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海道發生里氏4.6級地震未引發海嘯
天氣網訊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當地時間3日中午11時28分左右,日本北海道發生里氏4.6級地震,目前暫無海嘯風險。
據了解,本次地震震源位于北海道膽振地區的中東部,震源深度30公里。日本氣象廳初步推斷震級為里氏4.6級。
據悉,北海道厚真町等地震感較為明顯,目前應無海嘯風險。
為什么地震會引發海嘯?
地震發生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驚人。這時候會掀起1米以上甚至幾十米不等的“水墻”,并且海嘯引起的海浪與普通的海浪不同,速度快,持續時間長,若沖上陸地會對人類生命和財產照成嚴重威脅。
能夠引發海嘯的地震一般是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破壞性的地震海嘯,只在出現垂直斷層、里氏震級大于6.5級的條件下才能發生。當海底地震導致海底變形時,變形地區附近的水體產生巨大波動,海嘯就產生了。
海嘯的傳播速度與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嘯的傳播速度一般為每小時兩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嘯不會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災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難察覺這種波動。海嘯發生時,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嘯進入大陸架,由于深度急劇變淺,波高驟增,可達20至30米,這種巨浪可帶來毀滅性災害。
擴展閱讀》》》》
海嘯形成的原因 海嘯是怎么形成的?
日本地震歷史 1891年日本濃尾大地震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