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3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 -- 出自宋·沈括·延州
- 古木山邊寺,深松徑底風。 -- 出自宋·徐璣·宿寺
- 莫向山廬宿,松聲似夜吟。 -- 出自宋·徐璣·翁通判通挽詞
- 路繞山根石磴斜,小橋流水樹交加。 -- 出自宋·徐璣·五里牌邊
- 可愛山翁無一事,藤墻西畔看蜂衙。 -- 出自宋·徐璣·泊馬公嶺
- 雨來山漸遠,潮去水還清。 -- 出自宋·徐璣·江亭臨眺
- 歸作山水游,詞源傾百斛。 -- 出自宋·徐璣·奉和翁千四知千十四隱居山中作
- 無數山蟬噪夕陽,高峰影裹坐陰涼。 -- 出自宋·徐璣·夏日閒坐
- 野寺山家兩寂然,小窗下有白頭禪。 -- 出自宋·曾幾·即事
- 誰將山杏胭脂色,來作江梅玉頰紅。 -- 出自宋·曾幾·獨步小園四首
- 玉在山中輝潤,蘭生林下芬芳。 -- 出自宋·曾幾·李商叟秀才求齋名于王元渤以養源名之求詩
- 回首山陰酬勸地,應憐鴻雁不成行。 -- 出自宋·曾幾·長至日述懷兼寄十七兄
- 飽參山南北,毋問人顯晦。 -- 出自宋·曾幾·次范益謙遷居九江經過上饒見贈韻
- 得非山林歟,或用詩酒故。 -- 出自宋·曾幾·王巖起樂齋
- 幽尋山水間,物物可寓目。 -- 出自宋·曾幾·尋春次曾宏甫韻
- 久矣山人去,懷哉屋壁藏。 -- 出自宋·曾幾·自廣西歸上饒閱所藏書
- 木潤山輝應有物,錫飛杯渡不無神。 -- 出自宋·曾幾·上方
- 并作山房一奇事,臨岐更著小詩催。 -- 出自宋·曾幾·詩催
- 大雪山陰消得盡,微陽井底放令回。 -- 出自宋·曾幾·至日述事時江海大捷
- 乞君山石洪濤句,來作圍床六幅屏。 -- 出自宋·曾幾·求李生畫山水屏
- 未辦山林居,聊依佛僧住。 -- 出自宋·曾幾·寄軒
- 聞有山林最深處,清涼境界著高僧。 -- 出自宋·戴敏·約黃董二親與桂堂諸侄避暑
- 松下山前一徑通,燭迎千騎滿山紅。 -- 出自唐·趙嘏·浙東陪元相公游云門寺
- 天竺山前鏡湖畔,何如今日庾樓中。 -- 出自唐·趙嘏·宛陵望月寄沈學士
- 唯有山僧與樵客,共舁孤櫬入幽墳。 -- 出自唐·趙嘏·哭李進士
- 幾年山下陰陽鼎,盡日澗邊桃李風。 -- 出自唐·趙嘏·贈道者
- 子陵山曉紅云密,青草湖平雪浪高。 -- 出自宋·譚用之·送丁道士歸南中
- 一道山川寒色遠,萬家煙火夕陽深。 -- 出自宋·文同·和張屯田秋晚靈峰東閣閑望
- 錦屏山下何夫子,鐵帶麻衣真古人。 -- 出自宋·文同·題何靖山人隱居二首
- 賴是山城好風物,不能逢子共吟詩。 -- 出自宋·文同·和寄白圣均
- 數日山林間,嵬眼復傾耳。 -- 出自宋·文同·將至隴城縣
- 愛此山中來,應須坐良久。 -- 出自宋·文同·興元府園亭雜詠·激湍亭
- 不知山月幾時落,每到曉鐘聞雨聲。 -- 出自宋·文同·郡學鎖宿
- 可笑山州為刺史,寂寥都不似川城。 -- 出自宋·文同·可笑口號
- 老來山驛為監吏,相對春風但惘然。 -- 出自宋·文同·柳池贈丁絪
- 昌黎山人抱藜杖,三度訪我于三隅。 -- 出自宋·文同·送韓山人
- 北園山杏皆高株,新枝放花如點酥。 -- 出自宋·文同·惜杏
- 何以山名堂,層石作崖巘。 -- 出自宋·文同·興元府園亭雜詠·山堂
- 近自山中來,滿幅以詩貺。 -- 出自宋·文同·彥思示望南山詩因答
- 凡是山勝絕,鉤罥付心匠。 -- 出自宋·文同·彥思示望南山詩因答
- 坐見山所有,已若一攜杖。 -- 出自宋·文同·彥思示望南山詩因答
- 九隴山人文父后,心閑身健兩誰如。 -- 出自宋·文同·楊山人草堂
- 武興山水郡,左右有佳處。 -- 出自宋·文同·拙詩六韻奉寄興州分判誠之蒲兄
- 我自山南歸,幽居值炎溽。 -- 出自宋·文同·謝任遵圣光祿惠詩
- 中梁山麓漢水濱,路側有墓高嶙峋。 -- 出自宋·文同·張騫冢祠
- 雪乾山色老,風烈樹聲高。 -- 出自宋·文同·冬晚書事
- 富春山人好尚古,見此便以作吾物。 -- 出自宋·文同·富春山人為予道其所獲石于江中者狀甚怪偉欲
- 聞道山中足春意,滿壺聊為撥新醅。 -- 出自宋·文同·送酒與呂令答所示詩
- 弭節山中宿,思歸夜半啼。 -- 出自宋·文同·寄景孺提刑
- 幾樹山櫻曲檻前,花開如火葉如煙。 -- 出自宋·文同·和子山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