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9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九個字的詩句
- 拂衣何處去,高枕南山南。 -- 出自唐·孟浩然·京還贈張(一作王)維
- 仙宗出趙北,相業(yè)起山東。 -- 出自唐·張九齡·故刑部李尚書挽詞三首
- 清明風日好,歷落江山望。 -- 出自唐·張九齡·九月九日登龍山
- 深俯東溪澳,遠延南山樊。 -- 出自唐·張九齡·歲初巡屬縣,登高安南樓言懷
- 園綺值秦末,嘉遁此山阿。 -- 出自唐·張九齡·商洛山行懷古
- 興運昔有感,建祠北山巔。 -- 出自唐·張九齡·奉和圣制謁玄元皇帝廟齋
- 如何分虎竹,相與間山川。 -- 出自唐·張九齡·當涂界寄裴宣州
- 豈如武安鑿,自若茅山通。 -- 出自唐·張九齡·與生公游石窟山
- 掛冠東都門,采厥南山岑。 -- 出自唐·張九齡·在郡秋懷二首
- 傳聞襄王世,仍立巫山祀。 -- 出自唐·張九齡·登古陽云臺
- 休閑倘有素,豈負南山曲。 -- 出自唐·張九齡·晨坐齋中偶而成詠
- 常懷稻粱惠,豈憚江山永。 -- 出自唐·張九齡·二弟宰邑南海,見群雁南飛,因成詠以寄
- 置陳北堂上,仿像南山前。 -- 出自唐·張九齡·題畫山水障
- 一木逢廈構,纖塵愿山益。 -- 出自唐·張九齡·將發(fā)還鄉(xiāng)示諸弟
- 眷言感忠義,何有間山川。 -- 出自唐·張九齡·奉和圣制送李尚書入蜀
- 滉漾雪海翻,槎牙玉山碎。 -- 出自唐·劉禹錫·客有為余話登天壇遇雨之狀,因以賦之
- 炎蒸動泉源,積潦搜山趾。 -- 出自唐·劉禹錫·韓十八侍御見示岳陽樓別竇司直詩,因令屬和
- 桃源訪仙宮,薜服祠山鬼。 -- 出自唐·劉禹錫·韓十八侍御見示岳陽樓別竇司直詩,因令屬和
- 妝奩蟲網(wǎng)厚如繭,博山爐側傾寒灰。 -- 出自唐·劉禹錫·泰娘歌
- 按經(jīng)修道具,依樣買山村。 -- 出自唐·劉禹錫·和浙西李大夫伊川卜居
- 地形臨渚斷,江勢觸山回。 -- 出自唐·劉禹錫·題招隱寺
- 我馬映林嘶,君帆轉山滅。 -- 出自唐·劉禹錫·重至衡陽傷柳儀曹
- 同年未同隱,緣欠買山錢。 -- 出自唐·劉禹錫·酬樂天閑臥見寄
- 麥隴和風吹樹枝,商山逸客出關時。 -- 出自唐·劉禹錫·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賓客
- 長裾來謁我,自號廬山人。 -- 出自唐·劉禹錫·送張盥赴舉詩
- 聞道今年寒食日,東山舊路獨行遲。 -- 出自唐·劉禹錫·竇夔州見寄寒食日憶故姬小紅吹笙,因和之
- 校緡資筦榷,復土奉山園。 -- 出自唐·劉禹錫·武陵書懷五十韻
- 何處好畬田,團團縵山腹。 -- 出自唐·劉禹錫·畬田行
- 照潭出老蛟,爆竹驚山鬼。 -- 出自唐·劉禹錫·畬田行
- 漢南趨節(jié)制,趙北賜山川。 -- 出自唐·劉禹錫·奉和淮南李相公早秋即事,寄成都武相公
- 何處人間似仙境,春山攜妓采茶時。 -- 出自唐·劉禹錫·洛中送韓七中丞之吳興口號五首
- 天下蒼生望不休,東山雖有但時游。 -- 出自唐·劉禹錫·奉和裴令公夜宴
- 禪客學禪兼學文,出山初似無心云。 -- 出自唐·劉禹錫·送鴻舉游江西
- 唯馀采香徑,一帶繞山斜。 -- 出自唐·劉禹錫·館娃宮在舊郡西南硯石山前,瞰姑蘇臺傍有采
- 手植紅桃千樹發(fā),滿山無主任春風。 -- 出自唐·劉禹錫·傷桃源薛道士
- 星居占泉眼,火種開山脊。 -- 出自唐·劉禹錫·莫瑤歌
- 乃言本蜀士,世降岷山靈。 -- 出自唐·劉禹錫·送李策秀才還湖南,因寄幕中親故兼簡衡州呂
- 彭澤因家凡幾世,靈山預會是前生。 -- 出自唐·劉禹錫·送僧元暠東游
- 張羅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 出自唐·劉禹錫·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
- 往年鎮(zhèn)戍到蘄州,楚山蕭蕭笛竹秋。 -- 出自唐·劉禹錫·武昌老人說笛歌
- 芝田繞舍色,杏樹滿山花。 -- 出自唐·劉禹錫·同樂天和微之深春二十首
-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 出自清·曹雪芹·杏簾在望
- 蒲海曉霜凝劍尾,蔥山夜雪撲旌竿。 -- 出自唐·岑參·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凱歌六首
-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 出自唐·岑參·火山云歌送別
- 胡笳怨兮將送君,秦山遙望隴山云。 -- 出自唐·岑參·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
- 平明發(fā)咸陽,暮及隴山頭。 -- 出自唐·岑參·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 月從海門出,照見茅山青。 -- 出自唐·岑參·送許子擢第歸江寧拜親,因寄王大昌齡
- 前日解侯印,泛舟歸山東。 -- 出自唐·岑參·東歸發(fā)犍為,至泥谿舟中作
- 疑兼陽臺雨,似雜巫山猿。 -- 出自唐·岑參·秋夕聽羅山人彈三峽流泉
- 平生滄洲意,獨有青山知。 -- 出自唐·岑參·虢州送鄭興宗弟歸扶風別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