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在第10個字的詩句
天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
- 一章西奏拜仙曹,回馬天津北望勞。 -- 出自唐·許渾·十二月拜起居表回
- 胡沙望盡漢宮遠,月落天山聞一聲。 -- 出自唐·許渾·聽琵琶
- 山酒一卮歌一曲,漢家天子忌功臣。 -- 出自唐·許渾·題四老廟二首
- 花明御溝水,香暖禁城天。 -- 出自唐·楊巨源·春日奉獻圣壽無疆詞十首
- 瑤草秋殘仙圃在,彩云天遠鳳樓空。 -- 出自唐·楊巨源·酬于駙馬二首
- 河源收地心猶壯,笑向天西萬里霜。 -- 出自唐·楊巨源·述舊紀勛寄太原李光顏侍中二首
- 九回紆白浪,一半在青天。 -- 出自唐·楊巨源·同薛侍御登黎陽縣樓眺黃河
- 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 -- 出自唐·楊巨源·寄江州白司馬
- 花嶼高如浪,云峰遠似天。 -- 出自唐·楊巨源·春日送沈贊府歸潯陽覲叔父
- 政引風霜成物色,語回天地到陽和。 -- 出自唐·楊巨源·上裴中丞
- 影搖江海路,思結瀟湘天。 -- 出自唐·楊巨源·琴曲歌辭·別鶴
- 綺筵霜重旌旗滿,玉帳天清絲管聲。 -- 出自唐·楊巨源·和劉員外陪韓仆射野亭公宴
- 晴空素艷照霞新,香灑天風不到塵。 -- 出自唐·楊巨源·唐昌觀玉蕊花
- 始知清夏月,更勝艷陽天。 -- 出自唐·楊巨源·夏日裴尹員外西齋看花
- 惟有道情常自足,啟期天地易知恩。 -- 出自唐·楊巨源·送李舍人歸蘭陵里
- 長川終日碧潺湲,知道天河與地連。 -- 出自唐·高駢·渭川秋望寄右軍王特進
- 愚愛涼風來,明月正滿天。 -- 出自唐·元結·劉侍御月夜宴會
- 朝游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壇月邊宿。 -- 出自唐·李益·登天壇夜見海日
- 行聽漏聲云散后,遙聞天語月明中。 -- 出自唐·李益·月李舍人十兄遲明將至因話昨宵乘興聯句
- 猶當依遠樹,斷續欲窮天。 -- 出自唐·李益·水亭夜坐賦得曉霧
- 今來我訪舊,淚灑白云天。 -- 出自唐·李益·聞亡友王七嘉禾寺得素琴
- 水近沙連帳,程遙馬入天。 -- 出自唐·張喬·送河西從事
- 喬木帶涼蟬,來吟暑雨天。 -- 出自唐·張喬·題友人林齋
- 峭壁開中古,長河落半天。 -- 出自唐·張喬·送龍門令劉滄
- 砌木欹臨水,窗峰直倚天。 -- 出自唐·張喬·贈敬亭清越上人
-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 出自唐·崔涂·七夕
- 豈是將皆無上略,直疑天自棄蒼生。 -- 出自唐·崔涂·己亥歲感事
- 葉擁臨關路,霞明近海天。 -- 出自唐·崔涂·送僧歸江東(一作岐下送蒙上人歸天臺)
- 開門得初地,伏檻接諸天。 -- 出自唐·皇甫冉·奉和獨孤中丞游法華寺
- 不能隨爾臥芳洲,自念天機一何淺。 -- 出自唐·皇甫冉·雜言月洲歌送趙冽還襄陽
- 長在府中持白簡,豈知天畔有青山。 -- 出自唐·皇甫冉·李二侍御丹陽東去新亭
- 歷歷緣荒岸,溟溟入遠天。 -- 出自唐·皇甫冉·賦得海邊樹
- 雪峰明晚景,風雁急寒天。 -- 出自唐·皇甫冉·田家作
- 云開小有洞,日出大羅天。 -- 出自唐·皇甫冉·祭張公洞二首(一本作排律一首)
- 滿塞旌旗鎮上游,各分天子一方憂。 -- 出自唐·薛逢·感塞
- 九衢風景盡爭新,獨占天門近紫宸。 -- 出自唐·秦韜玉·天街
- 槐街勞白日,桂路在青天。 -- 出自唐·李頻·長安書情投知己
- 路險行沖雨,山高度隔天。 -- 出自唐·李頻·鄜州留別王從事
- 霜鬢持霜簡,朝天向雪天。 -- 出自唐·李頻·入朝遇雪
- 毒草通蠻徼,秋林近漏天。 -- 出自唐·李頻·眉州別李使君
- 別居云路拋三省,專掌天書在九重。 -- 出自唐·李頻·賀同年翰林從叔舍人知制誥
- 水國何遼曠,風波遂極天。 -- 出自唐·張說·岳州西城
- 靈池月滿直城隈,黻帳天臨御路開。 -- 出自唐·張說·侍宴隆慶池應制
- 獻圖開益地,張樂奏鈞天。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暇日與兄弟同游興慶宮作應制
- 未甘身世成虛老,大見天心卻太平。 -- 出自宋·王令·感憤
- 我留不肯去,以翼搏天天門開。 -- 出自宋·王令·春夢
- 功業嘗聞亦有時,可能天命出依違。 -- 出自宋·王令·奉寄崔伯易
- 飄風西來歲月晚,寒壓天面低不凹。 -- 出自宋·王令·寄王正叔
- 漢鼎重焱逆血熬,當時天子亦勤勞。 -- 出自宋·王令·讀東漢
- 秦崩晉代兮河覆山移,天顛地陷兮何有不知。 -- 出自宋·王令·桃源行送張頡仲舉歸武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