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在第12個字的詩句
十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
- 再拜奠神重酌酒,男耕女桑十倍強。 -- 出自宋·舒岳祥·樂神曲
- 掃除兒女相思話,好作閬風十日游。 -- 出自宋·舒岳祥·試楊日新筆次韻答戴帥初
- 天遠鳴榔雙槳浦,夜涼吹笛十家村。 -- 出自宋·舒岳祥·行海村
- 蒙蒙土霧連三日,父老傳經十七年。 -- 出自宋·舒岳祥·田家紀事
- 微臣所貴無他物,唯獻新譸十九章。 -- 出自宋·四錫·乾明節祝圣壽
- 只宜跨鶴翩然去,休說腰纏十萬錢。 -- 出自宋·宋伯仁·揚州騎鶴樓
- 適喜不求三仕喜,傳家惟有十分清。 -- 出自宋·宋寧宗·贈朱質
- 君王不愛長楊獵,嘶入春風十二閑。 -- 出自宋·宋無·唐人四馬卷
- 寒堆泰岳千巖雪,清繞方山十里松。 -- 出自宋·宋逸·靈巖
- 朝廷寵遇三公禮,園館優游十載閒。 -- 出自宋·蘇頌·司徒侍中杜正獻公挽辭五首
- 要荒一去三千里,晦朔俄驚十二旬。 -- 出自宋·蘇頌·奉使還至近畿先寄史院諸同舍二首
- 方念去家千里遠,無辭沈醉十分濃。 -- 出自宋·蘇頌·冬至日瓦橋與李綖少卿會飲
- 今日中臺重受賜,回頭已度十春雷。 -- 出自宋·蘇頌·昨日納還公擇詩卷相次復示三篇不獨說茶曲盡
- 旌旗在列千馀騎,棨戟遙臨十一州。 -- 出自宋·蘇頌·和北游
- 京都花品予嘗評,夭桃僅有十數名。 -- 出自宋·蘇頌·和胡俛學士紅絲桃
- 郎潛華首寤鑾輿,連帥元戎十乘車。 -- 出自宋·蘇籀·程帥父朝議年八十余諸人作詩褒詠次韻一首
- 杯杓何人執其咎,脅脅卑卑十年臭。 -- 出自宋·蘇籀·維摩詰一首
- 余自句章徙姚兮,倏綿歷乎十稔。 -- 出自宋·孫因·越問·篇引
- 地遠天寒飽雪霜,深林依舊十分香。 -- 出自宋·孫應時·江北梅開殊晚和林實之別駕韻
- 出門下瞰山盤紆,石磴斗落十丈飲。 -- 出自宋·孫應時·劍門行
- 山川楚男六千里,云雨陽臺十二峰。 -- 出自宋·孫應時·樅山祠梳洗樓
- 的皪光明色照人,枝頭已有十分春。 -- 出自宋·唐仲友·蠟梅十五絕和陳天予韻
- 偃旗仆鼓退三舍,且遜元戎十乘行。 -- 出自宋·陶夢桂·次韻汪山園
- 一見便論千古事,定教遲了十余年。 -- 出自宋·陶夢桂·次韻龔子輝
- 幸有酒尊供笑語,不愁歸路十分難。 -- 出自宋·滕玲·九日登方山
- 不分桂籍一毫月,枉踏槐花十八秋。 -- 出自宋·汪圣權·句
- □□游宦過湘山,道阻□□十里閑。 -- 出自宋·王□達·浯溪
- 云橫龍角千秋岸,水發含香十里堤。 -- 出自宋·王阜壽·占勝亭
- 有唐曾擁萬家兵,節度西南十二城。 -- 出自宋·王郡守·懷古
- 忽見姓名雙淚落,不知消息十年余。 -- 出自宋·王溥·寄鄧洵美
- 稍移全活一州手,再使江西十郡蘇。 -- 出自宋·王阮·送晦翁十首
- 籬邊楊格似羅敷,裊裊娉娉十五馀。 -- 出自宋·王洋·幽園即事四首
- 誰知新拜六篇語,全勝遙聞十晨香。 -- 出自宋·王洋·杜倅再示前韻繼這二首
- 生前冷灶七日火,身后遺基十萬間。 -- 出自宋·王洋·近聞直學馮子容以家產中丘乘之賦作詩戲之
- 雨來雙燕歸應早,先上珠簾十二行。 -- 出自宋·王仲修·宮詞
