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3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會稽山翠,永祐陵高,而今便是蓬瀛。 -- 出自宋·無名氏·六州
- 終取山河,誓為夫婦歡悅。 -- 出自宋·無名氏·少年游·上苑鶯調舌
- 憔悴山川。 -- 出自宋·無名氏·十二時/憶少年
- 慶屏山南畔、龜游綠藻,鶴舞青松。 -- 出自宋·無名氏·八聲甘州·漸紛紛
- 七寶山頭去。 -- 出自宋·無名氏·步步高
- 向巫山、重重去,如魚水。 -- 出自宋·無名氏·踏青游·識個人人
- 最好山前水畔,幽閑自有,橫斜疏影。 -- 出自宋·無名氏·擊梧桐
- 笑指山南成帶礪,龐眉興國等綿長。 -- 出自宋·無名氏·上太師公相生辰詩十首
- 故里山遙春靄碧。 -- 出自宋·無名氏·鵲踏枝/蝶戀花
- 見云山掩映,煙溪外,斜陽暮。 -- 出自宋·無名氏·解紅·杖藜徐步
- 棱棱山色聳蒼玉,湛湛波光浸碧銅。 -- 出自宋·無名氏·傷春
- 林鎖山環藏屋宇,雞鳴犬吠隱煙霞。 -- 出自宋·無名氏·題桃源
- 雨過山花綻。 -- 出自宋·無名氏·喝馬一枝花·雨過山花綻
- 重重山外,苒苒流光,又是殘冬時節。 -- 出自宋·無名氏·真珠髻
- 為報山翁,逢此有花,樽前須攀折。 -- 出自宋·無名氏·早梅香·北帝收威
- 拔地山巒秀,排空殿閣斜。 -- 出自宋·無名氏·三學山盤陀石上刻詩
- 全晉山河一半空。 -- 出自宋·無名氏·減字木蘭花 原無調名,茲據律補 浩然齋雅談
- 萬井山呼歡抃。 -- 出自宋·無名氏·繞池游
- 高敞山齋立乳巔,飄飖云馭聚群仙。 -- 出自宋·無名氏·仙跡巖題詩二十三首·方丈后聚仙亭
- 路阻山高難可到,茆君職守幾千年。 -- 出自宋·無名氏·題蛻龍洞·白茆洞
- 人我山崩,是非海己枯。 -- 出自宋·無名氏·繡薄眉
- 應是山靈澤旱苗,不關居士隨軒雨。 -- 出自宋·無名氏·象耳山
- 曾于山下揮長戟,重向尊前醉落暉。 -- 出自明·戚繼光·伏龍寺
- 莽蒼山川在,漁歌屬野人。 -- 出自宋·梅堯臣·宣州雜詩二十首
- 荷鋤山月上,尋徑野煙微。 -- 出自宋·梅堯臣·田家
- 欲傳山鬼曲,無奈楚辭哀。 -- 出自宋·梅堯臣·和才叔岸傍古廟
- 我實山野人,不識經濟宜。 -- 出自宋·梅堯臣·吳仲庶殿院寄示與呂沖之馬仲涂唱和詩六篇邀
- 山懷山東業,力制河北兵。 -- 出自宋·梅堯臣·寄題張光祿榮佚堂
- 瓜步山頭廟,堂因魏武興。 -- 出自宋·梅堯臣·登瓜步山二首
- 自稱山人具肴酒,酒酣請我留此辭。 -- 出自宋·梅堯臣·題姑蘇豹隱堂
- 少游山水殊非俗,老愛詩書又似愚。 -- 出自宋·梅堯臣·依韻和王平甫見寄
- 遂同山梁雉,令我復喟然。 -- 出自宋·梅堯臣·與二弟過溪至廣教蘭若
- 聞道山中出入稀,偶來溪上笑談微。 -- 出自宋·梅堯臣·真上人因送毛令傷足復傷冷二首
- 至今山頭石,馬跡尚有處。 -- 出自宋·梅堯臣·和壽州宋待制九題其九望僊亭
- 適從山中來,復向山中去。 -- 出自宋·梅堯臣·送懷賢上人歸隱靜兼寄達觀禪師
- 為報山中人,莫厭山中住。 -- 出自宋·梅堯臣·送懷賢上人歸隱靜兼寄達觀禪師
- 彼實山甫徒,爾亦非綷剜。 -- 出自宋·梅堯臣·送徐無黨歸婺州
- 或在山,亦隱鱗。 -- 出自宋·梅堯臣·文惠師贈新筍
- 風吹山雨來,冷射膚生粟。 -- 出自宋·梅堯臣·吳正仲同諸賓泛舟歸池上
- 昭亭山頭野火滅,海水夜凍迷蓬萊。 -- 出自宋·梅堯臣·依韻和郭秘校苦寒
- 杳爾山河隔千里,此心正有古人風。 -- 出自宋·梅堯臣·正月二十七日江鄰幾杜挺之劉原甫貢甫韓持國
- 遂投山家宿,駭汗衣尚浹。 -- 出自宋·梅堯臣·初冬夜坐憶桐城山行
- 樓上山如淡墨畫,城中水似輕藍挼。 -- 出自宋·梅堯臣·登楊州北門
- 南國山川都不改,傷心慈姥舊時磯。 -- 出自宋·梅堯臣·發長蘆江口
- 馬上山川難記憶,明明夜月如相識。 -- 出自宋·梅堯臣·和介甫明妃曲
- 但留山鳥啼,與伴松間吹。 -- 出自宋·梅堯臣·寄題滁州醉翁亭
- 寧思山中人,石泉浸兩骹。 -- 出自宋·梅堯臣·苦熱
- 山果山乎,不見其途。 -- 出自宋·梅堯臣·來夢
- 蜀道山之峭壁兮,如快刀一削平無痕。 -- 出自宋·梅堯臣·雷太簡遺蜀鞭
- 古來山林士,一往不復返。 -- 出自宋·梅堯臣·送刁經臣歸潤州兼寄曇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