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第6個字的詩句
十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千夫挽一木,十步八九休。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聞子瞻將如終南太平宮溪堂讀書
- 我行得所嗜,十日忘家宅。 -- 出自宋·蘇軾·宿望湖樓再和
- 此墨足支三十年,但恐風霜侵發齒。 -- 出自宋·蘇軾·次韻答舒教授觀余所藏墨
- 一色杏花紅十里,新郎君去馬如飛。 -- 出自宋·蘇軾·送蜀人張師厚赴殿試二首
- (吾州同年友十三人,今存者六人而已,故有琴上星、圖中鶴之語。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送家退翁知懷安軍
- 山高惜人力,十步輒一憩。 -- 出自宋·蘇軾·塵外亭
- 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馬如飛。 -- 出自宋·蘇軾·送蜀人張師厚赴殿試二首
- 縣有官竹園,十數里不絕。 -- 出自宋·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
- 下山而西行十數里,南入黑水谷,谷中有潭名仙游潭。 -- 出自宋·蘇軾·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
- 何以累君子,十萬貧與羸。 -- 出自宋·蘇軾·和孔郎中荊林馬上見寄
- 太白詩云:“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復。 -- 出自宋·蘇軾·和李太白(并敘〔四庫原收有太白全詩,今刪
- 白發蒼顏五十三,家人強遣試春衫。 -- 出自宋·蘇軾·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齋三首
- 先生年來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門。 -- 出自宋·蘇軾·花落復次前韻
- ?子由明年六十。 -- 出自宋·蘇軾·次韻子由月季花再生
- 潛山隱君七十四,紺瞳綠發方謝事。 -- 出自宋·蘇軾·贈仲素寺丞致仕歸隱潛山
- 可憐公子持十牛,海上三年竟何得。 -- 出自宋·蘇軾·贈李AA42彥威秀才
- 道義偶相契,十年同去住。 -- 出自宋·蘇軾·和郭功父韻送芝道人游隱靜
- 大千一息八十返,笑厲東海騎鯨魚。 -- 出自宋·蘇軾·送楊杰
- 春夢屢尋湖十頃,家書新報橘千頭。 -- 出自宋·蘇軾·次韻黃魯直寄題郭明父府推潁州西齋二首
- 老李威名八十年,壁間精悍見遺顏。 -- 出自宋·蘇軾·次韻王雄州還朝留別
- 棄書事君四十年,仕不顧留書繞纏。 -- 出自宋·蘇軾·夜夢?并引?
- 庚辰歲六月十七日,遷于合浦,復過之。 -- 出自宋·蘇軾·泂酌亭詩?并引?
- 試問高吟三十韻,?俗云檢驗死秀才衣帶上,有詩三十韻。 -- 出自宋·蘇軾·趙成伯家有姝麗仆忝鄉人不肯開樽徒吟春雪謹
- 我為乃翁留十日,掣電一歡何足恃。 -- 出自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
- 入門所見夥,十步九移目。 -- 出自宋·蘇軾·李氏園(李茂貞園也,今為王氏所有。)
- 有子曰丑廝,十二行操瓢。 -- 出自宋·蘇軾·劉丑廝詩
- 仙人一去五十年,花老室空誰作主。 -- 出自宋·蘇軾·和蔡景繁海州石室
- 慚愧章先生,十日坐空館。 -- 出自宋·蘇軾·和頓教授見寄用除夜韻
- 與子皆去國,十年天一隅。 -- 出自宋·蘇軾·次韻和劉貢父登黃樓見寄并寄子由二首
- 棄書事君四十年,仕不顧劉書繞纏。 -- 出自宋·蘇軾·夜夢
- 念子無吏責,十日勤征鞍。 -- 出自宋·蘇軾·次韻陳履常張公龍潭
- 更有方瞳八十一,奮衣矍鑠走山中。 -- 出自宋·蘇軾·子玉以詩見邀同刁丈游金山
- 師住此山三十年,妙語應須得山骨。 -- 出自宋·蘇軾·送淵師歸徑山
- 寄與維摩三十顆,不知薝卜是余香。 -- 出自宋·蘇軾·戲答王都尉傳柑
- 惡業相纏五十年,常行八棒十三禪。 -- 出自宋·蘇軾·南華老師示四韻,事忙,姑以一偈答之
- 共成一百七十歲,各飲三萬六千觴。 -- 出自宋·蘇軾·贈張刁二老
- 驍將新除三十六,精兵共領五千都。 -- 出自宋·蘇軾·贈青濰將謝承制
- 細思種薤五十本,大勝取禾三百廛。 -- 出自宋·蘇軾·次韻段縫見贈
- .庚辰八月二十八日,劉幾仲餞飲東坡。 -- 出自宋·蘇軾·瓶笙詩?并引?
