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第8個(gè)字的詩句
十在第八個(gè)字的詩句
- 不然東山車,穩(wěn)載十眉女。 -- 出自宋·陳造·張丞見和次韻答之
- 三熏誰定分膏馥,十襲吾方守詛盟。 -- 出自宋·陳造·再次韻送張守
- 道裝人映醉中姝,十二分行儼翠裾。 -- 出自宋·陳造·景安和章來再次韻謝設(shè)醴四首
- 因君細(xì)數(shù)登龍日,十九年前入幕賓。 -- 出自宋·陳造·泛湖十絕句
- 高才萬夫敵,馀事十全醫(yī)。 -- 出自宋·陳造·謝陳夢(mèng)錫詩卷二首
- 陂行欲盡山崛起,十數(shù)人家住山觜。 -- 出自宋·陳造·高頭市
- 相逢各吳語,知識(shí)十三四。 -- 出自宋·陳造·邵伯阻風(fēng)小泊贈(zèng)送行諸公
- 盍自留供鳳尾諾,十吏卷舒看飛動(dòng)。 -- 出自宋·陳造·謝高機(jī)宜惠紙
- 平生松隱賦,回首十年遲。 -- 出自宋·陳造·仁于庵
- 相從文字樂,悔作十年遲。 -- 出自宋·陳造·次韻章宰
- 默對(duì)八窗靜,不但十年種。 -- 出自宋·陳造·題張仲思孝友堂
- 時(shí)賢或興懷,僅費(fèi)十夫力。 -- 出自宋·陳造·奔牛堰
- 嘆聚散悲歡,歲常十五。 -- 出自宋·方千里·瑣窗寒·燕子池塘
- 上通三重階,下蔭十二衢。 -- 出自宋·吳泳·擬西北有高樓
- 一節(jié)以趨何簡(jiǎn)易,十年不調(diào)轉(zhuǎn)光明。 -- 出自宋·吳泳·壽周提刑二首
- 氈帳三千里,蜂屯十萬夫。 -- 出自宋·吳泳·塞下
- 三年長(zhǎng)別不一見,十事欲言還九休。 -- 出自宋·吳泳·送洪司令赴闕
- 三千儒服鴛兼鷺,十萬犀兵虎與貔。 -- 出自宋·晁端禮·鷓鴣天·壁水溶溶漾碧漪
- 明年小期集,請(qǐng)看十廬鞭。 -- 出自宋·呂希純·見學(xué)院諸生作詩因和
- 今年不及去年秋,十頃曾無半畝收。 -- 出自宋·陳瓘·題假面鋪
- 萬家燈火春風(fēng)陌,十里綺羅明月天。 -- 出自宋·邵伯溫·元夕
- 臨川先生久知己,十年執(zhí)政居公臺(tái)。 -- 出自宋·李廌·題郭功甫詩卷
- 平生所聞任定祖,十年堅(jiān)臥巖壑幽。 -- 出自宋·阮閱·任元受耿時(shí)舉有和篇謹(jǐn)用韻寫寄
- 莫道一生甘淡薄,十年前亦為春狂。 -- 出自宋·李新·春閒戲書三首
- 行舟牽挽由來有,十倍青衿折楊柳。 -- 出自宋·李新·送吳使君
- 無端驚耳西江漲,十里雄聲學(xué)海潮。 -- 出自宋·李新·自西懸趨南鄭道中雜詠三首
- 數(shù)朵幽香和月暗,十分歸意為春留。 -- 出自宋·惠洪·浣溪沙
- 密林崇岫往留連,十載官非上士班。 -- 出自宋·張繼先·玩月悠然堂
- 籠紗蜜炬照飛霰,十二玉樓人未眠。 -- 出自宋·曹組·夜歸曲
- 云陽山高湘水綠,十年不見勞心目。 -- 出自宋·李祁·題朱澤民山水
- 臨行翻恨君恩雜,十二金釵淚總流。 -- 出自宋·韓駒·九絕為亞卿作
- 驅(qū)車宵濟(jì)盧河去,十里荷花待入?yún)恰? -- 出自宋·洪皓·次韻朱少章潭雷鋒馬上口占
- 三疊青山老竹杖,十年明月故人家。 -- 出自宋·洪皓·題趙知德所居
- 羑河依舊羑城空,十畝頹基象四墉。 -- 出自宋·洪皓·羑里廟
- 一切有為皆妄幻,十方無礙足浮游。 -- 出自宋·鄭剛中·義榮見示禪月山居詩盥讀數(shù)過六根灑然但余素
