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3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終南山是枕前云,禁鼓無因曉夜聞。 -- 出自唐·李頻·寄曹鄴
- 已與山水別,難為花木留。 -- 出自唐·李頻·留別山家
- 共在山中長,相隨闕下來。 -- 出自唐·李頻·貽友人喻坦之
- 積疊山藏蜀,潺湲水繞巴。 -- 出自唐·李頻·蜀中逢友人
- 蒼蒼山閣晚,杳杳隙塵秋。 -- 出自唐·李頻·秋日登山閣
- 何人山雪夜,相訪不相思。 -- 出自唐·李頻·冬夜山中尋友(一作僧)
- 水碧山青宜入畫,游人欣賞愿勾留。 -- 出自當代·董必武·游鏡泊湖
- 梁園山竹凝云漢,仰望高樓在天半。 -- 出自唐·張說·安樂郡主花燭行
- 耿公山岳秀,才杰心亦妙。 -- 出自唐·張說·五君詠五首·趙耿公彥昭
- 堂邑山林美,朝恩晦日游。 -- 出自唐·張說·晦日詔宴永穆公主亭子賦得流字
- 昔記山川是,今傷人代非。 -- 出自唐·張說·還至端州驛前與高六別處
- 豈無山中賞,但畏心莫從。 -- 出自唐·張說·和張監游終南
- 低裝山色變,急棹水華浮。 -- 出自唐·張說·岳州觀競渡
- 莫言山水間,幽意在鳴琴。 -- 出自唐·張說·別灉湖
- 霧靈山上雜花生,山下流泉入塞聲。 -- 出自清·顧炎武·古北口
- 莫道山僧無伴侶,獼猴長在古松枝。 -- 出自唐·朱放·游石澗寺
- 北邙山下一孤墳,流落三千綺麗文。 -- 出自宋·王令·讀白樂天集
- 江東山水雅豈富,熟視若在圖書杪。 -- 出自宋·王令·寄王正叔
- 武夷山骨插青冥,秀氣中蟠產俊英。 -- 出自宋·王令·還蕭幾道詩卷
- 莫說山林是輕往,窮來無計得山林。 -- 出自宋·王令·寄滿子權二首
- 獨思山林入,茲意可綢繆。 -- 出自宋·王令·旅次寄寶覺訥師
- 錢塘山人大署壁,曰十月朔日且蝕。 -- 出自宋·王令·日蝕
- 吳山山雖高,滿路紅棘林。 -- 出自宋·王令·別黃端微
- 何日山林遂歸計,南風進講五弦琴。 -- 出自宋·王令·和孫莘老將赴太平二首
- 歸謝山下民,相期在犁鋤。 -- 出自宋·王令·同孫祖仁王平甫游蔣山作
- 何時山移陵谷變,發出鼓鑄戈或鋋。 -- 出自宋·王令·張巡
- 江南山高不見天,江北水遠無復地。 -- 出自宋·王令·江城
- 吳之山棱棱,吳水清不撓。 -- 出自宋·王令·客杭思李常伯滿粹翁及衡父子權因寄此
- 安得山水交,共無世俗言。 -- 出自宋·王令·飲客
- 閑上山來看野水,忽于水底見青山。 -- 出自宋·翁卷·野望
- 積雨山川晦,新晴氛霧除。 -- 出自宋·翁卷·送劉幾道
- 洞庭山一抹,翠靄白云和。 -- 出自宋·翁卷·過太湖
- 背日山梅瘦,隨潮海鴨寒。 -- 出自宋·翁卷·壽昌道中
- 登涉山川異,經從道路長。 -- 出自宋·翁卷·送葉任道
- 檐多山鳥啼,山外玉為溪。 -- 出自宋·翁卷·信州草衣寺
- 縣圖山色少,井味海潮并。 -- 出自宋·翁卷·送薛子舒赴華亭船官
- 喜因山縣泊,略向岸汀行。 -- 出自宋·翁卷·旅泊
- 楚門山色散煙霞,人到江南識永加。 -- 出自元·李仕興·抵楚門
- 小桃山下花初見,弱柳沙頭絮未飛。 -- 出自宋·朱弁·送春
- 弄影山腰水尾。 -- 出自宋·陳與義·清平樂·黃衫相倚
- 今日山頭云欲舉。 -- 出自宋·陳與義·漁家傲·今日山頭云欲舉
- 緬懷山中景,茲夕感路遙。 -- 出自宋·陳與義·夏夜
- 仿佛山阿人,薜荔一身繞。 -- 出自宋·陳與義·再賦
- 秦望山頭云,昨日鸞鳳舉。 -- 出自宋·陳與義·喜雨
- 舉頭山圍天,濯足樹映潭。 -- 出自宋·陳與義·與夏致宏孫信道張巨山同集澗邊以散發巖岫為
- 雨余山欲近,春半水爭流。 -- 出自宋·陳與義·晚步
- 客子山行不覺風,龍吟虎嘯滿山松。 -- 出自宋·陳與義·衡岳道中
- 聊使山中人,永記山下客。 -- 出自宋·陳與義·開壁置窗命曰遠軒
- 試登山上亭,卻望沙際舟。 -- 出自宋·陳與義·題崇山
- 我本山中人,尺一喚起趨埃塵。 -- 出自宋·陳與義·遙碧軒作呈使君少隱時欲赴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