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第3個字的詩句
十在第三個字的詩句
- 兒童十日報日斗,前夜妖蟆生燧光。 -- 出自元·楊維楨·書錢唐七月廿三日事(至正丙申)
- 入山十里清涼國,三百樓臺迤邐開。 -- 出自元·楊維楨·嬉春體(五首。錢塘湖上作。一云“賦俏唐體
- 皇帝十有二載秋七月,紅兇西來寇西浙。 -- 出自元·楊維楨·鐵槍封萬戶至正壬辰七月二十日破賊于杭余嘗
- 躍馬十年銷髀肉,還游一債償難徹。 -- 出自元·姚燧·滿江紅 送張子正廣西宣慰司都事
- 甚六十四歲,出持使節,八千余里,來駐征驂。 -- 出自元·張翥·沁園春 泉南初度,伯時將北歸,諸友宴次,
- 闌干十二東風外,春藏畫樓鴛瑣。 -- 出自元·張翥·齊天樂 夜宴楊元誠山樓,送陳子敬之三山,
- 腸斷十二臺空。 -- 出自元·張翥·春從天上來 廣陵冬夜,與松云子論五音二變
- 寶樓十二玲瓏,仙家只在云間住。 -- 出自元·張翥·水龍吟 次韻王本中賦樓子芍藥
- 兒年十五六,女大亦可笄。 -- 出自元·趙孟頫·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
- 團營十萬更精猛,嗚呼耗減今無半。 -- 出自明·何景明·點兵行
- 鄱陽十日路斷截,廬山百姓啼寒餓。 -- 出自明·李夢陽·豆踠行
- 沿邊十城九城閉,賀蘭之山安在哉? -- 出自明·李夢陽·胡馬來再贈陳子
- 駪々十二閑,駑馬??喽唷? -- 出自明·李攀龍·答寄俞仲蔚
- 盤陀十二驛,驛驛似西川。 -- 出自明·王世貞·太原道中書事二首
- 義旗十萬橫江起,忽有長虹穿賊壘。 -- 出自明·王世貞·過固始許忠節公祠
- 生年十五棹能開,那怕瞿唐滟滪堆。 -- 出自明·王叔承·竹枝詞十二首
- 年二十而夫死,以姑在,不從死,許身以節,事其姑良孝。 -- 出自明·王叔承·董節婦
- 金釵十二,珠履三千,凄涼萬載。 -- 出自明·夏完淳·燭影搖紅·辜負天工
- 萬歷十八年十二月之朔,百舌聲聲叫如昨。 -- 出自明·徐渭·十月望十二月朔百舌群鳴連日臘朔之夜雷電徹
- 何為十一月,徹曉殷殷令人驚。 -- 出自明·徐渭·十月望十二月朔百舌群鳴連日臘朔之夜雷電徹
- 十月十一月,連月苦大水。 -- 出自明·徐渭·十月望十二月朔百舌群鳴連日臘朔之夜雷電徹
- 信知十說九是詭,不飲不啖拚已矣。 -- 出自明·徐渭·十月望十二月朔百舌群鳴連日臘朔之夜雷電徹
- 一日十拔九摩挲,鞘影鱗鱗入向河。 -- 出自明·徐渭·沈叔子解番刀為贈二首
- 橫街十丈滑如油,短驢難踏轉生愁。 -- 出自明·徐渭·谷日大雪口號二首(客南京)
- 平川十里人歸晚,無數牛羊一笛風。 -- 出自明·楊基·春草
- 小樓十日聽雨臥,春云作團拂簾過。 -- 出自明·楊基·春愁曲
- 軟紅十里平如掌,馬蹄踏沙輕不響。 -- 出自明·楊基·球場曲
- 湖邊十里翠裙腰,盡是看花醉眠處。 -- 出自明·楊基·宜秋軒梅
- 相期十二樓前月,剩看花燈萬點紅。 -- 出自明·楊基·癸丑元日
- 學之十二年,書劍兩不成。 -- 出自明·楊基·感懷(十四首)
- 朱簾十二曉開齊,正值千山鳥飛絕。 -- 出自明·楊基·金陵對雪用蘇長公聚星堂禁體韻
- 五風十雨樂歲,東皋西崦人家。 -- 出自明·楊慎·歸田四詠為憲副卞蘇溪賦(卞名□)
- 不知十月江寒重,陡覺三更布被輕。 -- 出自清·查慎行·寒夜次潘岷原韻
