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9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下有荊吳粟粒之群山,又有甌閩一發之平川。 -- 出自宋·曾鞏·麻姑山送南城尉羅君
- 荊門常晝掩,不必云山深。 -- 出自宋·曾鞏·茅亭閑坐
- 為樂聊在此,焉知玉山岑。 -- 出自宋·曾鞏·茅亭閑坐
- 明月幾人非按劍,高山從古少知音。 -- 出自宋·曾鞏·和陳郎中
- 煙云斷溪樹,風雨入山城。 -- 出自宋·曾鞏·秋日感事示介甫
- 行剽至杪忽,歸載越山丘。 -- 出自宋·曾鞏·送徐竑著作知康州
- 虞寄庵余蘚徑通,滿山臺殿出青紅。 -- 出自宋·曾鞏·游東山示客
- 水竹迸生剛節老,秋山過抱翠嵐新。 -- 出自宋·曾鞏·贈安禪勤上人
- 維舟沔南岸,置酒峴山堂。 -- 出自宋·曾鞏·初發襄陽攜家夜登峴山置酒
- 石巖天開立精廬,四山波瀾勢爭趨。 -- 出自宋·曾鞏·訪古仙巖杜法師
- 飛鳴失其所,徘徊此山隈。 -- 出自宋·曾鞏·奉和滁州九詠九首·游瑯琊山
- 紞鼓留公豈是催,湖山得意且徘徊。 -- 出自宋·曾鞏·和趙宮保別杭州
- 滄海路從三島去,玉山人到二星回。 -- 出自宋·曾鞏·厚卿子中使高麗
- 濼水飛綃來野岸,鵲山浮黛入晴天。 -- 出自宋·曾鞏·鵲山亭
- 溪石膠船秋瀨微,南山巉空勢峨巍。 -- 出自宋·曾鞏·送人移知賀州
- 江漢置身貧作客,溪山合眼夢還家。 -- 出自宋·曾鞏·遺興
- 悠悠漢水長,剡剡楚山密。 -- 出自宋·曾鞏·漢廣亭
- 忽聞瑤琴奏,遂舞玉山岑。 -- 出自宋·曾鞏·舞鶴
- 三杰同歸漢道興,拔山余力爾徒矜。 -- 出自宋·曾鞏·垓下
- 看透虛空,將恨海愁山,一時挼碎。 -- 出自宋·朱敦儒·念奴嬌·老來可喜
- 王孫開宴聚嬌饒,越山洗愁碧。 -- 出自宋·朱敦儒·好事近·春雨撓元宵
- 帆展霜風,船隨江月,山寒波碧。 -- 出自宋·朱敦儒·柳梢青·狂蹤怪跡
- 四望煙波無盡、欠青山。 -- 出自宋·朱敦儒·相見歡·秋風又到人間
- 應知泉下客,仍在此山行。 -- 出自明·王微·初冬拜外太祖墓
- 照返煙溪樹影斜,千山含翠暮云遮。 -- 出自明·王微·昌化道中
- 行樂溪邊步轉遲,出山漸減探花期。 -- 出自唐·司空圖·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十九首
- 紅蓼滿村人不在,青山繞檻路難平。 -- 出自唐·司空圖·淅上(一作江浙上,是今鄖陽府,地在秦楚之
- 若向滄洲猶笑傲,江山虛有石頭城。 -- 出自唐·司空圖·南北史感遇十首
- 客舍喜逢連日雨,家山似響隔河砧。 -- 出自唐·司空圖·丁巳重陽
- 黃卷不關兼濟業,青山自保老閑身。 -- 出自唐·司空圖·寄王贊學
- 好句未停無暇日,舊山歸老有東林。 -- 出自唐·司空圖·寄贈詩僧秀公
- 遙天露崖口,輕浪漱山根。 -- 出自宋·司馬光·和張文裕安寒十首
- 四朋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 出自宋·司馬光·居洛初夏作
- 驚風動地起,游客望山行。 -- 出自宋·司馬光·游噴玉潭
- 英俊滿朝皆稷契,太山何少一飛塵。 -- 出自宋·司馬光·和白都官見贈
- 三川云錦爛,四座玉山欹。 -- 出自宋·司馬光·和君貺清明與上已同日鑒定舟洛川十韻
- 東鞭縱鏑未云畢,青山圍圍載紅日。 -- 出自宋·司馬光·洛陽少年行
- 慎勿忘回首,浩蕩江山娛。 -- 出自宋·司馬光·送興宗之彤陽
- 汾水騰凌金鼓震,西山宛轉旆旌回。 -- 出自宋·司馬光·從始平公城西大閱
- 行行忽虛敞,高齋出山腹。 -- 出自宋·司馬光·和利州鮮于轉運公劇八詠·山齋
- 晁宗噍類盡,漢室泰山安。 -- 出自宋·司馬光·五哀詩·晁大夫
- 云泉佳處須速去,登山筋力行蹉跎。 -- 出自宋·司馬光·重經車輞谷
- 如何馬伏波,坐取丘山謗。 -- 出自宋·司馬光·和昌言官舍十題·薏苡
- 手攜雙白魚,呼兒爨山竹。 -- 出自宋·司馬光·和端式十題·漁洲火
- 樽前湘水清,席下湘山秀。 -- 出自宋·司馬光·聶著作三舅謫官長沙作耐辱亭書來索詩
- 弦朔示云周,露積丘山比。 -- 出自宋·司馬光·送李汝臣同年謫官導江主簿
- 誰得與共徒,豀茶與山栗。 -- 出自宋·司馬光·送薯蕷苗與興宗
- 紅葉寺深秋晚郵,蒼山鐘迥夜清聞。 -- 出自宋·司馬光·送張太博知岳州
- 青云同禁省,白首會山樊。 -- 出自宋·司馬光·聞景仁遷居計昌為詩寄之
- 松煙溪石潤,檀燼圾山尖。 -- 出自宋·司馬光·西臺詩二十四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