- 徐州城東二十里,有石潭。 -- 出自宋·蘇軾·起伏龍行(并敘)
- 四鄰戒莫犯,十畝森似束。 -- 出自宋·蘇軾·過建昌李野夫公擇故居
- 至岐亭北二十五里山上,有白馬青蓋來迎者,則余故人陳慥季常也,為留五日,賦詩一篇而去。 -- 出自宋·蘇軾·岐亭五首(并敘)
- 可元既死二十余年,而君子世昌之婦,夢可元入其室,生子曰得柔,小名蜀孫。 -- 出自宋·蘇軾·贈李道士(并敘)
- 吾紹圣元年十月二日至惠州,寓合江樓,是月十八日遷于嘉祐寺。 -- 出自宋·蘇軾·遷居(有引)
- 一夢愔愔四十秋,古人不死終未休。 -- 出自宋·蘇軾·柏家渡?此詩為沈遼作?
- 三年無所愧,十口今同歸。 -- 出自宋·蘇軾·和陶王撫軍座送客再送張中。
- 九月筑場圃,十月納禾稼。 -- 出自先秦·詩經·七月
-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 出自先秦·詩經·東山
- 老妻寄異縣,十口隔風雪。 -- 出自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 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 出自唐·杜甫·古柏行
“十”同音字
- 呞
- 姼
- 徥
- 恀
- 栻
- 觢
- 飾
- 石
- 眡
- 適
- 適
- 拾
- 氏
- 榁
- 蝕
- 釃
- 釃
- 濕
- 溼
- 濕
- 示
- 釶
- 鉇
- 鍦
- 什
- 世
- 丗
- 乨
- 亊
- 事
- 仕
- 佦
- 使
- 侍
- 兘
- 冟
- 勢
- 勢
- 十
- 卋
- 史
- 呩
- 嗜
- 噬
- 塒
- 塒
- 士
- 失
- 奭
- 始
- 嬕
- 實
- 実
- 室
- 宩
- 寔
- 實
- 尸
- 屍
- 屎
- 峕
- 崼
- 嵵
- 市
- 師
- 師
- 式
- 弒
- 弒
- 忕
- 恃
- 戺
- 拭
- 揓
- 施
- 時
- 旹
- 是
- 昰
- 時
- 枾
- 柹
- 柿
- 榯
- 浉
- 湜
- 湤
- 溡
- 溮
- 澨
- 炻
- 烒
- 煶
- 獅
- 獅
- 瑡
- 眂
- 眎
- 睗
- 矢
- 礻
- 祏
- 秲
- 竍
- 笶
- 筮
- 箷
- 簭
- 籂
- 絁
- 舐
- 舓
- 蒔
- 葹
- 蒒
- 蒔
- 蓍
- 虱
- 蝕
- 蝨
- 螫
- 褷
- 襫
- 襹
- 視
- 視
- 試
- 詩
- 誓
- 諟
- 諡
- 謚
- 識
- 識
- 試
- 詩
- 謚
- 豕
- 貰
- 貰
- 軾
- 軾
- 辻
- 逝
- 遈
- 遾
- 邿
- 釈
- 釋
- 釋
- 鈰
- 鉂
- 鉃
- 鉐
- 鉽
- 銴
- 鈰
- 食
- 飠
- 餙
- 餝
- 饣
- 飾
- 駛
- 駛
- 鮖
- 鯴
- 鰘
- 鰣
- 鰤
- 鰣
- 鲺
- 鳲
- 鳾
- 鶳
- 鸤
- 鼫
- 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𠀍
- 𠁱
- 𠂕
- 𠃭
- 𠓡
- 𢂑
- 𢻱
- 𥐘
- 𥼶
- 𦳊
- 𧐂
- 𩢲
- 𩰢
- 𪀦
- 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