞元相酬唱)彈指黍離迎暮景,牽腸桃梗廢酣歌。 -- 出自近代·陳三立·寫懷次閑止痾韻
- 每到時節(jié)佳,或?qū)︼嬅朗常灰痪闵闲模瑲w期當屈指。 -- 出自宋·孔平仲·代小子廣孫寄翁翁
- 新羅打鐵火星飛,燒著廬山羅漢院裹王和尚腳指頭。 -- 出自宋·釋師范·偈頌一百四十一首
- 豈如七弦轉(zhuǎn)十指,勁節(jié)諧音同到耳,乃知造化在指端。 -- 出自宋·王洋·聽琴贈遠師
指在第二十一個字的詩句更多>>
指在第二十二個字的詩句更多>>
指在第二十三個字的詩句更多>>
- 變化須臾,鷗飛石鏡,鵲抵星橋□搗殘秋練,玉砧猶想纖指。 -- 出自宋·辛棄疾·念奴嬌·少年握槊
- 范尹敬如綺與園,方飾羔雁登衡門;小人謗傷實不根,妄指拱璧求瑕痕。 -- 出自宋·陸游·感舊
- 疏簾曲檻蘋風涼,細腰美人藕絲裳,綠藤水文穿矮床,玉指纖纖彈履霜。 -- 出自宋·陸游·聽琴
- 從渠貴人食萬錢,放翁癡腹常便便暮歸稚子迎我笑,遙指一抹西村煙。 -- 出自宋·陸游·思故山
- 醺酣情味難名狀,{左酉右昷}{左酉右襄}功夫莫指陳。 -- 出自宋·邵雍·安樂窩中酒一樽
- 一醉真成吞溟涬,三人曾共住蓬萊,翰林詞伯玉為骨,直指繡衣霜作臺。 -- 出自宋·方岳·與蔡吏部林直院別江樓
- 朅來乞陬方匕劑,要使凡骨成飛仙,群仙并頭顧我語,我指巨鰲在深淵。 -- 出自宋·王邁·題九鯉湖
- 九年面壁,用盡心肝,大唐人不識只履過西天,單傳指直指待驢年。 -- 出自宋·釋普巖·達磨大師贊
- 白草悠悠千嶂路,青煙裊裊數(shù)家村,終朝跋涉無休歇,遙指郵亭日已昏 -- 出自宋·蘇頌·過土河
指在第二十七個字的詩句更多>>
“指”同音字
- 乿
- 倁
- 歭
- 汦
- 治
- 泜
- 淔
- 滯
- 痓
- 瘈
- 祇
- 胝
- 迣
- 陟
- 墆
- 潪
- 疐
- 茋
- 柣
- 窒
- 至
- 剬
- 隲
- 郅
- 廌
- 扻
- 擳
- 櫛
- 櫛
- 瀄
- 雉
- 凪
- 摨
- 枝
- 疷
- 衹
- 臸
- 峙
- 戠
- 殖
- 汁
- 肢
- 跱
- 犆
- 職
- 摭
- 黹
- 伿
- 徴
- 徵
- 之
- 侄
- 俧
- 値
- 值
- 偫
- 傂
- 儨
- 制
- 劕
- 劧
- 卮
- 厔
- 只
- 吱
- 咫
- 址
- 坁
- 坧
- 垁
- 埴
- 執(zhí)
- 墌
- 夂
- 妷
- 姪
- 娡
- 嬂
- 寘
- 崻
- 巵
- 帋
- 帙
- 幟
- 幟
- 庢
- 庤
- 彘
- 徏
- 徝
- 志
- 忮
- 恉
- 慹
- 憄
- 懥
- 懫
- 執(zhí)
- 扺
- 抧
- 挃
- 指
- 摯
- 擲
- 搘
- 搱
- 摯
- 擲
- 支
- 旘
- 旨
- 晊
- 智
- 枳
- 梔
- 栺
- 桎
- 梔
- 梽
- 植
- 椥
- 榰
- 樴
- 櫍
- 止
- 汥
- 沚
- 洔
- 洷
- 淽
- 滍
- 滯
- 漐
- 潌
- 炙
- 熫
- 狾
- 猘
- 璏
- 瓆
- 瓡
- 畤
- 疻
- 痔
- 痣
- 直
- 知
- 砋
- 礩
- 祉
- 祑
- 祗
- 祬
- 禃
- 秓
- 秖
- 秩
- 秷
- 稙
- 稚
- 稺
- 穉
- 筫
- 紙
- 紩
- 縶
- 綕
- 緻
- 縶
- 織
- 紙
- 織
- 置
- 翐
- 聀
- 職
- 胑
- 脂
- 膣
- 膱
- 致
- 芖
- 芝
- 芷
- 藢
- 蘵
- 蛭
- 蜘
- 蟙
- 衼
- 袟
- 袠
- 製
- 襧
- 覟
- 觗
- 觶
- 觶
- 訨
- 誌
- 豑
- 豒
- 豸
- 貭
- 質(zhì)
- 贄
- 質(zhì)
- 贄
- 趾
- 跖
- 躓
- 躑
- 蹠
- 躑
- 躓
- 軄
- 軹
- 輊
- 軹
- 輊
- 酯
- 釞
- 銍
- 鋕
- 鑕
- 铚
- 锧
- 阯
- 隻
- 馶
- 馽
- 駤
- 騭
- 騺
- 驇
- 騭
- 鯯
- 鳷
- 鴙
- 鴲
- 鷙
- 鷙
- 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𡂒
- 𡠗
- 𢊁
- 𢖽
- 𢧜
- 𢴧
- 𢾫
- 𤁰
- 𥿮
- 𦭮
- 𦳙
- 𧝉
- 𧧰
- 𨎌
- 𨢮
- 𨫔
- 𨽥
- 𩊝
- 𪗨
- 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