- 我更得祖壽,尚有十年活。 -- 出自宋·鄭剛中·良嗣壬申年來為生朝壽作一詩答之
- 余生苦嗜古,葺漢十載逾。 -- 出自宋·鄭剛中·憶書
- 在處拔其尤,可但十得五。 -- 出自宋·鄭剛中·類試院放榜眾論以得士為慶作古詩一章呈詳定
- 人品相懸定幾分,十年高臥赤城云。 -- 出自宋·王灼·和唐山叟所贈(zèng)三詩
- 今代堂堂有魏公,十方三際指揮中。 -- 出自宋·王灼·投秦太師
- 至今西南推望剎,十世說法云仍孫。 -- 出自宋·王灼·大隋山
- 禮足受半偈,安坐十年參。 -- 出自宋·王灼·送緣庵主
- 云斷處、兩山之間,十萬瑯玕環(huán)翠羽。 -- 出自宋·李彌遜·三段子/寶鼎現(xiàn)
- 季子論才到履絇,十年不調(diào)可憐渠。 -- 出自宋·李彌遜·次韻郎中弟見寄
- 竹林縱有鳥飛路,十日不聞鶗鴃聲。 -- 出自宋·李彌遜·久雨二首
- 驊騮懼捐充,未數(shù)十駕駑。 -- 出自宋·李彌遜·自毗陵與兄弟避地南來約為連江之歸中涂各以
- 問焉一得三,疑者十居九。 -- 出自宋·李彌遜·次韻劉寬夫題學(xué)士進(jìn)此庵
- 歸來結(jié)屋清江干,十十五五窗巖巒。 -- 出自宋·李彌遜·寄題向伯恭侍郎企疏堂
- 小渚云生夜深月,十分秋思五湖間。 -- 出自宋·李彌遜·史德夫作渚云亭蘇養(yǎng)直有詩余初未識(shí)蘇次共韻
- 子如揪柏桑,那有十圍杙。 -- 出自宋·李彌遜·送王三十六機(jī)宜召赴行在
“十”同音字
- 呞
- 姼
- 徥
- 恀
- 栻
- 觢
- 飾
- 石
- 眡
- 適
- 適
- 拾
- 氏
- 榁
- 蝕
- 釃
- 釃
- 濕
- 溼
- 濕
- 示
- 釶
- 鉇
- 鍦
- 什
- 世
- 丗
- 乨
- 亊
- 事
- 仕
- 佦
- 使
- 侍
- 兘
- 冟
- 勢(shì)
- 勢(shì)
- 十
- 卋
- 史
- 呩
- 嗜
- 噬
- 塒
- 塒
- 士
- 失
- 奭
- 始
- 嬕
- 實(shí)
- 実
- 室
- 宩
- 寔
- 實(shí)
- 尸
- 屍
- 屎
- 峕
- 崼
- 嵵
- 市
- 師
- 師
- 式
- 弒
- 弒
- 忕
- 恃
- 戺
- 拭
- 揓
- 施
- 時(shí)
- 旹
- 是
- 昰
- 時(shí)
- 枾
- 柹
- 柿
- 榯
- 浉
- 湜
- 湤
- 溡
- 溮
- 澨
- 炻
- 烒
- 煶
- 獅
- 獅
- 瑡
- 眂
- 眎
- 睗
- 矢
- 礻
- 祏
- 竍
- 笶
- 筮
- 箷
- 簭
- 籂
- 絁
- 舐
- 舓
- 蒔
- 葹
- 蒒
- 蒔
- 蓍
- 虱
- 蝕
- 蝨
- 螫
- 褷
- 襫
- 襹
- 視
- 視
- 試
- 詩
- 誓
- 諟
- 諡
- 謚
- 識(shí)
- 識(shí)
- 試
- 詩
- 謚
- 豕
- 貰
- 貰
- 軾
- 軾
- 辻
- 逝
- 遈
- 遾
- 邿
- 釈
- 釋
- 釋
- 鈰
- 鉂
- 鉃
- 鉐
- 鉽
- 銴
- 鈰
- 食
- 飠
- 餙
- 餝
- 饣
- 飾
- 駛
- 駛
- 鮖
- 鯴
- 鰘
- 鰤
- 鲺
- 鳲
- 鳾
- 鶳
- 鸤
- 鼫
- 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𠀍
- 𠁱
- 𠂕
- 𠃭
- 𠓡
- 𢂑
- 𢻱
- 𥐘
- 𥼶
- 𦳊
- 𧐂
- 𩢲
- 𩰢
- 𪀦
- 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