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3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水疊山層擎草疏,砧清月苦立霜風(fēng)。 -- 出自唐·貫休·上新定宋使君
- 幽居山不別,落葉與階平。 -- 出自唐·貫休·秋末閑居作
- 退牙山象惡,過海布帆荒。 -- 出自唐·貫休·送僧之安南
- 遙思山雪深一丈,時有仙人來打門。 -- 出自唐·貫休·終南僧
- 武夷山夾仙霞薄,螺女潭通海樹春。 -- 出自唐·貫休·送鄭閣赴閩辟
- 夢歷山床聞鶴語,吟思海月上沙汀。 -- 出自唐·貫休·寄匡山大愿和尚
- 大寇山難隔,孤城數(shù)合燒。 -- 出自唐·貫休·避地毗陵上王慥使君(時黃賊陷東陽公避地于
- 層層山水秀,煙霞鎖翠微。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浪造山林中,獨臥盤陀石。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自羨山間樂,逍遙無倚托。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草座山家有,孤燈明月輪。 -- 出自唐·寒山·詩三百三首
- 我居山,勿人識。 -- 出自唐·寒山·三字詩六首
- 何處山川孤館里,向燈彎盡一雙眉。 -- 出自唐·韓偓·已涼
- 卻望山川空黯黯,回看僮仆亦依依。 -- 出自唐·韓偓·離家第二日卻寄諸兄弟
- 長貪山水羨漁樵,自笑揚鞭趁早朝。 -- 出自唐·韓偓·建谿灘波心目驚眩余平生溺奇境今則畏怯不暇
- 曉景山河爽,閑居巷陌清。 -- 出自唐·韓偓·晨興(一作起)
- 大寒山下葉未生,小寒山中葉初卷。 -- 出自唐·皎然·顧渚行寄裴方舟
- --潘述山岳降氣,龜龍負圖。 -- 出自唐·皎然·講古文聯(lián)句
- 緬想山中人,神期如會面。 -- 出自唐·皎然·兵后早春登故鄣南樓望昆山寺白鶴觀示清道人
- 莫憶山中人,碧云遙可見。 -- 出自唐·皎然·春日又送潘述之揚州
- 秦原山色近,楚寺磬聲微。 -- 出自唐·皎然·送赟上人還京
- 夕霽山態(tài)好,空月生俄頃。 -- 出自唐·皎然·白云上人精舍尋杼山禪師兼示崔子向何山道上
-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 出自唐·皎然·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 影殿山寂寂,寥天月昭昭。 -- 出自唐·皎然·宿道士觀
- 坎坎山上聲,幽幽林中語。 -- 出自唐·皎然·冬日天井西峰張煉師所居
- 書囊山翠濕,琴匣雪花輕。 -- 出自唐·皎然·送鄔傪之洪州覲兄弟
- 吟詩山響答,泛瑟竹聲和。 -- 出自唐·皎然·送裴秀才往會稽山讀書
- 雪霽山疑近,天高思若浮。 -- 出自唐·皎然·晨登樂游原,望終南積雪
- 湖之山兮樓上見,山冥冥兮水悠悠。 -- 出自唐·皎然·奉同顏使君真卿清風(fēng)樓賦得洞庭歌送吳煉師歸
- 欲攜山侶出,難與白云辭。 -- 出自唐·皎然·答裴濟從事
- 深淺山容飛雨細,縈紆水態(tài)拂云輕。 -- 出自唐·皎然·奉和陸中丞使君長源寒食日作
- 欲為山中侶,肯秘遼天聲。 -- 出自唐·皎然·答道素上人別
- 迢遙山意外,清風(fēng)又對君。 -- 出自唐·皎然·夏日題鄭谷江上納涼館
- 若憶山陰會,孤琴為我援。 -- 出自唐·皎然·送吳馮游京
- 一片山翠邊,依稀見村遠。 -- 出自唐·皎然·望遠村
- 何意山中人,誤報山花發(fā)。 -- 出自唐·皎然·山雪
- 靜依山堞近,涼入水扉偏。 -- 出自唐·皎然·陪盧判官水堂夜宴
- 常隨山上下,忽限江南北。 -- 出自唐·皎然·送李道士
- 持此山上心,待君忘情友。 -- 出自唐·皎然·答裴集、陽伯明二賢各垂贈二十韻今以一章用
- 鳳翅山中思本寺,魚竿村口望歸船。 -- 出自唐·皎然·往丹陽尋陸處士不遇
- 白草山頭日初沒,黃沙戍下悲歌發(fā)。 -- 出自唐·郎士元·塞下曲
- 昨夜山月好,故人果相思。 -- 出自唐·郎士元·酬二十八秀才見寄
- 借問山陽會,如今有幾人。 -- 出自唐·郎士元·送張南史(一作寄李紓)
- 新詩山水思,靜入陶謝格。 -- 出自唐·李群玉·送鄭子寬棄官東游便歸女幾
- 鳴皋山水似麻源,謝監(jiān)東還憶故園。 -- 出自唐·李群玉·送于少監(jiān)自廣州還紫邏
- 郁郁山木榮,綿綿野花發(fā)。 -- 出自唐·李冶·寄朱放(一作昉)
- 霜白山村月落時,一聲雞后又登岐。 -- 出自唐·羅鄴·早發(fā)宜陵即事
- 到來山下春將半,上得林端雪未消。 -- 出自唐·羅鄴·春過白遙嶺
- 萬里山河星拱北,百年人事水歸東。 -- 出自唐·羅鄴·春晚渡河有懷
- 簾開山色離亭午,步入松香別島春。 -- 出自唐·羅鄴·春日過壽安山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