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對流天氣指的是發生突然、天氣劇烈、破壞力極大,常伴有雷雨大風、冰雹、龍卷風、局部強降雨等強烈對流性災害天氣。這種天氣破壞力很強,它是氣象災害中歷時短、天氣劇烈、破壞性強的災害性天氣。世界上把它列為僅次于熱帶氣旋、地震、洪澇之后第四位具有殺傷性的災害性天氣。對于強對流天氣,我們需要普及防御知識,特別是在學生群體中普及。那么預防強對流天氣教案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范文。
如何預防強對流天氣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強對流天氣的概念的同時掌握預防強對流天氣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強對流天氣的形成過程,尋求預防強對流天氣的好措施。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知強對流天氣對人類的危害,體會運用安全常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義。
二、重點和難點
1、重點:了解強對流天氣對人類的危害及如何預防強對流天氣。
2、難點:如何預防強對流天氣。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
利用周邊發生或新聞播放的強對流天氣對人類的影響及危害的事例引入課題。
(二)新授
1、相關概念
(1)空氣的對流運動
空氣質點的水平運動,稱為風。空氣質點垂直向上運動稱為上升,向下稱為下沉。當一團空氣溫度比周圍空氣溫度高時,這團空氣因密度較周圍空氣小,就要上升,周圍的空氣就要下沉,這稱之為空氣的對流運動。
(2)強對流運動
. 當觸發因熱力原因處于不穩定狀況的空氣時,空氣將產生較強的上升運動。低層潮濕空氣在上升過程中必然導致水汽凝結,大量水汽凝結釋放的潛熱加熱空氣,使其氣溫升高,進一步加強了對流運動。當對流運動中空氣質點的垂直速度接近50厘米/秒(強的超過1米/秒)時,稱之為強對流運動。
(3)強對流天氣
以強對流運動為動力,形成的巨大積雨云所產生的天氣,稱為強對流天氣,它包括雷電(與地表物體和人發生的放電現象稱雷擊)、雷暴大風、強雷雨(局地短時降水或持續性暴雨的一部分)、冰雹和龍卷風等。通常情況下,將電閃雷鳴時出現的大風和降雨稱之為雷雨大風。
2、強對流天氣的危害
強對流天氣除雷雨可以增加土壤墑情、增加池塘水庫蓄水和炎熱時緩和高溫天氣程度外,基本上是災害性天氣。雷擊造成人員傷亡,損壞建筑物和輸電、通訊設施以及影響航空運輸;雷暴大風吹毀建筑物、樹木,影響水運安全;冰雹最主要的是砸壞農作物和房屋、設施,短時低溫也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和發育;龍卷風具有很強的推毀力;強雷雨有時還是局地山洪、山地災害和大范圍持續性暴雨的元兇,都影響著人們生命財產的安全。強對流天氣危害極大,應引起人們的高度警惕。
3、預防強對流天氣的方法
發生強對流天氣時,如果在室外,應立即尋找蔽護所。如裝有避雷針的、鋼架的或鋼盤混凝土建筑物,作為避雷場所,具有完整金屬車廂的車輛也可以利用;如找不到合適的避雷場所時,應采用盡量降低重心和減少人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可蹲下,雙腳并攏,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萬不要躺在地上、壕溝或土坑里,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如果在野外,不要站在空曠的高地上和大樹下避雨,這里最易受到雷擊。不要呆在開闊的水域和小船上;不要站在高樹林子的邊緣,電線、旗桿的周圍和干草堆、帳篷等無避雷設備的高大物體附近,不要靠近鐵軌、長金屬欄桿和其它龐大的金屬物體。在野外的人群,無論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都應拉開幾米的距離,不要擠在一起,不要赤腳行走。
此外,雷暴期間,最好不要騎馬、騎自行車和摩托車;不要攜帶金屬物體在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設備的任何部分;不要打手機。如有強雷鳴閃電時您在家里,無特殊需要,不要冒險外出;要將門窗關閉;要拉下室內電閘,拔去電器插頭;不要使用設有外接天線的收音機和電視機,不要接打電話;不要使用淋浴洗澡;不要去觸摸水管、煤氣管及與室外連接的金屬管、線。
如果公眾頭發豎起或皮膚發生顫動時,可能要發生雷擊了,要立即倒在地上。受到雷擊的人可能被燒傷或嚴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帶電,可以安全地加以處理和搶救:口對口進行人工呼吸,同時撥打急救電話。進行體外心臟按摩等方法進行急救
(三)課后小結:
1、強對流天氣的種類:……
2、預防強對流天氣的方法:……
(四)作業
簡述強對流天氣對人類的危害及預防強對流天氣的方法。