- 聞道十分消瘦,為我兩番磨折。 -- 出自清·蔣士銓·水調歌頭·偶為共命鳥
- 小兒十一隨父耕,深林有虎斑毛成。 -- 出自清·毛奇齡·打虎兒行
- 受書十日九逃學,恨不先生命牧牛。 -- 出自清·宋湘·憶少年
- 不讀十年書。 -- 出自清·張惠言·水調歌頭·今日非昨日
- 寄君十八韻,思拙愧新奇。 -- 出自宋·李從善·薔薇詩一首十八韻,呈東海侍郎徐鉉
- 寄君十八韻,思拙媿新奇。 -- 出自宋·李從善·薔薇詩一首十八韻呈東海侍郎徐鉉
- 第三十三卷 -- 出自唐·褚亮·句(贈杜侍御)
- 指如十挺墨,耳似兩張匙。 -- 出自唐·蘇颋·句
- 第七十五卷 -- 出自唐·蘇颋·句
- 第七十四卷 -- 出自唐·蘇颋·九月九日望蜀臺
- 第七十七卷 -- 出自唐·徐彥伯·石淙
- 秦娥十四五,面白于指爪。 -- 出自唐·劉駕·秦娥
- 日開十二門,自是無歸計。 -- 出自唐·于濆·思歸引
- 峨峨十二峰,永作妖鬼鄉。 -- 出自唐·于濆·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巫山高
- 偶別十年成瞬息,欲來千里阻刀兵。 -- 出自唐·齊己·憶東林因送二生歸
- 終尋十八高人去,共坐蒼崖養圣胎。 -- 出自唐·齊己·寄南岳諸道友
- 八月十五夜,比并不可雙。 -- 出自唐·盧仝·月蝕詩
“十”同音字
- 呞
- 姼
- 徥
- 恀
- 栻
- 觢
- 飾
- 石
- 眡
- 適
- 適
- 拾
- 氏
- 榁
- 蝕
- 釃
- 釃
- 濕
- 溼
- 濕
- 示
- 釶
- 鉇
- 鍦
- 什
- 世
- 丗
- 乨
- 亊
- 事
- 仕
- 佦
- 使
- 侍
- 兘
- 冟
- 勢
- 勢
- 十
- 卋
- 史
- 呩
- 嗜
- 噬
- 塒
- 塒
- 士
- 失
- 奭
- 始
- 嬕
- 實
- 実
- 室
- 宩
- 寔
- 實
- 尸
- 屍
- 屎
- 峕
- 崼
- 嵵
- 市
- 師
- 師
- 式
- 弒
- 弒
- 忕
- 恃
- 戺
- 拭
- 揓
- 施
- 時
- 旹
- 是
- 昰
- 時
- 枾
- 柹
- 柿
- 榯
- 浉
- 湜
- 湤
- 溡
- 溮
- 澨
- 炻
- 烒
- 煶
- 獅
- 獅
- 瑡
- 眂
- 眎
- 睗
- 矢
- 礻
- 祏
- 秲
- 竍
- 笶
- 筮
- 箷
- 簭
- 籂
- 絁
- 舐
- 舓
- 蒔
- 葹
- 蒒
- 蒔
- 蓍
- 虱
- 蝕
- 蝨
- 螫
- 褷
- 襫
- 襹
- 視
- 視
- 試
- 詩
- 誓
- 諟
- 諡
- 謚
- 識
- 識
- 試
- 詩
- 謚
- 豕
- 貰
- 貰
- 軾
- 軾
- 辻
- 逝
- 遈
- 遾
- 邿
- 釈
- 釋
- 釋
- 鈰
- 鉂
- 鉃
- 鉐
- 鉽
- 銴
- 鈰
- 食
- 飠
- 餙
- 餝
- 饣
- 飾
- 駛
- 駛
- 鮖
- 鯴
- 鰘
- 鰣
- 鰤
- 鰣
- 鲺
- 鳲
- 鳾
- 鶳
- 鸤
- 鼫
- 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𠀍
- 𠁱
- 𠂕
- 𠃭
- 𠓡
- 𢂑
- 𢻱
- 𥐘
- 𥼶
- 𦳊
- 𧐂
- 𩢲
- 𩰢
- 𪀦
- 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