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在第6個字的詩句
戎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廟堂素定平戎策,不待文淵在目中。 -- 出自宋·王之道·次韻陳勉仲二首
- 典冊尊諸夏,戎羌守四鄰。 -- 出自宋·王之道·次韻劉春卿書懷
- 古今從聞作戎首,中國禮義終如初。 -- 出自宋·張元干·奉送李叔易博士被召赴行在所
- 羅山進士著戎衣,淚落神州事已非。 -- 出自元·楊維楨·悼李忠襄王
- 初還相印罷戎旃,獲守皇居在紫煙。 -- 出自唐·李逢吉·酬致政楊祭酒見寄
- 斜飄旌旆過戎帳,半雜風沙入戍樓。 -- 出自唐·翁綬·橫吹曲辭·雨雪曲
- 賓客招閑地,戎裝擁上京。 -- 出自唐·薛能·送浙東王大夫
- 為儒不解從戎事,花落春深聞鼓鼙。 -- 出自唐·劉商·春日行營即事
- 十八羽林郎,戎衣事漢王。 -- 出自唐·李嶷·雜曲歌辭·少年行三首
- 自憐柳塞淹戎幕,銀燭長啼愁夢著。 -- 出自唐·許景先·折柳篇
- 近喜扶陽系戎相,從來衛霍笑長纓。 -- 出自唐·楊凝·送客往鄜州
- 行聞盡錄平戎功,給餉正與提兵同。 -- 出自宋·強至·送李去病楊元老
- 朝廷好問平戎策,郡縣無勞諭蜀辭。 -- 出自宋·強至·送運使李工部自陜西移益部十韻
- 周武從天人,戎衣舉仁兵。 -- 出自宋·強至·伯夷詩
- 歌九德,偃五戎。 -- 出自宋·范祖禹·六州
- 山川壯麗開戎幕,草木榮華過故鄉。 -- 出自宋·范祖禹·送周正孺知梓州
- 今者無端近戎馬,遠方不復呼籃輿。 -- 出自宋·吳則禮·寄天牖元翰
- 卻簪征帽解戎衣。 -- 出自宋·王質·浣溪沙
- 會須一展平戎策,始稱平生灑落襟。 -- 出自宋·張栻·襄州護漕使者侯寄示所作快目亭記辭多慷慨予
- 江頭煙樹晚戎戎,江南嬰筍春事豐。 -- 出自宋·崔敦禮·喜晴
- 皇澤泉及瀕,戎索均帝闕。 -- 出自宋·陳造·次韻袁憲閱兵許浦
- 六朝或易之,戎馬輒騰蹂。 -- 出自宋·陳造·泊府口
- 欻聽鉦鼓哄,戎事閱鵝鸛。 -- 出自宋·陳造·采石渡
- 安邊暫倚元戎。 -- 出自宋·晁端禮·望海潮·高陽方面
- 羯胡來薊漠,戎馬度咸秦。 -- 出自宋·李廌·顏魯公祠堂詩
- 柴門非故國,戎馬尚它鄉。 -- 出自宋·李彌遜·池亭待月二首
- 典刑今有阿戎在,定與相從對白蓮。 -- 出自宋·鄧肅·哭陳興宗先生三首
- 憑君喚取阿戎俱,笑上天門同軟腳。 -- 出自宋·鄧肅·再次韻
- 憂國胸襟,平戎材略,分付瑤觥。 -- 出自宋·楊無咎·柳梢青·槐夏風清
- 仆昔困犯難,戎陸日所虞。 -- 出自宋·曹勛·和程機宜見貽
- 這宴飲,罄華戎、同醉泰和。 -- 出自宋·史浩·聲聲慢·風收淅瀝
- 時平尤賴安戎策,未合幽棲去國賒。 -- 出自宋·仲并·題李德邵蘗庵
- 多因豐屋起戎心,獨此數椽綿歲歷。 -- 出自宋·李石·周公禮殿
- 蘇家名稱震戎夏,如崧降甫尼生丘。 -- 出自宋·李流謙·送樊眉州
- 古來萬里知戎情,何必縵胡半縫掖。 -- 出自宋·李流謙·送何子應少卿赴召
- 縱觀儒帥臨戎幕,想像天山破敵營。 -- 出自宋·李洪·次韻馬駒父大閱
- 忠籌屢畫平戎策,宦跡常留墮淚碑。 -- 出自宋·沈端節·挽于湖
- 蜀謂今清獻,戎言昔富公。 -- 出自宋·舒邦佐·挽左相京太師四首
- 山河信美今戎索,耆老雖存亦外臣。 -- 出自宋·張孝忠·過盱眙
- 涪翁昔在黔戎貶,逸翰遺章久更多。 -- 出自宋·趙蕃·簡沈元陵求潮州韓文公廟碑并抄山谷碑詩二首
- 周郎素蘊平戎略。 -- 出自宋·郭應祥·虞美人·周郎素蘊平戎略
- 山人寧有趨戎幕,方伯今誰顧草廬。 -- 出自宋·林表民·挽處士張君
- 帝日斯可矣,戎首將處焚。 -- 出自宋·魏了翁·王總領生日
- 恩章陟西戹,戎鉞炫春晝。 -- 出自宋·魏了翁·追送劉侍郎以寶制帥湖北
- 歸途原請平戎策,政恐曹裝趁詔泥。 -- 出自宋·岳珂·寄高建寧尚書二首
- 書生萬字平戎策。 -- 出自宋·黃機·虞美人·十年不作湖湘客
- 喜我新歸,逢戎初度,關情更深。 -- 出自宋·吳淵·沁園春·喜我新歸
- 堂堂元老熟戎事,幸甚赤舄歸故鄉。 -- 出自宋·王柏·寄敬巖
- 摩云勝氣,追戎馬足,走蜚狐口。 -- 出自宋·李曾伯·水龍吟·荊州咫尺神州
- 早年公已阿戎知,幾與征西履屐隨。 -- 出自宋·李曾伯·挽別大參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