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第3個(gè)字的詩句
十在第三個(gè)字的詩句
- 里閭十家聚,往往半理土。 -- 出自宋·陳宓·延平次鄭粹答田父詞韻
- 一覽十行俱默誦,三更殘卷尚朱箋。 -- 出自宋·陳宓·謝傅監(jiān)倉
- 朅來十日佳眠食,為愛溪山似客清。 -- 出自宋·陳宓·和王主簿
- 三朝十國錫封頻,八帙華齡歲律新。 -- 出自宋·陳宓·壽龔國太
- 忽逾十五里,風(fēng)雨送歸躅。 -- 出自宋·陳宓·同鄭寺丞登西瀑
- 淮岱十年多盜賊,誰知一半是官軍。 -- 出自宋·陳某·偶成
- 聞君十載棲長安,焉能斂翼縈巖巒。 -- 出自宋·陳尚文·題江國錄先生石室
- 材產(chǎn)十州資構(gòu)廈,泉分?jǐn)?shù)邑潤耕農(nóng)。 -- 出自宋·陳網(wǎng)·留題霍山應(yīng)圣公廟
- 平湖十頃開,風(fēng)漪綠荷翻。 -- 出自宋·陳文蔚·和胡應(yīng)祥游石進(jìn)韻
- 云屯十萬眾,守衛(wèi)以人力。 -- 出自宋·陳文蔚·石潭道中追賦大江
- 須教十二時(shí),此心無不在。 -- 出自宋·陳文蔚·責(zé)己
- 芳園十畝面東開,春色知從此地來。 -- 出自宋·陳文蔚·趙湖州東園雜詠和人韻·先春堂
- 仙人十二樓,緲緲垂重環(huán)。 -- 出自宋·陳洵直·九鎖步虛詞·第一天關(guān)鎖
- 又拚十日作山行,去路一程高一程。 -- 出自宋·陳巖·訪山亭
- 還了十方行腳債,卻來山頂放圓光。 -- 出自宋·陳巖·高僧石
- 一別十八年,再見復(fù)在此。 -- 出自宋·陳有聲·重修圣濟(jì)院
- 木種十年計(jì),苓培千歲根。 -- 出自宋·陳元晉·帥節(jié)留先生兩年粵服氓獠安之一日疏十宜欲袖
- 春風(fēng)十里東山云,一局寒楸晚空碧。 -- 出自宋·陳宗道·題謝氏西谷
- 寥寥十翼后,學(xué)易孰遠(yuǎn)過。 -- 出自宋·程遇孫·□□庚午春之七日前成都通川陵陽程遇孫艤東
- 滄海十洲人不到,丹砂九轉(zhuǎn)世空傳。 -- 出自宋·崔存·為張莘疇題玉虛道院
- 筍輿十里青松路,高卷蒙紗遡晚涼。 -- 出自宋·崔鶠·績溪道中三首
- 舒郎十八白眉長,四海龍門有明父。 -- 出自宋·戴表元·積雨小齋喜袁太初舒叔恭兩生至
- 寒窗十載江湖夢,夜月三更風(fēng)露秋。 -- 出自宋·鄧深·答莊權(quán)之
- 茅茨十九漏如澠,誰知華堂醉歌舞。 -- 出自宋·鄧忠臣·初伏大雨戲呈無咎四首
- 青松十里嵩源路,醉倒仙臺是樂丘。 -- 出自宋·董居誼·靈仙觀和危驪塘韻
- 緹巾十襲不妄觀,碑字三縑何足擬。 -- 出自宋·董瞿老·黃彥與從無逸求妻埋銘以研謝之無逸邀予作歌
- 汴河十里垂楊柳,何似松陰數(shù)畝田。 -- 出自宋·董樸·保應(yīng)廟
- 囘首十年間,坐令肝膽裂。 -- 出自宋·杜范·送子謹(jǐn)叔
- 俯仰十年間,轉(zhuǎn)足幾顛躓。 -- 出自宋·杜范·送石宰
- 去城十里南郊外,突兀老梅余十輩。 -- 出自宋·杜謹(jǐn)言·梅林分韻得舊字
- 瞿唐十里暗,滟滪一邱偏。 -- 出自宋·杜曾·峽山古調(diào)
- 東川十五郡,連年歲不豐。 -- 出自宋·度正·送新四川茶馬
- 煙嵐十里光,松桂四時(shí)色。 -- 出自宋·范師道·天平山
- 歷官十五考,敘階與樂儔。 -- 出自宋·范質(zhì)·誡兒侄八百字
