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在第7個(gè)字的詩句
展在第七個(gè)字的詩句
- 任是春風(fēng)吹不展。困倚危樓。 -- 出自宋·秦觀·減字木蘭花·天涯舊恨
- 浮山若鵬蹲,忽展垂天羽。 -- 出自宋·蘇軾·白水山佛跡巖(羅浮之東麓也,在惠州東北二
- 用違其才志不展,坐與胥吏同疲勞。 -- 出自宋·蘇軾·送李公恕赴闕
- 詞源灩灩波頭展,清唱一聲巖谷滿。 -- 出自宋·蘇軾·次韻曹子方運(yùn)判雪中同游西湖
- 平生賞心事,施展十未一。 -- 出自唐·白居易·和寄樂天
- 舞時(shí)已覺愁眉展,醉后仍教笑口開。 -- 出自唐·白居易·劉蘇州寄釀酒糯米,李浙東寄楊柳枝舞衫,偶
- 江鋪滿槽水,帆展半檣風(fēng)。 -- 出自唐·白居易·江夜舟行
- 終身不曾到,唯展宅圖看。 -- 出自唐·白居易·題洛中第宅
- 東風(fēng)不解愁,偷展湘裙衩。 -- 出自清·納蘭性德·生查子
- 時(shí)尋一枕夢(mèng),閑展數(shù)行書。 -- 出自宋·陸游·即事
- 呼童取短檠,聊展舊書讀。 -- 出自宋·陸游·雨中作
- 路開知潦退,書展喜窗明。 -- 出自宋·陸游·喜晴
- 處士魁奇姿,必展平生志。 -- 出自唐·杜牧·送沈處士赴蘇州李中丞招以詩贈(zèng)行
- 且抽持板手,卻展小年書。 -- 出自唐·杜牧·自遣
- 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則個(gè)。 -- 出自宋·柳永·鶴沖天·閑窗漏永
- 銀塘靜、魚鱗簟展,煙岫翠、龜甲屏開。 -- 出自宋·柳永·其二
- 行藏欲語眉不展,互嘆別離心繾婘。 -- 出自宋·王安石·送李屯田守桂陽二首
-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 -- 出自清·曹雪芹·好了歌注
- 既參幕中畫,復(fù)展膝下歡。 -- 出自唐·岑參·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
- 相思難見面,時(shí)展尺書看。 -- 出自唐·岑參·虢州酬辛侍御見贈(zèng)
- 援毫無逃境,遂展千里眺。 -- 出自唐·王昌齡·觀江淮名勝圖
- 何當(dāng)同傅說,特展巨川材。 -- 出自唐·李嶠·舟
- 桃李香苞秋不展。 -- 出自宋·周邦彥·蝶戀花·美盼低迷情宛轉(zhuǎn)
- 兩眉愁、向誰舒展。 -- 出自宋·周邦彥·繞佛閣
- 象床穩(wěn),鴛衾謾展,浪翻紅縐。 -- 出自宋·周邦彥·花心動(dòng)·簾卷青樓
- --楊憑桃竹今已展,羽翣且從收。 -- 出自唐·顏真卿·與耿湋水亭詠風(fēng)聯(lián)句
- 商路雪開旗旆展,楚堤梅發(fā)驛亭春。 -- 出自唐·張籍·送李司空赴鎮(zhèn)襄陽
- 年少才高求自展,將身萬里赴軍門。 -- 出自唐·張籍·送侯判官赴廣州從軍
- 既摧棲日干,未展擎天力。 -- 出自唐·孟郊·衰松
- 寧知戎馬間,忽展平生懷。 -- 出自唐·高適·酬裴員外以詩代書
- 數(shù)卷蠹書棋處展,幾升菰米釣前炊。 -- 出自唐·皮日休·魯望春日多尋野景日休抱疾杜門因有是寄
- 渴雨芭蕉心不展,未春楊柳眼先青。 -- 出自宋·黃庭堅(jiān)·寄黃從善
- 暫憑開物手,來展濟(jì)時(shí)方。 -- 出自唐·羅隱·投浙東王大夫二十韻
- 乍分乍合勢(shì)開展,蒼煙被野風(fēng)騰騰。 -- 出自宋·蘇轍·和子瞻司竹監(jiān)燒葦園因獵園下
- 花添金鑿落,風(fēng)展玉東西。 -- 出自宋·朱敦儒·臨江仙·西子溪頭春到也
- 眼前明快眉間展。 -- 出自宋·朱敦儒·桃源憶故人·小園雨霽秋光轉(zhuǎn)
- 似知明日別,不展寸心開。 -- 出自明·王微·別窗下蕉
- 無限酬恩心未展,又將孤劍別從公。 -- 出自唐·司空?qǐng)D·頃年陪恩地赴甘棠之召感動(dòng)留題
- 幾葉小眉寒不展。 -- 出自宋·張先·蝶戀花·移得綠楊栽後院
- 翡帷翠幄看盡展,忘卻東風(fēng)簾戶。 -- 出自清·朱彝尊·瑤花 午夢(mèng)
- 綠鎖窗前湘簟展,終日風(fēng)清人寂。 -- 出自宋·趙佶·念奴嬌·雅懷素態(tài)
- 問芳悰、何時(shí)再展,翠釵難卜。 -- 出自宋·蔣捷·賀新郎·夢(mèng)冷黃金屋
- 偷把翠羅香被展。 -- 出自宋·蔣捷·蝶戀花·我愛荷花花最軟
- 柳雨一窩涼,再展開湘卷。 -- 出自宋·蔣捷·珍珠簾/真珠簾
- 江徼無虞才不展,銜杯終日詠離騷。 -- 出自唐·陳陶·贈(zèng)江南從事張侍郎(一作御)
- 頗符生肇學(xué),得展禽尚志。 -- 出自唐·權(quán)德輿·古人名詩
- 神馳勞舊國,顏展別殊方。 -- 出自唐·王灣·晚春詣蘇州敬贈(zèng)武員外
- 不比紅蕉心易展。 -- 出自宋·無名氏·減字木蘭花·嗇薇葉暗
- 才名高顯,于身展轉(zhuǎn)勞。 -- 出自宋·無名氏·梅花引·嵋山老
- 船背插旗風(fēng)自展,沙頭迎浪雪相排。 -- 出自宋·梅堯臣·依韻和杭州梅龍圖入淮見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