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在第2個字的詩句
原在第二個字的詩句
- 中原事業如江左,芳草何須怨六朝。 -- 出自清·納蘭性德·秣陵懷古
-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 -- 出自宋·程顥·郊行即事
-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 出自唐·張敬忠·邊詞
- 五原秋草綠,胡馬一何驕。 -- 出自唐·李白·塞上曲
-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 出自唐·馬戴·灞上秋居
- 屈原的名言名句 -- 出自·屈原·離騷
- “中原莫道無麟鳳,自是皇家結網疏。”全詩鑒賞 -- 出自··
- 平原君安在,科斗生古池。 -- 出自唐·李白·邯鄲南亭觀妓
- 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廟。 -- 出自唐·李白·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
- 屈原憔悴滯江潭,亭伯流離放遼海。 -- 出自唐·李白·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時凝弟在席
- 平原三千客,談笑盡豪英。 -- 出自唐·李白·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 秋原何處攜壺。 -- 出自宋·蘇軾·清平樂·清淮蜀汴
- 平原不似高陽傲。 -- 出自宋·蘇軾·木蘭花令
- 屈原已死今千載,滿船哀唱似當年。 -- 出自宋·蘇軾·竹枝歌
- 郊原雨初霽,春物有馀妍。 -- 出自宋·蘇軾·游鶴林招隱二首
- 九原不可傳,千古有余悲。 -- 出自宋·蘇軾·故李承誠之待制六丈挽詞
-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 出自宋·蘇軾·屈原塔?在忠州,原不當有塔于此,意者后人
- 中原北望在何許,但見落日低黃埃。 -- 出自宋·蘇軾·武昌西山
- 郊原雨初足,風日清且好。 -- 出自宋·蘇軾·過云龍山人張天驥
- ?中原北望無歸日,鄰火村舂自往還。 -- 出自宋·蘇軾·白鶴峰新居欲成夜過西鄰翟秀才二首
- 中原豈是無豪杰,天遣群雄殺晉人。 -- 出自宋·蘇軾·讀晉史
- 北原有兔老且白,年年養子秋食菽。 -- 出自宋·蘇軾·襄陽古樂府三首野鷹來
-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 -- 出自先秦·詩經·綿
-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 出自先秦·詩經·小宛
- 中原無書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 -- 出自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 中原有斗爭,況在狄與戎。 -- 出自唐·杜甫·前出塞九首
- 中原正格斗,后會何緣由。 -- 出自唐·杜甫·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
- 中原有兄弟,萬里正含情。 -- 出自唐·杜甫·村夜
- 鴒原荒宿草,鳳沼接亨衢。 -- 出自唐·杜甫·贈韋左丞丈濟
- 五原空壁壘,八水散風濤。 -- 出自唐·杜甫·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
- 中原格斗且未歸,應結茅齋看青壁。 -- 出自唐·杜甫·閬山歌
- 中原戎馬盛,遠道素書稀。 -- 出自唐·杜甫·登舟將適漢陽
- 中原未解兵,吾得終疏放。 -- 出自唐·杜甫·次晚洲
- 中原有驅除,隱忍用此物。 -- 出自唐·杜甫·留花門
- 平原獨憔悴,農力廢耕桑。 -- 出自唐·杜甫·又上后園山腳
- 中原消息斷,黃屋今安否。 -- 出自唐·杜甫·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諸公,得
- 中原何慘黷,馀孽尚縱橫。 -- 出自唐·杜甫·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郭
- 太原一男子,自顧庸且鄙。 -- 出自唐·白居易·長慶二年七月自中書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藍溪
- 太原毯澀毳縷硬,蜀都褥薄錦花冷。 -- 出自唐·白居易·紅線毯
- 涼原鄉井不得見,胡地妻兒虛棄捐。 -- 出自唐·白居易·縛戎人-達窮民之情也
-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爭能爾不如。 -- 出自唐·白居易·胡旋女-戒近習也
- 華原磬,華原磬,古人不聽今人聽。 -- 出自唐·白居易·華原磬-刺樂工非其人也
- 華原磬與泗濱石,清濁兩聲誰得知。 -- 出自唐·白居易·華原磬-刺樂工非其人也
- 屈原收淚夜,蘇武斷腸時。 -- 出自唐·白居易·聽蘆管
- 平原見峰首。 -- 出自唐·王維·晦日游大理韋卿城南別業四聲依次用各六韻
- 平原思令弟,康樂謝賢昆。 -- 出自唐·王維·和陳監四郎秋雨中思從弟據
- 平原草枯矣,重陽后,黃葉樹騷騷。 -- 出自清·納蘭性德·風流子 秋郊射獵
- 中原形勝關河在,列圣憂勤德澤深。 -- 出自宋·陸游·秋思
-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 出自宋·陸游·關山月
- 中原遂乖隔,北望每傷悲。 -- 出自宋·陸游·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