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9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洄沿炎海畔,登降閩山陬。 -- 出自唐·張說·喜度嶺
- 秋山復秋山,秋雨連山殷。 -- 出自清·顧炎武·秋山
- 昨日戰江口,今日戰山邊。 -- 出自清·顧炎武·秋山
- 陵闕生哀回夕照,河山垂淚發春花。 -- 出自清·顧炎武·又酬傅處士次韻
- 疏中思水過,深處若山連。 -- 出自唐·朱放·竹
- 唯有白云心,為向東山月。 -- 出自唐·朱放·剡溪行卻寄新別者
- 采薇南山阿,歸耕南山下。 -- 出自宋·王令·不愿漁
- 何計脫身來此老,青山白發兩忘年。 -- 出自宋·王令·登郡樓
- 平流中澄綠鏡匣,遠山旁臥翠虎橫。 -- 出自宋·王令·題步君敘園亭
- 東海可從誰自重,南山如與客爭高。 -- 出自宋·王令·小酌
- 鴻聲秋浦冷,雨氣海山深。 -- 出自宋·翁卷·送趙明叔明府
- 重林無日到,此地若山中。 -- 出自宋·翁卷·同趙靈芝杜子野游豫章總持寺
- 每日看山山上立,滿山風日又秋來。 -- 出自宋·翁卷·秋居寄西里君
- 曾向括州州里望,眾山卻是此山低。 -- 出自宋·翁卷·馮公嶺
- 遙知此夜月,必照故山明。 -- 出自宋·翁卷·旅泊
- 事異柳司馬,辛苦記山水。 -- 出自宋·陳與義·再賦
- 忽在新野鄒,行從泰山羊。 -- 出自宋·陳與義·再賦
- 念昔涉濤江,怒鼉如山峙。 -- 出自宋·陳與義·再和
- 且復哦詩置此事,江山相助莫相違。 -- 出自宋·陳與義·次韻光化宋唐年主簿見寄二首
- 舴艋泝溪來,款段踏山去。 -- 出自宋·陳與義·入城
- 能堪幾寒暑,又作隔山河。 -- 出自宋·陳與義·送張迪功赴南京掾二首
- 蒼蒼散草木,莽莽雜山河。 -- 出自宋·陳與義·小閣晚望
- 但恨食無肉,臞仙出山澤。 -- 出自宋·陳與義·開壁置窗命曰遠軒
- 君為邊城守,作意邀山入窗牖。 -- 出自宋·陳與義·遙碧軒作呈使君少隱時欲赴召
- 坐令鄭玄牛,亦抱荊山玉。 -- 出自宋·陳與義·偶成古調十六韻上呈判府兼贈劉興州
- 夜度一程云,平明踏山址。 -- 出自宋·陳與義·游峴山次韻三首
- 縈紆并麥垅,翠浪四山繞。 -- 出自宋·陳與義·游峴山次韻三首
- 前年與孫子,共作南山客。 -- 出自宋·陳與義·跋任才仲畫兩首
- 遙知五斗粟,未辦買山資。 -- 出自宋·陳與義·寄題商洛宰令狐勵迎翠樓
- 誰歟樓中客,俯仰與山期。 -- 出自宋·陳與義·寄題商洛宰令狐勵迎翠樓
- 勝日三枝杖,村西買山藥。 -- 出自宋·陳與義·同楊運干黃秀才村西買山藥
- 清影吊高槐,氣與西山俱。 -- 出自宋·陳與義·寄題康平老眄柯亭
- 林間光景異,月出東山椒。 -- 出自宋·陳與義·寄題兗州孫大夫絕塵亭二首
- 客子曳竹輿,伊鴉過山麓。 -- 出自宋·陳與義·題長樂亭
- 攜酒樓上別,盡見四山秋。 -- 出自唐·曹鄴·江西送人
- 背山見樓影,應合與山齊。 -- 出自唐·曹鄴·四望樓
- 無人可招隱,盡日登山吟。 -- 出自唐·曹鄴·霽后作
-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 出自南北·南北無名·木蘭辭
- 從軍出隴北,長望陰山云。 -- 出自南北·江淹·古意報袁功曹
- 春風動春心,流目矚山林。 -- 出自南北·南朝民歌·子夜四時歌
- 聞歡遠行去,相送方山亭。 -- 出自南北·南朝民歌·石城樂
- 薄暮臨征馬,失道北山阿。 -- 出自南北·王褒·渡河北
- 輕肥寧所羨,未若反山隈。 -- 出自隋·陳子良·春晚看群公朝還人為八韻
- 孤云隨浦口,幾日到山陰。 -- 出自唐·崔峒·送薛良史往越州謁從叔
- 極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陽城。 -- 出自唐·崔峒·清江曲內一絕
- 鴻雁南飛人獨去,云山一別歲將闌。 -- 出自唐·崔峒·送韋八少府判官歸東京
- 遠水浮云隨馬去,空山弱筱向云低。 -- 出自唐·崔峒·越中送王使君赴江華
- 流水聲中視公事,寒山影里見人家。 -- 出自唐·崔峒·題桐廬李明府官舍(一作贈同官李明府)
- 北闕晴分五鳳樓,嵩山秀色護神州。 -- 出自唐·和凝·宮詞百首
- 石梁橫澗斷,土室映山斜。 -- 出自唐·王績·策杖尋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