- 颙颙十目窺,齪齪千人指。 -- 出自宋·范質(zhì)·誡兒侄八百字
- 胭脂十二萬風(fēng)塵,一樣胞胎父母身。 -- 出自宋·方逢辰·問天
- 頃田十萬銀裹封,東皇未肯開冶鎔。 -- 出自宋·方逢振·庚寅人日雨夕大雷電激而成雹陽專而陰不勝寒
- 閱時(shí)十二朔,暄涼更韭瓜。 -- 出自宋·方回·秋晚雜書三十首
- 昏昏十日醉,炯炯一夕醒。 -- 出自宋·方回·秋晚雜書三十首
- 百八十五變,剛爻可舍諸。 -- 出自宋·方回·大衍易吟四十首
- 高堂十七篇,豈不存喪儀。 -- 出自宋·方回·西齋秋感二十首
- 濂洛十七家,一貫六十四。 -- 出自宋·方回·學(xué)詩吟十首
- 比彭十不一,聘轍半九州。 -- 出自宋·方回·次韻汪以南閒居漫吟十首
- 人間十萬戶,難得一詩家。 -- 出自宋·方回·治圃雜書二十首
- 大谷十二俞,孰砭斯民瘉。 -- 出自宋·方回·讀素問十六首
- 夏前十日嘗新麥,政是江南最好時(shí)。 -- 出自宋·方回·春晚雜興十二首
- 休官十六載,此計(jì)未全疏。 -- 出自宋·方回·丙申重九前后得今日都無病一句成十首
- 休官十六載,不報(bào)破家讎。 -- 出自宋·方回·七十翁五言十首
- 更許十年活,漁磯破幾蓑。 -- 出自宋·方回·七十翁五言十首
- 百歲十分已過八,只消無事守窮閒。 -- 出自宋·方回·立夏五首
“十”同音字
- 呞
- 姼
- 徥
- 恀
- 栻
- 觢
- 飾
- 石
- 眡
- 適
- 適
- 拾
- 氏
- 榁
- 蝕
- 釃
- 釃
- 濕
- 溼
- 濕
- 示
- 釶
- 鉇
- 鍦
- 什
- 世
- 丗
- 乨
- 亊
- 事
- 仕
- 佦
- 使
- 侍
- 兘
- 冟
- 勢
- 勢
- 十
- 卋
- 史
- 呩
- 嗜
- 噬
- 塒
- 塒
- 士
- 失
- 奭
- 始
- 嬕
- 實(shí)
- 実
- 室
- 宩
- 寔
- 實(shí)
- 尸
- 屍
- 屎
- 峕
- 崼
- 嵵
- 市
- 師
- 師
- 式
- 弒
- 弒
- 忕
- 恃
- 戺
- 拭
- 揓
- 施
- 時(shí)
- 旹
- 是
- 昰
- 時(shí)
- 枾
- 柹
- 柿
- 榯
- 浉
- 湜
- 湤
- 溡
- 溮
- 澨
- 炻
- 烒
- 煶
- 獅
- 獅
- 瑡
- 眂
- 眎
- 睗
- 矢
- 礻
- 祏
- 秲
- 竍
- 笶
- 筮
- 箷
- 簭
- 籂
- 絁
- 舐
- 舓
- 蒔
- 葹
- 蒒
- 蒔
- 蓍
- 虱
- 蝕
- 蝨
- 螫
- 褷
- 襫
- 襹
- 視
- 視
- 試
- 詩
- 誓
- 諟
- 諡
- 謚
- 識
- 識
- 試
- 詩
- 謚
- 豕
- 貰
- 貰
- 軾
- 軾
- 辻
- 逝
- 遈
- 遾
- 邿
- 釈
- 釋
- 釋
- 鈰
- 鉂
- 鉃
- 鉐
- 鉽
- 銴
- 鈰
- 食
- 飠
- 餙
- 餝
- 饣
- 飾
- 駛
- 駛
- 鮖
- 鯴
- 鰘
- 鰤
- 鲺
- 鳲
- 鳾
- 鶳
- 鸤
- 鼫
- 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𠀍
- 𠁱
- 𠂕
- 𠃭
- 𠓡
- 𢂑
- 𢻱
- 𥐘
- 𥼶
- 𦳊
- 𧐂
- 𩢲
- 𩰢
- 𪀦
- 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