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在第6個(gè)字的詩句
乃在第六個(gè)字的詩句
- 我行苦炎月,乃及清昊始。 -- 出自唐·儲光羲·貽余處士
- 自昔大仙下,乃知元化功。 -- 出自唐·儲光羲·述降圣觀
- 伊昔避事心,乃是方袍客。 -- 出自唐·皎然·贈李中丞洪一首
- 一與吾師言,乃于中心悟。 -- 出自唐·皎然·贈李中丞洪一首
- 既得廬霍趣,乃高雷遠(yuǎn)情。 -- 出自唐·皎然·杼山禪居寄贈東溪吳處士馮一首
- 此山在西北,乃是神仙國。 -- 出自宋·李華·詠史十一首
- 我思何所在,乃在陽臺側(cè)。 -- 出自唐·李群玉·我思何所在
- 血流既四面,乃亦斷二腸。 -- 出自唐·施肩吾·雜曲歌辭·古別離二首
- 衣食不下求,乃是云中仙。 -- 出自唐·于鵠·過凌霄洞天謁張先生祠
- 忽然風(fēng)景異,乃到神仙宅。 -- 出自唐·于鵠·山中訪道者
- 何言二千石,乃欲勸吾仕。 -- 出自唐·張謂·讀后漢逸人傳二首
- 胡不長守此,乃與子孫居。 -- 出自宋·張舜民·東武二首
- 凡人歷艱險(xiǎn),乃心方驚策。 -- 出自宋·張舜民·度秦嶺
- 遙瞻發(fā)源處,乃在西南窮。 -- 出自宋·洪邁·酬馬退翁見示之什
- 更為后日約,乃此芙蓉紅。 -- 出自宋·洪邁·書事呈元聲如愚起莘三兄
- 低頭勿頌壽,乃翁實(shí)不天。 -- 出自宋·李呂·胡程寺二首
- 宋玉昧秋意,乃作兒女悲。 -- 出自宋·王之道·次韻因上人晚菊簡魏定父
- 奈何煮白繭,乃欲繅青絲。 -- 出自宋·王之道·菩提院
- 命賦長短句,乃得天仙子,寫呈兩公,末章并發(fā)一笑樓外輕陰春淡佇。 -- 出自宋·張?jiān)伞ぬ煜勺印峭廨p陰春澹佇
- 要是鷹犬姿,乃出蛇鼠計(jì)。 -- 出自宋·張?jiān)伞し钏驼嫘U師往住阿育山兼簡黃檗云峰諸老
- 胸次飽丘壑,乃覺軒裳輕。 -- 出自宋·張?jiān)伞ぴL周元舉菁山隱居
- 耕鑿古隧穿,乃吳桓王墓。 -- 出自元·倪瓚·次韻陳維允姑蘇錢塘懷古
- 道人一畝宅,乃在清江潯。 -- 出自元·楊維楨·道人一畝宅
- 陳皇有遺宅,乃在鳥山中。 -- 出自元·楊維楨·陳明檜
- 不如地上雞,乃得竊藥隨飛仙。 -- 出自元·楊維楨·鶴躚躚
- 江東數(shù)豪杰,乃是孫與周。 -- 出自元·楊維楨·題錢選畫長江萬里圖
- 烈炎灼昆岡,乃辨金石堅(jiān)。 -- 出自明·何景明·詠懷(四首)
- 君看醉鄉(xiāng)人,乃在天地初。 -- 出自明·林鴻·飲酒
- 金人青蓮宇,乃在白云里。 -- 出自明·林鴻·同諸生登絓月蘭若
- 譬彼避秦人,乃不知有漢。 -- 出自明·徐渭·柳元穀以所得晉太康間冢中杯及瓦券來易余手
- 當(dāng)時(shí)微張韓,乃與勝廣俱。 -- 出自明·楊基·感懷(十四首)
- 向無造父能,乃與凡馬同。 -- 出自明·楊基·感懷(十四首)
- 僮沈仆于錢,乃祖父以來。 -- 出自清·錢載·僮歸
- 李渤讀書處,乃在棲賢谷。 -- 出自清·王士禎·棲賢寺
- 天惟佑德,辟乃奉天。 -- 出自唐·趙光逢·郊廟歌辭·梁郊祀樂章·慶和
- 應(yīng)當(dāng)入寂滅,乃得長銷除。 -- 出自唐·齊己·荊渚病中,因思匡廬,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輩
- 借問誰為此,乃應(yīng)是宋公。 -- 出自唐·歐陽詢·嘲蕭瑀射
- 行吏到西華,乃觀三峰壯。 -- 出自唐·陶翰·望太華贈盧司倉
- 既膺九命錫,乃建洪范疇。 -- 出自唐·徐浩·謁禹廟
- 已經(jīng)霜雪下,乃驗(yàn)松柏堅(jiān)。 -- 出自唐·薛據(jù)·初去郡齋書懷(一作初去郡書情)
- 有土有民,肆乃征繕。 -- 出自宋·尹洙·皇雅十首·憲古二章
- 俾爾族姻,及乃文武。 -- 出自宋·尹洙·皇雅十首·西師六章
- 投篋寄兄舍,乃同在家安。 -- 出自宋·鄭獬·哭渭夫二兄
- 為生常汲汲,乃粒罕陳陳。 -- 出自宋·強(qiáng)至·郊外感事
- 伯夷獨(dú)何為,乃諫不聽行。 -- 出自宋·強(qiáng)至·伯夷詩
- 住久見益數(shù),乃知數(shù)事長。 -- 出自宋·強(qiáng)至·送藥王圓師
- 誰知丑石面,乃亦變孔壬。 -- 出自宋·張栻·游池州齊山
- 整駕欲南鶩,乃復(fù)送公舟。 -- 出自宋·張栻·送劉樞密留守建康
- 誰知雷池景,乃與日觀同。 -- 出自宋·張栻·晨鐘動(dòng)雷池望日
- 君能千里來,乃作觸熱去。 -- 出自宋·張栻·送陳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