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第3個字的詩句
山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轉頭山下轉頭看。 -- 出自宋·蘇軾·江神子/江城子
- 寂寞山城人老也。 -- 出自宋·蘇軾·蝶戀花 密州上元
- 但遠山長,云山亂,曉山青。 -- 出自宋·蘇軾·行香子 過七里瀨
- 有廬山玉澗道人崔閑,特妙于琴,恨此曲之無詞,乃譜其聲,而請于東坡居士以補之云。 -- 出自宋·蘇軾·醉翁操·瑯然
- 響空山。 -- 出自宋·蘇軾·醉翁操·瑯然
- 玉龜山。 -- 出自宋·蘇軾·戚氏·玉龜山
- 惠泉山下土如濡,陽羨溪頭米勝珠。 -- 出自宋·蘇軾·常潤道中有懷錢塘寄述古五首
- 不辭山寺遠,來作鹿鳴呦。 -- 出自宋·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滅決囚禁。自
- 古郡山為城,層梯轉朱欄。 -- 出自宋·蘇軾·甘露寺
- 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 -- 出自宋·蘇軾·再用前韻
- 蒼梧山高湘水深,中原北望度千岑。 -- 出自宋·蘇軾·竹枝歌
- 團團山上檜,歲歲閱榆柳。 -- 出自宋·蘇軾·峴山
- 可憐山前客,倏忽星過溜。 -- 出自宋·蘇軾·峴山
- 夢破山骨冷,扶桑未放曉。 -- 出自宋·蘇軾·待旦
- 寶云山前路盤紆。 -- 出自宋·蘇軾·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 豈知山林士,骯臟乃爾貴。 -- 出自宋·蘇軾·和陶飲酒二十首
- 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 -- 出自宋·蘇軾·江西
- 過淮山漸好,松檜亦蒼然。 -- 出自宋·蘇軾·過淮三首贈景山兼寄子由
- 微生山海間,坐受瘴霧侵。 -- 出自宋·蘇軾·次韻定慧欽長老見寄八首
- 對玉山人今老矣,見恒河性故依然。 -- 出自宋·蘇軾·在彭城日,與定國為九日黃樓之會。今復以是
- 人去山空鶴不歸,丹亡鼎在世徒悲。 -- 出自宋·蘇軾·富陽妙庭觀董雙成故宅,發地得丹鼎,覆以銅
- 始悟山野姿,異趣難自強。 -- 出自宋·蘇軾·湖上夜歸
- 聊為山水行,遂此麋鹿性。 -- 出自宋·蘇軾·徑山道中次韻答周長官兼贈蘇寺丞
- 獨專山水樂,付與寧非天。 -- 出自宋·蘇軾·懷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 老翁山下玉淵回,手植青松三萬栽。 -- 出自宋·蘇軾·送賈訥倅眉二首
- 削成山東二百郡,氣壓代北三家村。 -- 出自宋·蘇軾·雪浪石
- 不學山王乘駟馬,回頭空指黃公壚。 -- 出自宋·蘇軾·慶源宣義王丈,以累舉得官,為洪雅主簿,雅
- 愛此山中人,縹緲如仙子。 -- 出自宋·蘇軾·自仙游回至黑水見居民姚氏山亭高絕可愛復憩
- 人言山住水亦住,下有萬古蛟龍淵。 -- 出自宋·蘇軾·游徑山
- 我本山中人,寒苦盜寸廩。 -- 出自宋·蘇軾·監試呈諸試官
- 蘇門山上莫長嘯,薝葡林中無別香。 -- 出自宋·蘇軾·景純復以二篇一言其亡兄與伯父同年之契一言
- 云龍山下試春衣,放鶴亭前送落暉。 -- 出自宋·蘇軾·送蜀人張師厚赴殿試二首
- 傴僂山前叟,迎我如迎新。 -- 出自宋·蘇軾·再過常山和昔年留別詩
- )盆山不可隱,畫馬無由牧。 -- 出自宋·蘇軾·軾欲以石易畫晉卿難之穆父欲兼取二物穎叔欲
- 念我山中人,久與麋鹿并。 -- 出自宋·蘇軾·送呂行甫司門倅河陽
- 聞道山中樹,猶余手種松。 -- 出自宋·蘇軾·過巴東縣不泊聞頗有萊公遺跡
- )南山連大散,歸路走吾州。 -- 出自宋·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
- 誰謂山石頑,識此希世彥。 -- 出自宋·蘇軾·自凈土步至功臣寺
- 門外山光馬亦驚,階前屐齒我先行。 -- 出自宋·蘇軾·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 謂是山中人,相望了不隔。 -- 出自宋·蘇軾·送運判朱朝奉入蜀七首
- 若逢山中友,問我歸何日。 -- 出自宋·蘇軾·送運判朱朝奉入蜀七首
- (謂涂山氏。 -- 出自宋·蘇軾·上巳日與二子迨過游涂山荊山記所見
- )荊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亂。 -- 出自宋·蘇軾·上巳日與二子迨過游涂山荊山記所見
- 取出山下,輒變色不復溫瑩。 -- 出自宋·蘇軾·上巳日與二子迨過游涂山荊山記所見
- 杖藜山谷間,狀類渤海龔。 -- 出自宋·蘇軾·和陶貧士七首
- 天目山前綠浸裙,碧瀾堂上看銜艫。 -- 出自宋·蘇軾·贈孫莘老七絕
- 寒盡山中無歷日,雨斜江上一漁蓑。 -- 出自宋·蘇軾·贈梁道人
- 對玉山人雖老矣,見恒河性故依然。 -- 出自宋·蘇軾·在彭城日與定國為九日黃樓之會今復以是日相
- 老去山林徒夢想,雨馀鐘鼓更清新。 -- 出自宋·蘇軾·贈清涼寺和長老
- 不用山僧導我前,自尋云外出山泉。 -- 出自宋·蘇軾·廣州蒲澗寺(地產菖蒲,十二節。相傳安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