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在第10個(gè)字的詩句
寒在第一十個(gè)字的詩句
- 短城三面繞,淺水半篙寒。 -- 出自清·曾國藩·桂湖五首
- 空囊萬里客,斜月一床寒。 -- 出自宋·卞震·句
- 柴荊一壑蒼苔合,惟幸寒蟾夜夜臨。 -- 出自宋·陳普·中秋近愿晴
- 窮櫩豈暇賢明月,舉室寒衾喜有秋。 -- 出自宋·陳普·愿月得雨兼旬秋旸人望已切再和前韻
- 蒼蒼石穴五百里,炎熱寒涼一漢家。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下·諸葛孔明八首
- 先知老嫩辨精粗,又識寒酸與富腴。 -- 出自宋·陳普·學(xué)詩
- 梅花真鐵石,耐得許多寒。 -- 出自宋·陳普·德陽林梅麓太守挽章
- 同姿遠(yuǎn)岸遙生靄,一意寒江亦露洲。 -- 出自宋·陳普·雨霽山皆秋色
- 余腥用盡桐江水,重費(fèi)寒潭九曲流。 -- 出自宋·陳普·詠史上·揚(yáng)雄二首
- 巴云秋景薄,漢月夜光寒。 -- 出自宋·諶祜·句
- 江面春聲潮卷雪,湖心寒影月澄秋。 -- 出自宋·鄧林·江湖偉觀
- 從空放下從空看,徹骨寒來有幾人。 -- 出自宋·釋普度·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 六朝陳跡皆如夢,夜夜寒潮送月來。 -- 出自宋·釋斯植·金陵道上
- 江山隨望遠(yuǎn),星月近人寒。 -- 出自宋·釋斯植·題彭澤后人吟樓
- 潮落吳天遠(yuǎn),風(fēng)生夢澤寒。 -- 出自宋·釋斯植·吳中即事
- 無寒暑處報(bào)君知,不離寒時(shí)與熱時(shí)。 -- 出自宋·釋惟一·頌古三十六首
- 深秋云物冷,經(jīng)雨斗添寒。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滿目煙霞常作伴,方知寒暑易為春。 -- 出自宋·宋太宗·緣識
- 鶴骨巖巖混世間,不侵寒暑似童顏。 -- 出自宋·宋太宗·逍遙詠
- 漸無健思供吟筆,賴有寒光映客心。 -- 出自宋·楊時(shí)·潁昌西湖泛舟
- 安得晴云萬里開,依舊寒光浸虛碧。 -- 出自宋·楊時(shí)·岳陽書事
- 欲驅(qū)殘臘變春風(fēng),只有寒梅作選鋒。 -- 出自宋·楊時(shí)·渚宮觀梅寄康侯
- 秋行春令氣猶凝,柳曳寒絲軟蘸冰。 -- 出自宋·曾豐·義寧產(chǎn)莼菜中秋大熟副以六絕送楊伯子
- 簡霜凝處冷,奸膽落邊寒。 -- 出自宋·曾豐·寄殿院謝艮齋四首
- 繞處無非濕,終年不識寒。 -- 出自宋·曾豐·廣州二首
- 帝令來作金鼎和,趁得寒梅雪香蕊。 -- 出自宋·曾豐·壽陳龍圖
- 火氣之余金氣乘,嶺南寒暑獨(dú)無憑。 -- 出自宋·曾豐·五羊中秋熱未艾
- 得無縻歲月,終不補(bǔ)饑寒。 -- 出自宋·曾豐·羅子琳來就廣漕試予以檄出至西江峽口懷古感
- 數(shù)家煙火隔林塘,一樹寒花晚自香。 -- 出自明·陳憲章·歇馬大徑山
- 雪嶺孤松老,曹溪滴水寒。 -- 出自明·憨山大師·對月
- 夜深獨(dú)坐事枯禪,撥盡寒灰火不然。 -- 出自明·憨山大師·山居(七首)
- 寺靜秋吟好,林深夜坐寒。 -- 出自明·吳兆·秋日寺居柬王僧劭
- 珠旗明月色,玉佩曉霜寒。 -- 出自隋··郊廟歌辭·周郊祀樂章·治順樂
- 縞裙練帨照釵荊,霜竹寒松秀色并。 -- 出自宋·胡銓·和和靖八梅
- 梅開更得珠園去,紅粟寒梢試一探。 -- 出自宋·胡銓·傳示銀杏兼簡林謙之
- 風(fēng)簾一燭對殘花,薄霧寒籠翠袖紗。 -- 出自明·高啟·回文
- 不共鳧鸑宿,蒹葭夜夜寒。 -- 出自明·高啟·孤雁
- 雨多池館草毿毿,酒色寒銷舊舞衫。 -- 出自明·高啟·次韻春日謾興四首奉酬外舅達(dá)翁
- 似月驚朝見,生風(fēng)變夏寒。 -- 出自明·高啟·扇
- 今日空山僧自汲,一瓶寒供佛前花。 -- 出自明·高啟·姑蘇雜詠 吳王井(在靈巖山)
- 角聲未起大星低,夜靜寒營獨(dú)馬嘶。 -- 出自明·高啟·暫宿行營舟中二首
- 初來空中光尚濕,霜娥寒鬢風(fēng)旂嵒。 -- 出自明·高啟·中秋玩月張校理宅得南字
- 江頭碧草生未長,戰(zhàn)馬寒嘶龁殘莝。 -- 出自明·高啟·答余左司沈別駕元夕會飲城南之作時(shí)在圍中
- 雪明窗促曙,陽復(fù)座銷寒。 -- 出自明·高啟·冬至夜喜逢徐七
- 鳴雁雨中急,離人江上寒。 -- 出自明·高啟·送張羽后夜坐西齋
- 楓橋西望碧山微,寺對寒江獨(dú)掩扉。 -- 出自明·高啟·賦得寒山寺送別
- 渡頭西望足離情,晚水寒山雪后清。 -- 出自明·高啟·江上晚眺懷王著作
- 尋常不肯著,風(fēng)雪念兵寒。 -- 出自明·高啟·觀軍裝十詠·袍
- 夜深愁向湖邊立,為有寒鴻相并棲。 -- 出自明·高啟·湖上見月憶家兄
- 數(shù)聲裊裊復(fù)嗚嗚,散入寒云細(xì)欲無。 -- 出自明·高啟·客舍雨中聽江卿吹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