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在第6個字的詩句
云在第六個字的詩句
- 高齋既許陪云宿,晚稻何妨為客舂。 -- 出自唐·薛逢·五峰隱者
- 豈知萬里黃云戍,血迸金瘡臥鐵衣。 -- 出自唐·薛逢·獵騎
- 朝攜輕棹穿云去,暮背寒塘戴月回。 -- 出自唐·秦韜玉·釣翁
- 悠揚落日黃云動,蒼莽陰風白草翻。 -- 出自唐·李頻·送邊將
- 水國曾重講,云林半舊游。 -- 出自唐·李頻·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 磧夜星垂地,云明火上樓。 -- 出自唐·李頻·送友人往振武
- 香隨龍節下,云逐鳳簫飛。 -- 出自唐·張說·道家四首奉敕撰
- 梁園山竹凝云漢,仰望高樓在天半。 -- 出自唐·張說·安樂郡主花燭行
- 萬里無涯際,云何測廣深。 -- 出自唐·張說·入海二首
- 煙壑爭晦深,云山共重復。 -- 出自唐·張說·再使蜀道
- 春野開離宴,云天起別詞。 -- 出自唐·張說·奉和圣制送金城公主適西蕃應制
- 仙路迎三鳥,云衢駐兩龍。 -- 出自唐·張說·侍宴蘘荷亭應制
- 城臨蜀帝祀,云接楚王臺。 -- 出自唐·張說·下江南向夔州
- 草共林一色,云與峰萬變。 -- 出自唐·張說·岳陽石門墨山二山相連,有禪堂觀天下絕境
- 無因留絕翰,云海意差池。 -- 出自唐·張說·相州前池別許鄭二判官景先神力
- 少年膽氣凌云,共許驍雄出群。 -- 出自唐·張說·破陳樂詞二首
- 東臨真定北云中,盤薄幽并一氣通。 -- 出自清·顧炎武·五臺山
- 舊山風老狂云根,重湖凍脫秋波骨。 -- 出自宋·王令·呂氏假山
- 回首失匡廬,云霏暮方上。 -- 出自宋·王令·蘄口道中三首
- 倀倀獨何之,云云銳亦挫。 -- 出自宋·王令·寄王正叔
- 驊騮老騁青云足,綠綺純含太古聲。 -- 出自宋·王令·還蕭幾道詩卷
- 終風不休,終云不留。 -- 出自宋·王令·終風操
- 青天豁四碧,云靄不容緣。 -- 出自宋·王令·對月憶滿子權
- 山銜日入深,云佇星出緩。 -- 出自宋·王令·暮行
- 烹來似帶吳云腳,摘處塵無谷雨痕。 -- 出自宋·王令·謝張和仲老寶云茶
- 亂峰千疊拂云霓,輻合坑崖立似梯。 -- 出自宋·翁卷·馮公嶺
- 袖中勛業拂云煙,筆底文章響澗泉。 -- 出自宋·翁卷·壽周少保
- 花飛春已老,云散晚方晴。 -- 出自宋·翁卷·舟行寄趙端行
- 江南丞相浮云壞,洛下先生宰木春。 -- 出自宋·陳與義·無題
- 前江后嶺通云氣,萬壑千林送雨聲。 -- 出自宋·陳與義·觀雨
- 風伯方安臥,云師亦少饕。 -- 出自宋·陳與義·連雨書事
- 爐香裊孤碧,云縷飛數千。 -- 出自宋·陳與義·燒香
- 雨歇澹春曉,云氣山腰流。 -- 出自宋·陳與義·出山道中
- 石路抱巖轉,云氣青濛濛。 -- 出自宋·陳與義·山路曉行
- 潭影納浩蕩,云氣扶崔嵬。 -- 出自宋·陳與義·題大龍湫
- 風斷黃龍府,云移白鷺洲。 -- 出自宋·陳與義·感事
- 風雨吳江冷,云天故國賒。 -- 出自宋·陳與義·九日家中
- 諸公自致青云上,病客長齋繡佛前。 -- 出自宋·陳與義·題小室
- 不見三尺墳,云陽草空綠。 -- 出自唐·曹鄴·讀李斯傳
- 行人莫嘆碧云晚,上國每年春草芳。 -- 出自唐·曹鄴·送進士下第歸南海
- 窅然靈岫五云深,落翮標名振古今。 -- 出自唐·杜光庭·題空明洞
- 仰戴星月觀云間。 -- 出自魏晉·曹丕·燕歌行
- 悲風橈重林,云霞肅川漲。 -- 出自南北·江淹·望荊山
- 儼高意于浮云。 -- 出自南北·江淹·雜三言 訪道經
- 窺海岫之青云。 -- 出自南北·江淹·劉仆射東山集學騷
- 潮落猶如蓋,云昏不作峰。 -- 出自南北·陰鏗·晚出新亭
- 雁在弓前落,云從陣后浮。 -- 出自隋·孔紹安·結客少年場行
- 葉落秋巢迥,云生石路深。 -- 出自隋·王申禮·賦得巖穴無結構
- 愛爾無羈束,云山恣意過。 -- 出自唐·崔峒·送蘇修游上饒
- 煙樹臨沙靜,云帆入海稀。 -- 出自唐·崔峒·登潤州芙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