- 暴衣樓上清秋夜,河鼓星臨十二城。 -- 出自宋·王仲修·宮詞
- 知君已作東山興,緩步何辭十里阡。 -- 出自宋·衛博·次韻張君倚春郊且速東山之游
- 近傳奏疏三千牘,今見新詩十二篇。 -- 出自宋·衛涇·次韻高仲貽贈別
- 潮回畫楫三千只,春滿紅樓十萬家。 -- 出自宋·溫益·句
- 玄都重到拂題塵,屈指于今十四春。 -- 出自宋·吳棟·重游道巖
- 夢回飛蝶三千里,月照高樓十二欄。 -- 出自宋·吳可·和人聞笛
- 振衣千仞興悠哉,一日看山十二回。 -- 出自宋·吳龍翰·樓居狂吟
- 爛嚼扶桑紫金椹,玉樓光徹十二重。 -- 出自宋·吳龍翰·馮永之號冰壺工水墨丹青
- 片帆東去一鷗輕,消得天公十日晴。 -- 出自宋·吳龍翰·夜泊富陽
- 參天玉箸千尋許,墮地金蓮十丈無。 -- 出自宋·吳說·仙都山
- 濤江身隔一萬里,永日心思十二時,戀豆豈能勞遠駕,臨流端欲賦清詩。 -- 出自宋·謝伋·懷天臺
- 海鵬已激三千里,天馬終歸十二閑。 -- 出自宋·熊瑞·句
- 醒來便欲尋春去,楊柳江南十五橋。 -- 出自宋·徐端·丙除夜泊舟東湖用白石歸苕溪韻書懷
- 海門乍見一線白,江下濤頭十丈黃。 -- 出自宋·徐端·八月十八日觀潮
- 匹夫愛國獻昌城,力說劉揚十萬兵。 -- 出自宋·徐鈞·劉植
“十”同音字
- 呞
- 姼
- 徥
- 恀
- 栻
- 觢
- 飾
- 石
- 眡
- 適
- 適
- 拾
- 氏
- 榁
- 蝕
- 釃
- 釃
- 濕
- 溼
- 濕
- 示
- 釶
- 鉇
- 鍦
- 什
- 世
- 丗
- 乨
- 亊
- 事
- 仕
- 佦
- 使
- 侍
- 兘
- 冟
- 勢
- 勢
- 十
- 卋
- 史
- 呩
- 嗜
- 噬
- 塒
- 塒
- 士
- 失
- 奭
- 始
- 嬕
- 實
- 実
- 室
- 宩
- 寔
- 實
- 尸
- 屍
- 屎
- 峕
- 崼
- 嵵
- 市
- 師
- 師
- 式
- 弒
- 弒
- 忕
- 恃
- 戺
- 拭
- 揓
- 施
- 時
- 旹
- 是
- 昰
- 時
- 枾
- 柹
- 柿
- 榯
- 浉
- 湜
- 湤
- 溡
- 溮
- 澨
- 炻
- 烒
- 煶
- 獅
- 獅
- 瑡
- 眂
- 眎
- 睗
- 矢
- 礻
- 祏
- 秲
- 竍
- 笶
- 筮
- 箷
- 簭
- 籂
- 絁
- 舐
- 舓
- 蒔
- 葹
- 蒒
- 蒔
- 蓍
- 虱
- 蝕
- 蝨
- 螫
- 褷
- 襫
- 襹
- 視
- 視
- 試
- 詩
- 誓
- 諟
- 諡
- 謚
- 識
- 識
- 試
- 詩
- 謚
- 豕
- 貰
- 貰
- 軾
- 軾
- 辻
- 逝
- 遈
- 遾
- 邿
- 釈
- 釋
- 釋
- 鈰
- 鉂
- 鉃
- 鉐
- 鉽
- 銴
- 鈰
- 食
- 飠
- 餙
- 餝
- 饣
- 飾
- 駛
- 駛
- 鮖
- 鯴
- 鰘
- 鰣
- 鰤
- 鰣
- 鲺
- 鳲
- 鳾
- 鶳
- 鸤
- 鼫
- 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𠀍
- 𠁱
- 𠂕
- 𠃭
- 𠓡
- 𢂑
- 𢻱
- 𥐘
- 𥼶
- 𦳊
- 𧐂
- 𩢲
- 𩰢
- 𪀦
- 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