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 | 拼音 | 基本解釋 |
---|---|---|
訪 | fǎng | 向人詢問,調(diào)查:訪求(探訪尋求)。訪員(記者)。搜奇訪古。 ◎ 探問,看望:訪視。訪問。訪晤(探訪會晤)。探親訪友。 |
訥 | nè | 語言遲鈍:木訥。口訥。訥訥(形容說話遲鈍)。 |
設(shè) | shè | 布置,安排:設(shè)立。設(shè)置(a.設(shè)立;b.安裝)。設(shè)宴。 ◎ 籌劃:設(shè)計。設(shè)法。 ◎ 假使:假設(shè)。設(shè)或。設(shè)身處地。 |
諱 | huì | 避忌,有顧忌不敢說或不愿說:諱言。諱匿。諱飾。忌諱。隱諱。直言不諱。諱疾忌醫(yī)。 ◎ 古時稱死去的皇帝或尊長的名字:名諱。 |
諷 | fěng | 不看著書本念,背書:諷誦(抑揚頓挫地誦讀)。諷詠。 ◎ 用含蓄的話勸告或譏刺:諷刺。諷諫(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語進諫)。諷喻(一種修辭手法,用說故事等方式說明事物的道理)。諷一勸百。 |
講 | jiǎng | 說,談:講話。講敘。 ◎ 把事情和道理說出來:講說。講學。講武。講演。講義。講師。講壇。 ◎ 注重某一方面,并設(shè)法使它實現(xiàn):講求。講團結(jié)。 ◎ 和解:“而秦未與魏講也”。 ◎ 商量,商議:講價兒。講條件。 |
謳 | ōu | 歌唱:謳歌(歌頌,贊美)。 ◎ 民歌:“乃立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謳謠。 |
訛 | é | 錯誤:訛字。訛誤(文字、記載錯誤)。訛謬。訛傳(chuán )。以訛傳訛。 ◎ 敲詐,假借某種理由向人強迫索取財物或其他權(quán)利:訛詐。 ◎ 謠言:訛言(a.詐偽的話,謠言;b.胡言亂語)。 ◎ 感化,變化:“歲月遷訛。” ◎ 野火燒。 |
訝 | yà | 驚奇,奇怪:訝然。訝異。驚訝。 ◎ 古同“迓”,迎接。 |
讻 | xiōng | 爭辯:“不告于讻。在泮獻功。” ◎ 禍亂。 ◎ 喧嘩紛擾的樣子。 ◎ 盈;充滿。 |
詎 | jù | 豈,怎:詎料。詎知。 |
訟 | sòng | 在法庭上爭辨是非曲直,打官司:訟事。訟案。訟詞。 ◎ 爭辨是非:爭訟。聚訟紛紜。 ◎ 自責:自訟。 ◎ 古同“頌”,頌揚。 |
許 | xǔ | 應允,認可:許可。允許。特許。 ◎ 承認其優(yōu)點:贊許。嘉許。 ◎ 預先答應給與:許諾。 ◎ 女方接受男方求親:許配。許嫁。以身相許。 ◎ 或者,可能:也許。或許。 ◎ 處,地方:何許人。 ◎ 表示約略估計的詞:幾許。少許。 ◎ 這樣:如許。 ◎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許昌市東。 ◎ 姓。 |
詁 | gǔ | 用通行的話解釋古代語言文字或方言字義:訓詁。解詁。字詁。 |
詔 | zhào | 告訴,告誡: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 ◎ 帝王所發(fā)的文書命令:詔書。詔令。詔諭。奉詔。遺詔。 |
識 | shí,zhì | 知道,認得,能辨別:識辨。識破。識相(xiàng )。識途老馬。 ◎ 所知道的道理:知識。常識。 ◎ 辨別是非的能力:見識。遠見卓識。 |
訶 | hē | 〔訶子〕常綠喬木,果實像橄欖,可入藥。亦稱“藏(zānɡ)青果”。 ◎ 同“呵”。 |
證 | zhèng | 用人物、事實來表明或斷定:證明。保證。證實。作證。對證。論證。人證。物證。 ◎ 憑據(jù),幫助斷定事理的東西:證據(jù)。憑證。證書。出入證。證章。有詩為證。證券。 |
诐 | bì | 偏頗,邪僻:诐行。诐辭。 |
訴 | sù | 敘述,傾吐:告訴。訴苦。訴愿。訴衷情。傾訴。 ◎ 控告:訴訟。控訴。上訴。申訴。敗訴。撤訴。 |
共找到151個部首為“讠”的漢字,其中包含讠字旁的所有漢字。
點擊要查看的漢字,查詢讠字旁相關(guān)漢字的意思。
點擊要查看的漢字,查詢讠字旁相關(guān)漢字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